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75载薪火相继,75载春华秋实。光阴似箭,砥砺前行。在秋意正浓的10月,西安美术学院迎来了建校75周年。成立于1949年的西安美术学院,是西北地区唯一的高等专业美术学院,其前身为西北人民艺术学院二分部,贺龙元帅为首任校长。作为新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西安美术学院在中西部美术建设中居于领军地位,主导着陕西省及西部高等学校美术教育的方向。近年来,西安美术学院在“五名”战略的引领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艺术为人民”的创作导向,秉承“心怀国之大者 描绘国之大美”的初心,在推动中国美术高峰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出了西安美术学院的新作为、新气象。适值伟大祖国75周年华诞和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10周年的重要时刻,恰逢西安美术学院的建校75周年,10月15日至11月20日,西安美术学院组织策划了以推进 “双一流”建设为主题的系列学术活动,回应这样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节点。
西安美术学院推进“双一流”建设系列学术活动包括:10月15日至11月13日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反观·踔远——2024年西安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10月15日至25日的“西安美术学院2024年优秀学生作品展”;10月17日至11月17日的“2024国际学院版画联盟第五届双年展”;10月18日的“西安美术学院推进‘双一流’建设大会”和“全国重点美术院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暨‘大思政’工作座谈会”;10月19日的“西安美术学院国际美术人才培养座谈会”和“‘当代艺术的后全球化与再(去)地域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0月22日的“‘人民性’的时代建构:新中国美术75年学术研讨会”;10月26日至11月20日的“终南意象——第五届终南论坛平行展”。所有这些活动,均旨在加快实现西安美术学院高水平、有特色、“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美术学院发展目标。本期《中国美术报》特别以专题形式全面记录此次系列学术活动,全方位展示西安美术学院的建设成果。
十月长安,群贤毕至。今天,我们相聚西安美术学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共商“双一流”建设发展大计。
今天的西安美术学院校园,是知识的海洋、艺术的殿堂,每个角落都充满憧憬和希望。我们为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75载的辉煌成就心潮澎湃。作为一所与共和国同龄的红色美术院校,我们同为西安美术学院75年的光辉历程深感自豪。在建校75周年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诚邀7家国家艺术机构、9家全国重点美术院校、19家省委省政府和属地政府主管部门,以及7家境外友好合作院校的领导和同仁共聚一堂,为学院“双一流”建设出谋献策。各位的隆情盛意与殷殷关怀,令全院师生备受鼓舞,是西美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由衷感谢大家!
军艺为源,拓荒求索。75年前,在孕育艺术星火的古都西安,先辈们顺应时代浪潮,怀揣振兴中华的赤诚之心,在延安革命文艺精神的指引下,首任校长贺龙元帅率领西北艺术学校第二部167名师生,携带三辆马车的全部“家当”,伴随“挺进、挺进、向西安、向西北大进军”的嘹亮歌声,由山西临汾长途跋涉至长安县兴国寺校址。这所继承延安革命文艺传统,流淌着鲁艺血脉的学校,从军队到地方,从仅有简陋的旧平房、老窑洞,到师生携手共建起教学用房、图书馆、多功能大礼堂,始终坚守“艺术为人民服务、艺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初心使命,把中华艺术留下来,把中国精神传下去,为建构具有中国气派、西部特色的美术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勇立潮头,跃起新篇。乘改革开放之春风,中国现代美术日月迭新,西安美术学院顺势而行,1994年,学院整体迁入雁塔区含光南路新址,由此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我们扎根黄土地,孕育了继长安画派之后,全国唯一的学院式画派——黄土画派,实现了文脉积淀和地缘表征的创新性发展,以刘文西院长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引领“为人民而创作”的精神标识,将黄土高原饱含的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倡行“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的治校理念,抢抓艺术学独立为新学科门类之发展契机,首批成功获得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三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形成较为完备的高层次美术人才培养体系,构筑国际化、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斩获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取得众多国家级、省部级重大成果,将时代变革洪流与民族精神熔于丹青,勇立中国高等美术教育跨越发展潮头。
“五名”引领,擘画宏图。进入新时代,西安美术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实施“名家、名师、名生、名作、名校”之“五名”战略,为时代留下名作、用作品传播精神,为时代塑造名师、用名师传承经典,为时代培养名生、用名生回报社会,为时代打造名校、用名校推进文明,勇攀新时代西部美术高峰。我们紧跟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时代步伐,巩固强化学科建设龙头地位,以文化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艺术人才培养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成立美术与书法、设计学、艺术与人文三个一级学部。2023年,西安美术学院被陕西省列为国家“双一流”培育高校,美术学列为“双一流”培育学科,20个专业相继获批“国一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当下,西安美术学院正在走出一条建设“国内一流、世界知名”高等美术学院的崭新道路。
西安美术学院是中国文化与艺术的交汇点,时代精神与艺术理想的交融地。1949至2024,75年勇毅前行。从最初只有绘画、雕塑、图案三个专业,到今天拥有17个教学单位、20个服务部门;从仅有260名学子,到今天拥有本、硕、博全培养层次8533名在校生。如今,已形成雁塔、长安、临潼三校区并行的发展格局,拥有26个本科专业、四个硕士学位点,艺术学、设计学、美术与书法三个博士学位点的西安美术学院,业已成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新时代中国美术的闪耀地标!
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大学之大,乃大师之大。75年的峥嵘历程,属于每一位奉献西安美术学院的西美人!75年的卓越成就,属于每一位扎根西安美术学院的西美人!75年的璀璨荣光,属于每一位关爱西安美术学院的西美人。
勇承国运,艺为人民。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西安美术学院,是中国美术救国、兴国、强国之路的一方剪影,是光辉岁月中薪火相传、育人不辍、笃行不息的奋进之路。“以人民为中心的”的创作导向,是我们始终不渝的精神底色。将艺术与时代紧密相连,是我们坚持不懈的宗旨理念。用文化浸润人心,以艺术陶冶情操,在新时代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共建“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的格局下,西安美术学院勇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先进文化的保护者、传承者、制造者使命,开拓西部高等专业院校美术人才培养新格局,推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术力量。
艰苦奋斗,追求卓越。地处大西北的西安美术学院,在自身区位及“人、财、物”等办学资源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几代西美人秉承延安精神和鲁艺传统,心怀报国志、扎根黄土地,以一往无前的勇气、革故鼎新的锐气、不懈奋斗的朝气,在逆境中奋起,在追赶中超越,在三次艰苦创业中凝聚的“办学精神”,深深地滋养和激励着每一位西美人。至善至美至爱,唯实唯精唯新,强己强校强国!我们传承华夏先民文脉,吸收世界艺术精华,用功精深、求新求变。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以扎实的专业技能为基础,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西方现代艺术理念、西北地方艺术特色融会贯通,为新中国美术的持续繁荣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顶天立地,艺助国兴。长期以来,西安美术学院致力于积极参与国家工程,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学院发挥专业优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艺术介入秦创原建设,创设“创研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学院师生先后承担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艺术品创作及馆舍新建工程、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陕西彩车等200余个重大项目。参与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的各项设计任务,中国—中亚峰会的会标、景观、服装及展陈等设计任务和中国画、雕塑创作任务。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24年度四次飞行任务标识,其中,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吴林桦、丁一师生共同完成了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设计工作。同年,西安美术学院参与了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的设计。此可谓顶天立地的艺术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秉持将美学追求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将美术表达与社会现实相融,以“人民性”为核心,以“国际化”为目标,将民族文化融入创作,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出中国,让世界见证中国美术的磅礴力量。
弘美厚德,借古开今。是我们的校训,也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价值。百年树人,道德为先。在“五育并举”中,我们突出“德育”“美育”,致力培养推动人类文明向善前行、优学厚德的高水平人才。我们继承发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深扎周秦汉唐的文化沃土、红色美术的革命精神、民族民间文艺的深厚底蕴、“长安画派”的独特魅力,以及“黄土画派”的厚重笔墨,融合传统和现代,互通东方与西方,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注入精神力量。时代在变,艺术也随之改变。西安美术学院不断发掘新的艺术形式、开拓新的艺术领域,拓宽专业视野、探索艺术边界,将艺术与科技融合、美术与技术相协,为中国美育、中国美术写下华彩篇章。
以史为鉴知兴替,继往开来谱新篇。加快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高等美术学院,早已凝聚成新时代全体西美人的梦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宏伟蓝图,为新时期高校“双一流”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文艺的重要论述,锚定教育改革发展目标,贯通实施“五名”战略,争创一流、构筑名校,推进西安美术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再开新局。
创一流高校,担国之大任。察古今之变,谋时代之势。顺势者智,驭势者赢。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直面新时期“双一流”创建的使命担当,回答“大学之问”,我们必须着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铺就高等美术教育投身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康庄大道。于第四次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中,直面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对审美感知的渗透,解答“艺术之问”,以前瞻性的视野,在学科交叉互通、艺术与科技融通等领域深入探索,自主建构适应全新艺术生态的学科话语体系。
建艺术殿堂,酝宗师巨匠;夯人才之基,涌创新之泉。建“一流”美院,关键在于“一流”师资。要充分发挥艺术名家的榜样引领作用,让大师风范得以传承,使经典作品光大弥新。以广阔的全球视角重视人才、招揽人才、留住人才,推动社会与业界广泛认可的名家应用型人才引入,以真挚之心、专注之力、满腔之情培育各学科的名家名师、青年领军人物等拔尖人才,健全导师学术动态管理机制、教师流动融通机制和综合考聘机制,全力营建有利于推出名家大师的艺术生态和育人环境。
立丹青黉门,育英才栋梁。承红色之光,担历史之责。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是高校的立身之本,亦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教育之精髓在于思想、精神、理想与信念,教育之根本在于传人、育人、化人与树人。它是人类文明永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不竭创新的生命源泉。要坚持立德树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着力培育赓续红色血脉、彰显中华美育精神、堪当民族复兴重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和中国美术发展的引领者。要坚持“五育”并举、“名生”辐射,把牢入口关、造型关、培养关、声誉关,优化新时代专业美术人才教育教学体系,将审美力、创造力、贡献力作为未来艺术家的“试金石”。
兴顶尖学府,绘时代华章。绘大国之美,铸人民之魂。学术创新是“双一流”建设的强劲动力,优秀作品是彰显美院力量的“标识符”。要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密围绕国家重大历史现实题材,唱响“四个讴歌”,以文艺的“人民性”引领艺术创新,在文艺创作中彰显“人民性”“时代性”“ 民族性”与“创新性”。要建立健全以重大创作成果为标志、重大项目为牵引、创新平台为载体的新时代美术创作体系,持续推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把美的种子撒播到祖国大地,撒播到人民心中。
铸大学精神,拓强国征程。聚文艺之力,兴文化之业。衍生“名校”效应,更需一流的社会担当。要致力于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政经产学研用”一体化,紧密对接“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秦创原等建设需求,探寻艺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崭新途径。更要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扶植中国画、书法、陶瓷艺术等具有中国元素的学科专业,坚定文化自信,彰显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铸造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坚强阵地。
新故相推舒画卷,丹青妙手向翠峰。站在建校75周年的历史节点,我们振臂高呼:“强国必定有我,西美与你同在!”全体西美人要携手共进,凝心聚力创一流,踔厉奋发筑名校,塑造新时代中国西部美术新高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再添荣光、再建新功!
西安美术学院建设发展的每一寸脚步、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各级领导的殷切关怀,离不开兄弟院校的鼎力相助,离不开海外友好院校的交流互鉴,更离不开心系西安美术学院的全体同仁,众志成城、接续奋斗!
我们坚信,西安美术学院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作者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