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断舍离最没用

2024-11-06 00:00:00梁永安
意林 2024年17期

断舍离这个概念在年轻人中已经流行了好几年。它源自日本房舍家居的收纳家山下英子,她首先在十多年前的《断舍离》这本书中提出这个概念。断,就是绝不添置那些不是特别必要的东西;舍,就是在现有的东西里进行筛选,只留下一些必要的东西;离,就是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这有很强的精神内涵。通过断和舍,最后达到内部精神的透明,这种透明不但要看到自己需要什么,而且要认识到自己是什么。

实际上这做起来还真不容易。在住处把东西都扔掉清除,这还比较容易,但如果越过物质的表面,回头看看心里面,东西是扔出去了,精神里还有很多东西扔不出去,藕断丝连,很难获得明澈。

为什么会有“断舍离”这个问题呢?因为在社会合理的欲望外,还有一种自我过度满足的精神症状。美国有一部电影叫《一个购物狂的自白》,改编自英国小说,一个叫丽贝卡的美丽女孩,朝气蓬勃,但她有一种难以遏制的冲动,就是购物。她的人生哲学是“只要喜欢,那么不买可惜”。一个潜水工具非常吸引她,她认为买下它她可以去学潜水,这项运动对身体好,而且很时尚,有一种不同寻常的感觉。于是她花了一万两千美元买下这套设备,但买回来后根本不用。因为这样强烈的购物欲,她欠了很多债。

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冲动之下买了一大堆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并且购物的人会不断给自己找理由。丽贝卡买了很多件内衣,每次买的时候她总是想:“买内衣是女人的基本人权。”这么一想就买得心安理得了。

购物狂的心理过程,是让精神不断被消费控制的过程。而这种歇斯底里的狂欢,来自我们面对这个庞大复杂的社会时的无能为力,因此只能寻找一些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东西,购物就成为自我确认的方式,也就是用物质来填满生活,似乎就获得了充实感。

法国荒诞剧作家尤奈斯库有一部戏剧叫作《椅子》。他写道,在一座无名小岛上,一对老夫妻想做一场演讲,请很多人来,于是叫人摆下椅子。但没想到无形中椅子越摆越多,他们无法克制地摆放,最终多到堆了起来,最后就连来的人都被椅子挤得无处可站。老人很失望,跳出窗子自杀了。

这部戏剧即是讲“物质杀人”“物质替代人”,生活除了物质没有意义。从这方面来说,购物欲是人精神内部的黑洞,买来的东西无所谓有用没用,而是他不停地被吞噬。

哲学家、思想家苏格拉底,一年四季穿着特别简陋的袍子,食物也是有什么吃什么。他最喜欢每天腾出大量的时间去雅典广场跟人聊天。他特别善于聊天,但不聊日常,而是追问他人现在为什么这样生活,为什么感觉这么好。苏格拉底是一个真正的生活简单、精神自由的人。

但这种方式放在当代社会也是不行的。因为当代社会正是围绕着人们的需求释放生产力的。它有与之对应的生产和商品,我们既要生产,也要购物,在市场这个中介中完成商品交易。这样才能构造出现代化的、舒适的、自由的社会。然而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没有这样的生产力,吃穿用度远不及现在,如今人们的生活讲究健康、营养、时尚,这就要求我们多花费一些时间。这是历史的进步。

在这样的城市化环境、现代生活方式中,我们当然不能说所谓的断舍离就是立刻回到原始社会,而是要寻找合理的生活方式。物质是一部分,但更重要的是内在、欲望。那些杂七杂八的欲望为什么这么多?归根结底,正是要清理精神。因此,断舍离的提出,说明很多人内心混乱。真正不混乱的人、简单的人,是不需要断舍离的。

村上春树大学毕业后结了婚,开了一家酒吧。一天,他看了一场棒球赛,如同得到神的启示——我要写作。写作前需要做什么呢?他觉得要整理生活,于是他舍弃了大量的社交,舍掉了他开了近十年的酒吧,重新开始。他之所以能做到,是因为生活有了目标,因此敢于通过断舍离汇集精神。

可以说,断舍离的前提,就是生活有目标。一旦你有了目标,你就能判断,哪些东西不需要,哪些东西需要。断舍离不是简单地扔东西,而是用的东西越少越好,但需要的东西一样也不能少,需要留下来。比如想写作的人,手里的书一本都不能丢。一旦你处于这样的状态,你会发现生活变得很轻盈,巴尔扎克曾经说过:“人生的大风浪 当中,我们要学一下船长。暴风骤雨之下,要把那些笨重的东西扔掉,减轻船的重量。”想要做到这一点,即便清楚地知道某些东西需要扔,但不到关键时刻,你可能还真舍不得。

这跟摄影是一个道理。画面中只有一个焦点,其他都是辅助因素,不管是色彩、线条还是构图。写小说也是如此,围绕着一个任务和主题来推进。但人生有时候太散了,难以聚焦,看什么都觉得好,就像一张照片中,花鸟虫鱼草都有,但照片本身就没生命了,因为它没有核心。所谓断舍离,就是把眼前的东西统统梳理一下,该送出去就送出去。

断舍离是“出”的哲学,走出原来一团乱麻的生活,抵达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皆若空游无所依”的状态。水若平静到一定程度,鱼就显得特别清晰。事物往往是不破不立的,断舍离只是破,但是它的关键问题是立,你需要立什么,然后围绕立去破。

如今盛行的消费主义浪潮不可遏制。然而有一种潜在的消费是无形的,比如互联网上的短视频,它能引诱你不停地往下看,这样时间就会失控,把宝贵的时间一点点消耗殆尽。这比物质上的诱惑危害性更大。在你二十多岁的黄金十年里,你要做什么呢?断舍离的重点不在舍弃已有的东西,而是要你在迎面而来的诱惑之中,可以控制自己,建立自己的事业,这才是年轻人的生涯。

今天说断舍离,并非在说将沉重的事物卸下即可,那太简单了。卸下之后,我们还需要装上一些东西,建立一个新起点。有一次我碰到学校一位数学系的院士,我告诉他,他现在住的房子太陈旧简洁了,应该换一换,学校也会给他更好的配置。院士告诉我,要那么大的房子干吗,够住就行。你不要以为他真的是说“够住就行”,他是怕打开这种欲望之后,其他欲望不可遏制,就像那些无法被克制摆放导致堆在一起的椅子一样。不管是扔掉还是增加,不管是做减法还是做加法,减法做不好,加法肯定做不好。

现在的年轻人是历史上的第一代漂流者,做断舍离对于精神中的茫然,是很好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