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精讲精析

2024-11-07 00:00:00赵晓芳
《学习方法报》历史中考版 2024年16期

精品 微课

要点概览

1. 通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的内容,了解俄国向资本主义发展的方式。

2. 辩证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认识其进步性与局限和不足。

自主学习

重难突破

比较俄国历史上的两次重大改革

[ 彼得一世改革 俄国1861年改革 相同点 都是由沙皇下令自上而下进行的;都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在改革后俄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都暂时缓解了俄国国内矛盾,巩固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 不同点 领导者 彼得一世 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 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等 “解放”农奴;

赎买土地 性质 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影响 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参考答案】

彼得一世改革:富国强兵 中央集权 手工工场 近代化 农奴制

废除农奴制:亚历山大二世 人身自由 出钱赎买 发展资本主义

随堂 练习

1. 1698年,沙皇彼得一世在英国造船厂工作过,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军火库,甚至还参加了英国议会举行的一届会议。彼得一世的目的是( )

A. 向西方学习 B. 维护国家统一

C. 废除农奴制 D. 兴办现代工厂

2.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取得胜利,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并在此营建了新的首都。俄国取得胜利的原因在于( )

A. 伊凡四世采用沙皇称号

B. 彼得一世推行改革

C. 二月革命建立临时政府

D.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3. 俄国农奴制改革将大量优质土地、水源、森林和牧场留给地主,而农民通过长达四十九年分期还贷方式向政府贷款,支付给地主赎金,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份地”。材料可以佐证( )

A. 沙皇无法领导俄国的改革

B. 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

C. 专制权力阻碍改革的进行

D. 彼得一世改革的成就

4. 以下是1861—1890年俄国农民外出谋生人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外出谋生农民 1861—1870年 129.13万 1871—1880年 164.24万 1881—1890年 330.42万 ]

A. 城市谋生机会增加

B. 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开启

C. 资产阶级改革实施

D. 农村人口造成经济压力

5. 下图是俄国农奴改革之后某行业发展状况折线图,据此可知,农奴制改革( )

[1765年

][50 000

40 000

30 000

20 000

10 000

0

][1801年

][1825年

][1854年

][1881年

][1893年

][1896年

] [工厂数

] [工业生产品价值(百万卢布)

]

A. 造成俄国工业发展失衡

B. 使俄国成为工业强国

C. 增强了俄国国际竞争力

D. 推动了俄国的工业化

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世纪末18世纪初俄国执政者彼得一世,便是率领俄国人打破孤立封闭走向世界参与竞争的第一人。他的一系列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开启了俄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大门。彼得一世自觉不自觉地成为俄国向近代化社会转型的先行者。

——摘自赵虹《俄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先行者——彼得一世》

材料二 据统计,1861年后的30年间,俄国的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在此期间,农村社会分化加剧,一部分农民成为富农,更多的农民却更加贫困,不得不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富农购买了越来越多的土地,雇佣贫雇农,采用新式农具,他们生产谷物、棉花、水果和畜牧产品,大量销往世界市场。1861年以后,俄国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摘编自《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彼得一世改革在俄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并用史实说明。

(2)哪一历史事件导致了材料二所述局面的出现?根据材料,概括该历史事件的作用。

(3)综上所述,从俄国近代化历程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