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多种方法 点亮多彩童年

2024-11-08 00:00:00蒋磊
江苏科技报·E教中国 2024年13期

一、文本解读

童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是纯真美好的,孩子们可以从中阅读故事、丰富想象、感受纯真、憧憬美好。《剃头大师》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多彩童年”。课文叙述了“我”给表弟小沙剃头的故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纯真和趣味。“我”其实并没有剃头经验,小沙只是为了摆脱“害人精”的“折磨”病急乱投医,才使得“我”有机会成为“剃头大师”。文中“我”剃头的水平与“大师”剃头的水平形成了强烈反差,因此产生了戏剧性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纵观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过“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知识点,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单元第一篇课文为《童年的水墨画》,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诗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本等途径进行教学。《剃头大师》作为本单元第二篇课文,继续承担着梳理、巩固、运用语言文字的任务,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活动设计

1.揭示课题,理解“大师”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深究“题眼”可以事半功倍。对“大师”一词的理解可以与课文中“我”的剃头水平产生强烈的反差,为整节课最后的戏剧性表达效果作铺垫,使文章的趣味性更浓。

课堂伊始,笔者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能被称为‘大师’?”并出示王羲之、齐白石、徐悲鸿的一些作品,加深学生对“大师”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明白了:“大师”是指在某方面很厉害、造诣很深、成就特别大的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大师,在教育行业中,唯有学高方为师。

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入新课:“今天老师也为你们请来了一位大师,他是哪一行的呢?”并板书“剃头大师”,引导学生尝试说说心目中的“剃头大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2.创设情境,走近“大师”

笔者设置真实的教学情境:“学校即将举办童年故事大赛,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是《剃头大师》,让我们一起学好它、讲好它,积极参加童年故事大赛。”接下来,笔者将本课教学细分为四个课堂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认识角色,知故事;聚焦角色,学方法;梳理探究,用方法;比较过程,破难点。

任务一:认识角色,知故事

通过预习,学生们知道了课文中的老师傅和“我”都替小沙剃过头。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非常有特点,笔者要求学生快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剃头大师”在文中是指谁?

随后,笔者检查自读情况,请学生说说表弟小沙的胆子有多小。学生联系上下文归纳道:小沙怕吃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剃头时如果姑父不监督,他就要推开门逃跑。所以叫他胆小鬼,名副其实。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中年级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本环节教学中,笔者将“表、胆、鬼、仇、差、付、倍”等生字,放在初读环节让学生自主认读,建立生字与故事之间的联系,学生更容易读准字音,归纳角色称号,即老师傅——“害人精”,小沙——“胆小鬼”,“我”——“剃头大师”。这样就达成了中年级“阅读与鉴赏”的目标——“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任务二:聚焦角色,学方法

笔者设疑:“一个帮人剃头的老师傅,怎么成了小沙口中的‘害人精’呢?”要求学生默读课文4—6段寻找原因,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学生交流自读情况,笔者在此基础上梳理文本阅读方法。

第二学段“阅读与鉴赏”的目标中出现了“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在本环节教学中,笔者将借助图片理解“锃亮的剃刀”、联系上下文理解“受刑”时的具体感受、联系生活中理发时被扯着头皮或痒又不能挠的经历等作为支架,帮助学生达成“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目标,对老师傅果然是个“害人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随后,笔者引导学生化身为小沙,朗读文中的关键句子,共同“控诉”这个“害人精”。

任务三:梳理探究,用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破解了老师傅被小沙称作“害人精”的种种原因。笔者引发学生思考:“我”在小沙眼中截然不同,那“我”真的是名副其实的剃头大师吗?学生默读课文7—18段,画出“我”给小沙剃头的句子,并小组合作交流讨论问题。

“嚓嚓两剪刀,就剪下一堆头发。”“姑父的睡衣就像一张熊皮,上面落满了黑头发。”“头发长长短短,这儿翘起,那儿却短得不到一厘米。”……学生聚焦“我”剃头的过程,看出了“我”的随意、不慎重;从剃头的结果,体会到“我”内心的惴惴不安却强作镇定。文中一系列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和贴切传神的事物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我”糟糕的剃头水平,风趣幽默的话语充满了调侃的意味。

在本环节教学中,笔者通过“梳理与探究”,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学会合作。整个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尝试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质疑,反复实践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多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

任务四:比较过程,破难点

笔者列出表格,让学生从使用工具、剃头价钱、小沙感受、剃头结果出发,比较老师傅剃头和“我”剃头的不同之处,让学生探究不同称号的成因,深入角色。

学生对比后明白了:老师傅并不是真正的“害人精”,“我”也不是合格的“剃头大师”,小沙也并不是那么害怕剃头。

那么作者为何要用“剃头大师”为题呢?笔者引导学生体会内涵,感受“调侃”,学生产生共鸣:以“剃头大师”为题,不仅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而且还包含着一段纯真美好的童年记忆。谁的童年没有做过一些冒着傻气的事呢?这恰恰就是人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正如导读页上说的——“在童年的百花园里,我们看到了真善美”。

在本环节教学中,笔者结合语文学习,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尝试用列表格等方式,呈现自己的观察和探究所得。在思辨性学习活动中,在有讨论价值的话题中,学生充分交流,自由表达。

三、拓展阅读

本文选自《调皮的日子》一书,该书作者秦文君用有趣的文字刻录、回忆了她的童年生活,让童年的真善美闪闪发光。这本书里还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笔者将这本书送给学生,放在班级的图书角,引导学生在课后挑选感兴趣的故事进行阅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此外,笔者鼓励学生尝试讲好《剃头大师》的故事,参加学校举办的童年故事大赛。

由课内阅读延伸到课外拓展,笔者引导学生养成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的读书习惯,乐于用口头的方式与同学交流,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童年故事大赛,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