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

2024-11-06 00:00:00吕峰
意林 2024年18期

冬瓜是一种古老的蔬果,因其表面有一层白粉状的东西,像冬天所结的白霜,故得此名。宋代郑清之有《冬瓜》诗:“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莫笑,腹内能容数百人。”诗人以宰相的肚量形容冬瓜,勾画出冬瓜敦厚实在又娇憨可爱的形象。

冬瓜作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对生长条件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有土壤,浇点水、施点肥,就很容易成长起来,绿油油的枝蔓会蓬蓬勃勃长一大片。冬瓜的颜色和枝蔓的颜色一样,不仔细看,不容易发现它的存在。因为这种特点,人们常以冬瓜来比喻如何修德修行,正如《菜根谭》里所说的:“进德修行,如草里冬瓜。”

吃冬瓜时,去皮掏瓤,刀切上去“噌噌噌”,颇有质感,薄薄的一片片,透明、晶莹,简直似玉片。冬瓜的吃法亦多,前人颇有经验之谈:“其肉可煮为茹,可蜜为果。其子仁亦可食。盖兼蔬、果之用。”冬瓜是蔬菜界的老好人,可搭配的食材极多,荤的有排骨、火腿、老鸭等,素的有三菇六耳等。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列有“冬瓜”条:“冬瓜之用最多,拌燕窝、鱼、肉、鳗、鳝、火腿皆可。”他以极其简洁的笔墨形容了在粤东某朋友家吃到的冬瓜燕窝:“以柔配柔,以清入清……甚佳。”

红烧冬瓜,又名琥珀冬瓜,《养小录》中有此佳肴:“老冬瓜去皮切块,用最浓肉汁煮,久久色如琥珀,味方美妙。”广东有鲜虾烩瓜茸,将虾仁与冬瓜相配烹制,软滑的瓜糜,鲜爽的虾仁,食之清爽可口。最有名者当数冬瓜盅,以冬瓜作盅,投以芦笋、茄子、丝瓜、蘑菇、木耳等烹制而成,瓜色青翠,瓜肉滋味多样,汤清味鲜,堪称素食中的“航母”。

我最爱冬瓜排骨,肉的醇香与冬瓜的清香相得益彰。冬瓜软糯,排骨清鲜。咬上一口吸收了肉香的冬瓜,鲜美的汤汁在口腔四溢。炖的时间久了,冬瓜稀烂,将汁浇到米饭上,再美的人间滋味也不过如此。面对冬瓜排骨,胃口似乎换了一个人,一碗米饭是不够的,总要再来一碗,那是一种无比满足的饱腹感。

冬瓜最经典的搭档当数海米,二者的搭配像数学公式一样,印在了许多人的记忆深处。海米无须多,只要一小把即可,主要是用来提鲜。先把海米、冬瓜炝炒,然后加水,煮至汤头发白,一碗鲜香无比的海米冬瓜就可以上桌了。

据说南京鸡鸣寺有一道名为腐乳般若的禅菜,看上去灿然如火,实则是用洁白的冬瓜烹制而成。品尝时,多数人认为主食材是豆腐,经僧人告知,才知道是冬瓜。冬瓜去皮切成块,放入平底锅中,将一边煎至焦黄。再翻转冬瓜,用糖、酱油烧至肉色,小火煨烂,盛入盘中。再将菠菜炒熟放在盘子四周,最后以豆腐乳、冬菇水等勾芡,浇在冬瓜上即可。

奶奶健在时,每到大暑,她都要煮上一锅冬瓜茶。冬瓜洗净,连皮切成丁,加入红糖、冰糖、清水,用微火熬煮。熬煮时,要保持微微的沸腾状态,并不时搅拌,待汤水变稠、冬瓜变成透明状即可。最后将煮好的冬瓜茶倒出,放凉,就可以随时饮用了。不知是否为心理作用,一碗冬瓜茶下肚后,似乎暑气全消。

现代研究表明,冬瓜可以抑制人体内的糖类转化为脂肪,故民间呼为减肥瓜。《食疗本草》也称:“煮食之,能炼五脏……欲得肥者,勿食之,为下气;欲瘦小轻健者,食之,甚健人。”据说古人还常用冬瓜瓤煮水洗脸、洗澡,能使皮肤白皙,有光泽。

在炎炎夏日,却有冬瓜,真是一件美哉乐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