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
——摘编自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 欧洲列强军费军备情况表
[国家 德 奥 意 英 法 俄 1904—1914年
军费增长比例 31% 27% 40% 16% 21% 25% 1914年
常备军人数(万人) 75.4 75.4 — — 76.7 近150 ]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
材料为研究一战的起源问题提供了哪些视角?
经济(竞争),军事(竞赛)。
你认为还可以补充哪些新的视角研究一战的起源问题?在研究历史事件原因时,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新视角:殖民地争夺;民众战争心理;科技;巴尔干问题;极端民族主义等。
原则:历史的原则、全面(多元)的原则。
材料二
[1882年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如果德国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 1904年英法协约:法国不干涉英国在埃及的行动,英国承认法国在摩洛哥有维护安宁和协助改革的权力。
1907年俄英协定规定:划定波斯(今伊朗)东南部为英国势力范围,北部为俄国势力范围;俄国承允英国代管阿富汗的外交。 ]
材料能否说明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斗有所缓解?为什么?
不能。
第一则材料反映了德、奥、意三国建立了针对法国的三国同盟,第二则材料反映了英法、英俄分别结盟,推动三国协约的形成,致使欧洲出现两大军事对峙集团,国际局势日益紧张,加速了一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