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的妙意

2024-11-06 00:00:00河合隼雄
意林 2024年18期

人通过五官认知世界,通过看、听、闻、品尝、触摸等感知世界,了解自己和世界的关系。通过这些感觉的洗练,我们的感受性也得到了拓展,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名曲和美食等若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感受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可言。

因为人被称为“视觉动物”,所以格外重视视觉。想来甚至可以说,人得到的信息多半都是视觉信息。文字和影像给人类提供了其他事物无可比拟的大量信息。与之相比,对人类而言最未经分化的感觉恐怕就是触觉了。大概可以说,人在判断某件事的善恶美丑时极少诉诸触觉。可是,若人类想深度确认自己的存在,触觉是否就变得很重要了呢?比如,对于即将离世之人,默默地握紧他的手非常重要。尽管如此,我想我们在生活中还是有许多时候忘记了触觉的重要性。

我最近读了诗人工藤直子的随笔集《狮子的尾巴》,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触摸”的重要性。“蜗牛的眼睛、海豚的额头、大猩猩的后背、小猫儿骤然弯身时的腿窝、金龟子柔软的内翅、猫头鹰颈部环绕的蓬松羽毛、海獭的肚子、海马的尾巴尖……”说起这些来,据说工藤“看见它们便情不自禁地想摸一下”。工藤说:“只有摸一下,我才能感觉到与它们的相遇。”

读到这里,我仿佛明白了孩子们疯狂喜爱工藤的诗的奥秘了。小孩子们重视触觉,工藤的诗把通过触觉感知到的事物写成了语言。孩子们读着那些诗句,从中直接“触摸”到了工藤的心灵。

工藤幼年时母亲亡故,所以她在《狮子的尾巴》里屡屡提到关于父亲的记忆,说小时候最常见到的便是父亲的“手”。

散步时牵着我的手、给我跌倒后擦破皮的膝盖搽药的手、给我穿衣服的手、拿着菜刀削土豆皮的手,等等。那时候的浴缸都是木制的,边很高,小不点的孩子很难进到木桶里。这时候,托着我的两肋把我“咕咚”一下放进去的,也是爸爸的那两只手。

读着这些句子,虽然工藤说“看见”了父亲的手,我却能明白里面包含着时常“触摸”的体验,工藤父亲那双温暖的手的触觉也传递给了阅读这些诗的我。

因为“触摸”完全变成了心灵的接触,所以我们的心也被打动了。比如她这样描述10岁时第一次见到盛开的樱花时的印象:

时近傍晚,也许是因为空气骤然冷了下来吧,突然间“呼”地吹来一阵风,我吃了一惊。成千上万片花瓣一齐在空中飞舞,数不清的花瓣把蓝天遮掩起来,好像人也被卷在其中,不停地飞舞着、飞舞着。我茫然地站立着,仿佛突然间被放进一个非日常的世界里。

那一瞬间,只怕是我们都加入了花儿的庆典,忘记了自己是“人”吧。

瞬间凋落的成千上万片花瓣无疑触动了10岁的直子的心弦,失去了这种意味深长的“触摸”体验的现代人,虽然突然想把它找回来,但心灵的琴弦也已生锈。因为过于急不可耐,便不得不做一些类似于突发性骚扰那样的事情。因为“触摸”行为并未伴随心灵,所以只留下苦涩的回味。

要想真正了解“触摸”的美妙,焦躁是大忌。工藤在《狮子的尾巴》这本书里说,心灵不可以变成“漫无边际的天空”,“等待”心灵的触摸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