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的颈椎疼痛已经好了 99%。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这样的:首先确定病情,找出一个疾病的名字来,然后归因于它。
假设我去医院做了检查,发现是颈椎错位,或者是颈椎骨刺增生压迫神经,然后医生说无法手术,那么我的确得到了病因,然后呢?然后我就陷入了无穷尽的痛苦中,因为医生也没有办法。
世间大部分会造成我们痛苦的事情,可能并没有解决方案。或者可以缓解一点,但是没有办法根本解决。即便真有一个彻底的解决方案,在从着手解决到达成结果之间,也会有一段漫长的时光。
所以,我的个人观点是这样的:当然要去找寻原因,但是在找寻原因的同时,人要学着与苦同行。假设它并不会消失,起码短时间内不会消失,然后思维带着这种苦,自己还可不可以做事,自己还可以做什么事,我认为这才是重点。
比如说我发现早晨起来,我的肩颈疼痛症状要轻微很多,等到中午之后疼痛就逐渐开始加剧,到了晚上8点之后就变得非常严重。那么,我就把每天主要的事情和主要的决定放在上午,因为在这个时段没有那么苦,我能够集中精力写字、绘画,我也有足够的理性可以做那些过得去的决定。
晚上如果我和朋友聚会,那么十点钟之前我一定会离开。见面聊天能够分散我的注意力,不会时时觉得痛苦,但是十点之后已经没有什么能够继续压制痛苦,那我就要回家洗澡放松,然后躺下,避免继续坐着受折磨。
虽然的确存在着这样的痛苦/x33HkSbwWs7q2Ei7j1IZQ==,但工作和生活依然是我每天的主题,痛苦不是,它是个插曲,是个噪声,是个旁白。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疼痛是身体和人的一种对话方式。身体受到了损害,用疼痛作为语言,想要告诉人发生了什么。人如果能够安定下来,专心聆听这种语言,仔细体会身体想要表达的意思,那么身体就不需要一次次顽强地用疼痛提醒人。一旦它确信人已经知道了,那么疼痛的烈度也就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人就不会感受到那么多苦。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说,真正有效的治疗都发生在我决定与苦同行之后,因为疼痛减弱,我终于有清楚的头脑逐项分析,采取了换枕头、使用颈托、换电脑减少低头伏案时间等措施,然后改变就逐日到来,一直到现在,我肩颈99%的疼痛已经消失。
在此期间我见过别人是怎么做的。他们去医院确诊,多家医院反复确诊,然后为了找哪一位医生而犯愁。等找到医生之后,又为医生是名气大还是真有手段而怀疑。然后在治疗和等待中不断加深怀疑,不断发火放弃,不断换医生、换医院、换治疗手段……一直到精疲力竭,这时候时间的威力终于开始显现,疼痛减弱,他们又觉得阳光明媚,岁月静好。
这一段痛苦的时间里,他们几乎放弃了生活和工作,因为想要避开痛,反而日日受苦。我想,不妨换一个角度重新思考一下这件事。比如说接受苦,甚至认为苦才是常态,然后带着你的苦,和它一路同行,看看你能不能在这样的情况下继续前进,继续做点什么。最后你就有可能把苦从痛里剥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