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坐地铁回去。”同学对我说。
2010年春天,我第一次去了广州,也第一次坐了地铁。
那时,成都的地铁,正在修建中。
当长长的手扶电梯带着我从地面向地下走时,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冷气,忽地就扑了上来。我身上顿时有了凉飕飕的感觉,而越往下走,凉意越重。
同学在广州已生活多年,常年坐地铁,对这种变化,习以为常。
向地下行走,大地的厚度超越了我的想象。地铁站内,灯火辉煌,人来人往。
票,同学已经给我买好。安检什么的,都是同学带着我。我小心翼翼跟随着同学,尽量保持着淡定,生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我,怕他们认为我是“老土”,一看就是还没坐过地铁,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
在某段时间某种程度上,生活在地铁城市的人们自然滋生出许多优越感来:城市发达,地铁是一个重要标志。
二
成都要实现高速发展,要当西部领头羊,自然缺不了地铁。
成都地铁1号线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开通,使成都成为中国内地第12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地铁刚开通时,好多人不习惯,人不是很多,车厢出奇安静。
那时,听说成都总体规划要建成24条地铁线,总觉得有些不敢相信:一条线都松垮垮的,人气那么弱,有必要修24条吗?
可很快,地铁1号线爆满的消息就不时传来,我也没在意,每天依然坐公交车或骑车上班。1号线开通半年了,我还没有去坐过一次。
一次外地亲戚来成都,让我带她去坐一次地铁,说想体验下坐地铁的感觉。
我这才惊觉,对于来自没有地铁的城市的人们来说,能坐一回地铁,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他们在和朋友们谈起时,也自然会有一种优越感、自豪感。
来到1号线站台,成都地铁的标志一下吸引住了我的眼睛。查了资料才知道成都地铁的标志是从急驰的列车、飞扬的蜀锦、连绵的蜀山、柔美的水花、弯曲的隧道等6个画面中演变出来的,其寓意为:“巴山蜀水织锦绣,地铁生活扑面来。”
我开始学着购票,过安检,找站台……亲戚很兴奋。我也完全没有了在广州第一次坐地铁的感觉。奇怪!
三
父亲生前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孩子们都长大了,他能到乡镇上住下来,不再为打针跑那么远的路。
可等我们都在城里有房子的时候,父亲却早已不在人世。为了弥补遗憾,我想让年迈的母亲在有生之年体验下大城市的现代化生活,特别是替父亲坐一回地铁。
这对于现代都市人来说,这个愿望太普通,说起来甚至都是笑话。但对于大半生都在乡下,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来说,却是有意义的:孩子在省城安了家,自己坐过地铁,也算是见过世面了,在同村人面前自然就有面子。
在地铁站,母亲满眼全是惊奇。母亲从没有想过,地下还有这样的一个花花世界,还能有火车跑。
在地铁站坐手扶电梯时,母亲脚都不敢踏上去,担心一踏上去就会摔倒,脚就会被卷进电梯里。我给母亲讲要点,快80岁的母亲听得很认真。在我的催促和帮助下,母亲终于颤巍巍地踏上了电梯。
这是我的母亲第一次坐地铁,也是第一次坐手扶电梯。
毛主席一直是母亲心中“神”一般的人。当我和母亲坐地铁来到天府广场,站在毛主席雕像面前时,母亲凝视了很久,我看到了母亲的虔诚和崇敬,也看到了母亲眼里的泪。
游公园,逛商场,坐地铁,母亲眼睛都不够用了,脸上一直带着笑。那一次,母亲玩得特别开心。
当我买了汽车和配备电梯的新房时,母亲却病得再也没有能力来成都了。那次坐地铁是母亲此生唯一的一次体验。
四
如今,坐地铁已成为成都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了。成都地铁也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目前已建成1、2、3、4、5、6、7、8、9、10、17、18号线,还将新建一些路线。2021年12月,成都18号线工程还荣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成都的地铁,可谓是一出场就是“高光时刻”,算得上中国地铁发展的“天花板”。成都地铁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还是艺术或风景展示区。每个地铁站,都有自己的故事:芳草街的绿色治愈色系、抚琴站的“凤求凰”主题、中医药大学的中医文化……可谓一站一处风景。
在上下地铁的电梯间,还有成都的一些文化标识:宽窄巷子,锦鲤,金沙遗址……每一个站都不同。
尽管,所有的城市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气质,但文化才是成都与其他地铁城市区分开来的主要因素。
成都的地铁一条一条修,人一天又一天地增。
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在转乘地铁时,通常是来回几百人一起被裹挟在步梯上,却只听得见鞋底叩击地面的声音。那声音杂而有序,像阵阵急雨打在树叶上、雨棚上。
我每次走在这样的人流中,内心会生出一份庄严来。
五
对于成都市民来说,地铁不仅仅是个交通工具,而是融入了生活、注入了灵魂的地方。
成都地铁,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成都地铁,是成都这座城枝蔓众生的毛细血管。我坐在地铁上,我就是血管里的一枚红血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