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儿童短视频沉迷问题,父母的正确引导至关重要。
最近,我注意到,10岁的侄女放学后潦草地写完作业,就向父母要求刷20分钟短视频。一个20分钟到了,还有下一个20分钟等着,直到父母脸色一变,从孩子手中抢过设备。
孩子为什么一刷短视频就停不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这种机制无休止地推送相似内容,形成不断强化孩子兴趣的循环,进而产生“信息茧房”。
算法推荐的核心逻辑是根据用户的行为偏好进行个性化推送,这意味着孩子更容易接触到他“想要看的”内容,而非“应该看的”内容。例如,孩子一旦表现出对“盲盒”类短视频感兴趣,平台便会不断推送“盲盒”“盲袋”“抽卡”等相关视频。这让孩子沉浸在单一的兴趣领域,忽视了现实生活中与同龄人的交流和多样化经验的学习。
长此以往,他们可能会失去在现实生活中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的能力,出现社交障碍。同时,过度依赖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也可能削弱他们的be3c3a023db766febc91a84d4d79689f58827291cf0cfde8b3cf345ad61ed75d批判性思维能力,因为算法推荐的内容往往缺乏深度和多样性,无法满足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
那么,我们该如何管理孩子刷短视频呢?父母要和孩子一起合理规划,包括时间、地点、观看方式等都要提前约定好。设定每天观看短视频的合理时间,比如在完成作业之后或周末,每天不超过20分钟;选择家中公共区域作为观看地点,避免孩子独自在卧室观看会过度沉迷;规定孩子在父母监督下使用设备,确保内容健康适宜等。
父母要鼓励孩子正确使用短视频平台,支持其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并与孩子一起讨论他观看的内容。可以用开放式的问题问孩子:“你最近在短视频上看到了什么有趣的内容?”当孩子回答时,父母要认真倾听他的观点和感受,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理解其为什么对这些内容感兴趣。如果给出“我觉得这些内容意义不大”之类的反馈,会让孩子感到受挫,他下次就不再愿意和父母分享了。如果认为孩子观看的视频内容对他存在潜在的危害,父母要温和地表达自己的担忧,比如:“我担心这样的视频内容会影响你的注意力。”
父母可以通俗易懂地向孩子解释算法推荐的工作原理,让他意识到观看相似内容可能会限制其视野。比如,短视频平台中隐藏着一个“小管家”,它的任务是找到你可能喜欢的内容。想象你去逛超市,“超市管家”会记录你喜欢的物品,下次“管家”就会把你喜欢的物品放在更容易被你看见的地方。当你给某个视频点赞、评论或者长时间停留,就是在告诉“管家”,你对这个内容感兴趣,它就会给你推荐更多类似的内容。如果你只看某一类视频,就像身体长期只吃一种食物一样,无法吸收丰富的营养,不仅身体会生病,大脑也会变得空洞。同时,父母还应该教授孩子如何主动搜索和选择多样化的内容。“短视频小管家”是可以被“训练”的,比如,通过主动搜索和选择不同类型的视频进行观看,让“小管家”知道你想要更加多样化的内容。
在数字时代,孩子的成长环境充满挑战,但只要父母能够积极参与,孩子就能在享受短视频带来的乐趣的同时,保持健康的成长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