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汇报

2024-11-08 00:00:00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4年13期

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由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于2019年组织实施,工作室是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应用方面成果突出的教师为主体,以信息化教育教学研究与创新应用为核心,以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汇聚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提高全省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和信息化水平为目标构建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工作室自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网络优势,缩短了地域差距,把网络教研、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和个人空间有机融合,促进了互联网环境下教科研方式的转变和师生信息素养的提高。本期推出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工作汇报,以期总结优秀成果,推广成功经验。

党建引领,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

为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及学科育人水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近日,江苏省詹继东网络名师工作室、陈玉梅名师工作室在南京市栖霞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栖霞实小”)联合开展主题为“基于党建品牌的德能一体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交流展示活动。活动通过“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平台进行全程直播,线上线下参与教师达1万余人次,展示课视频资源通过“金陵微校”平台发布。

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张元宁,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主要负责同志及相关部门负责人,栖霞区各级党建课题负责人及核心成员,江苏省詹继东网络名师工作室、陈玉梅名师工作室成员,栖霞区教科研骨干教师及栖霞实小教师代表近100人现场观摩活动。

栖霞实小党总支书记陈玉梅在致辞中指出,栖霞实小聚焦学生发展需要、教育热点问题和未来教育诉求,将数字化作为学校教育变革的内生动力,尝试将人工智能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并丰富其教学内容和方法。此次活动呈现出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展现出了“AI点燃课堂,科技赋能教学”的良好育人效果。未来栖霞实小将持续推进“课堂革命”,打造有生命力、有科技感的数字化课堂,奋力谱写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活动中,栖霞实小副校长夏春美、云教AI创始人李叶及部分骨干教师围绕“AI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进行沙龙探讨。教师们纷纷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一方面不能故步自封,要始终以开放的态度拥抱技术变革,积极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日常教学实践,将人工智能作为专业发展的助手,不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另一方面要强化角色危机意识,找准人工智能时代教师的角色定位,以积极的心态客观看待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作用,不断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推动人机融合,引导学生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栖霞区教育规划与校长发展促进中心副主任、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詹继东作题为《党建引领,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探索与思考》的讲座。他从“党建引领,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保证”“AI赋能,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动力”“在党建引领和AI赋能的双重作用下,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更加清晰”“关注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建设”四个方面进行深入阐释。他强调,党建引领和AI赋能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两大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和AI技术的赋能作用,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最后,张元宁针对此次活动进行点评,肯定了栖霞实小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人工智能的创新实践,希望大家勇于面对当前的教育挑战,积极深入探究人工智能技术对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他就如何进一步将人工智能有效融入课堂教学提出了指导性建议,希望教师们在后续教学中抓住人工智能与教学的切入点,巧借数字化教学资源,不断创新课堂教学,实现教育教学的提质增效。

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胡荣华对活动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栖霞实小顺应时代发展、关注课堂升级,百年老校的课堂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生机勃勃、动力澎湃。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中,教师要坚持以德修身、以德修己、以德育人,要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解放学生双手“去实践”,释放学生时间“品生活”。希望年轻教师做行动派,心有所向,行有所成,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数字化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宁教电)

数字化教学打造绘本阅读新样态

为进一步推动幼儿园数字化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提升教师数字化应用能力,加强不同地区名师工作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近日,江苏省镇江市教育信息化中心在扬中市第二幼儿园举办镇江市幼儿园数字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暨江苏省匡明霞网络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

活动聚焦“绘本数字化教学的创新路径”,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进行。

来自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肖云莉名师工作室、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王珍名园长工作室和江苏省扬中市第二幼儿园匡明霞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成员,分别展示了幼儿园大、中、小班绘本跨域集体教学活动和亲子阅读课程的数字化教学。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教师匡明霞的“经典童谣绘本的传承与创新实践”活动,给予了与会者诸多启发,大家围绕绘本数字化创新教学展开了深度的自我剖析和反思研讨。

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田素娥作了题为《回望与反思:幼儿园早期阅读与读写学习的教育探讨》的讲座,为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建议。镇江市省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负责人对幼儿园数字化教学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此次活动通过“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平台进行同步直播,总点击量达到9530人次。 (镇教电)

名师引领促发展,技术赋能提质效

为进一步促进第三批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项目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提升工作室建设质效,近日,第三批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交流研讨活动在徐州市苏堤路小学举行。

此次活动由徐州市电教与装备发展中心主办,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苏堤路小学、拾景玉网络名师工作室协办。徐州市电化教育馆副馆长余长营、教师王一童和拾景玉网络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及核心成员一起观摩了信息化教学展示课。

拾景玉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王莉执教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漏》一文,她以画外音的形式带领学生走进趣味故事会的大情境。教学中,故事动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给故事配音的环节,有了动画和音乐的加持,学生更是积极踊跃。整堂课的氛围轻松愉悦,电教手段的合理使用让课堂变得更灵动、更有趣。

江苏省特级教师、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拾景玉对王莉的课堂教学进行了精彩点评。拾景玉认为这是一堂让听课教师和学生都很放松的语文课,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整堂课板块清晰,既呈现了一线串珠之美,又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进阶形态,更重要的是王老师坚持“教育为本,技术赋能”,使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高度融合。教学伊始,小朋友趣味故事会画外音的使用,很好地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在教学过程中,动画故事的播放帮助学生更好地分角色朗读。在学生熟练朗读以后,教师又通过配音来激发学生读故事、讲故事的兴趣。信息技术的介入不仅使教学内容丰富化、生动化,而且使教学方式趣味化、互动化。配音秀通过营造真实的教学场景和开展具身化的实践活动,让目标情境化,让思维可视化,在教学内容和学生经验之间搭建了一条有效的学习通道,从而促进教学目标高效达成。

首批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王银娣作《匠心育德,体验成长》主题讲座,从“依托平台,驿路留痕”“丰富内涵,打通联结”“辐射引领,带动发展”“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四个方面展开经验介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余长营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总结。他充分肯定了这次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希望网络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能带领各自团队的教师成员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利用信息技术探索先进的教学模式,让信息技术真正为课堂教学赋能。

人机协同的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赋能“教”的范式变革,让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师的视野,课堂教学更加精准、更加高效。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与时俱进,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徐教电)

联合教研,推进数字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为深入推进数字化教育转型背景下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变革,近日,江苏省如皋市开展江苏省(夏从林、郭剑波、李虎)网络名师工作室联合教研活动。南通市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何帅、信息科科长陈小银、副科长曾金庚,如皋市教育局副局长丁红林、各工作室全体成员和全市各校教师代表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共设初中、小学和幼儿园三个分会场,以充分展示不同学段的创新教学课例。执教教师探索性地使用AI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充分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学科专家结合课例,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角度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点评,并对今后的数字化教学实施策略进行了专业、细致的指导。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贺斌作了题为《中小学教师视角: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教育透析》的讲座。贺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了“数字赋能教学”的深层含义,同时鼓励一线教师植根学科教学实践,立足核心素养培养,创生新型学科教学模式,提高AI和数据素养。

何帅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强调要充分利用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这一平台,互学互鉴,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他呼吁大家要注重实践创新,不断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推动教育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

丁红林希望各校积极响应数字化时代的呼唤,积极探索数字化背景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境以及教学评价等各环节的变革与创新,使数字技术更好地赋能教学并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她指出,要进一步扎实开展网络名师工作室活动,深耕省“三个课堂”,以智慧课堂为抓手,推动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如皋培育区的建设。(通教电)

城乡同频课堂,双师共促教研

为深入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搭建区域内城乡教师互动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近日,江苏省王建华网络名师工作室与连云港市赣榆区王超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在连云港市赣榆殷庄中心小学举办主题为“优质资源·城乡互动”的区域联合教研活动,全市共60余名骨干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融合应用“三个课堂”平台,通过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进行网络互动研修,在“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进行现场直播,在“江苏省城乡结对互动课堂”平台进行教学展示。

活动当天上午进行了三节城乡互动教学数学公开课。

第一节课授课端是连云港市赣榆殷庄中心小学校长熊纪鹏,他执教的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听课端是连云港市建宁小学教师姚苗苗。第二节课授课端是连云港市黄海路小学教师杨黎,她执教的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听课端是连云港市岗埠农场中心小学教师张洪诊。第三节课授课端是连云港市灌云县新区实验小学教师刘海弟,她执教的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用数对确定位置”,听课端是连云港市赣榆殷庄中心小学教师于名。

下午的交流研讨活动,在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朱凯的讲座《小学数学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基于课程标准和教学研究的视角》中拉开序幕。基于当前课程资源存在的问题,朱凯从“坚持育人为本导向,精选优质课程资源”“调动多元主体力量,丰富课程资源类型”“建立合作开发机制,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发挥资源育人功能,优化数学教学活动”四个方面,对优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了深入讲解。

赣榆区教育局教研员王超作了题为《借助优质资源,提高课堂效益》的讲座。他结合大量可操作的、具有启发性的教学案例,详细地为教师们讲述了如何利用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成性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等,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从而创建高效课堂。

江苏省王建华网络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王建华作了题为《基于数字化思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的讲座。他指出,数字化转型是课堂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化思维会让课堂的教学结构、方式、策略发生实实在在的改变。他强调,效益之变的本质是思维之变,有什么样的思维就必然有什么样的结果。

云端牵手共研,同频互动共进。本次活动充分应用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实现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了不同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连教电)

聚焦跨学科,融通润成长

为进一步发挥名师工作室的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助力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实验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专业成长,近日,江苏省仇大成网络名师工作室暨盐城市小学信息科技名师工作室集中研修活动在滨海县实验小学举行。本次研修活动的主题为“基于计算思维的跨学科主题学习”。盐城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陆宏柱、盐城市教师发展学院刘绿芹等专家领导及滨海县各小学信息科技教师、仇大成名师工作室成员共117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了本次活动。

活动中,滨海县实验小学教师孙菊清对四年级教材教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力求从实践层面帮助一线教师准确把握新课标中“数据与编码”模块内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滨海县东坎实验小学教师易媛媛对三年级教材“在线学习与生活”模块进行了深入解读,引导教师们培养学生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发展,帮助教师构建课程体系的整体认识,为后续教学设计与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在实践指导环节,江苏省特级教师、盐城市串场河小学校长周旺纯作了题为《信息素养视角下小学信息科技跨学科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讲座。在讲座中,周旺纯深入解读了信息素养的丰富内涵,并阐述了跨学科主题活动设计必须遵循的四大原则,即真实性、综合性、实践性、导向性。他提倡从学科融合的角度确定主题,将信息科技与语文、数学、历史、艺术等学科相融合,聚焦计算思维的培养点,整体设计并分阶段实施跨学科活动。

南京市江宁区信息科技学科教研员赵凯作了题为《信息科技课程中计算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从计算概念、计算实践、计算观念三个维度诠释了计算思维的内涵。他以画图单元“绘制月牙”等为例,展示了如何运用计算思维来分解和解决问题,通过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呈现计算思维形成的过程,展现培养计算思维的实践意义。

最后,滨海县教师发展中心教育技术发展科科长仇大成作了题为《应用人工智能优化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讲座,从背景知识、新技术、新应用、新实践四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以及物理智能等方面的关键概念。他指出,随着算力、算法和数据的不断进步,AI将具备更强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AI与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他倡导教师们积极尝试应用人工智能优化跨学科主题学习,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本次研修活动依托江苏省中小学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台,集中探讨了计算思维在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致力于促进一线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使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一系列专题讲座不仅加深了教师对计算思维、跨学科、人工智能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跨学科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创新思考,为新学年的教学工作注入活力和动力。(盐教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