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微课
要点概览
1. 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2.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成就和主要问题。
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
新经济政策:1921 征收粮食税 自由买卖 按劳取酬 工农联盟 国民经济
苏联的工业化:1922年 苏联 斯大林 1928—1937 工业国 高度集中 经济体制
农业集体化:斯大林 农业集体化运动
苏联模式:1936 新宪法 苏联模式 反法西斯战争 严重体制障碍
随堂 练习
1. “政治形势表明,许多经济问题上,我们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就有灭亡的危险。”苏俄为此实行了(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两个五年计划
D. 农业集体化
2. 1924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妮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知此事,她在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 沙皇俄国 B. 苏维埃俄国
C. 苏联 D. 俄罗斯
3. 如下图所示,俄国→苏联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主要得益于( )
A.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B. 农业集体化运动开展
C. 新经济政策开始实行
D. 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4. 依靠可信史料认识历史是学习历史应具备的重要能力。研究“苏联模式”可信度最高的材料是( )
A. 纪录片《苏联模式》
B. 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C. 1936年苏联公布的《新宪法》
D. 人物传记《斯大林传》
5.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D. 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实行余粮收集中,懒汉和勤劳的人都同样摊派,农民感到这太不公平,消极生产……而1921年之后,农民精力充沛地、废寝忘食地重整自己的耕地,修复自己的农具、房舍、各种设施等,农民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恢复生产上,即使有的农民家庭还挣扎在饥饿的边缘,也保留下了用于来年春播的种子粮,为将来扩大土地播种面积而积极准备农具。
——摘编自黄立茀等《新经济政策时期的苏联社会》
材料二 在中央的推动和压力下,苏联农村出现了“大跃进”式的集体化浪潮。到1933年,富农首当其冲被消灭,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被纳入到了社会主义大农业中……从此,国家对农民有了强制征粮的稳定机制,以农民“贡税”满足高速工业化的资金需求……但这一切都是以牺牲农民的利益为代价的。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农民对待生产态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农业集体化对苏联社会发展的影响。
(3)综上所述,谈谈苏联农业的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