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那些造型各异的糖人,我都会想起我的奶奶。
小时候我和奶奶两个人一起住在老家,村门口总是会有叫卖糖人的小贩。糖人,不仅味道甜甜的,而且还被做成小猫、小狗,甚至是孙悟空、猪八戒的造型。我对外形精美的糖人完全没有“抵抗力”,每次一看到有卖糖人的小摊子,我就拽着奶奶的衣角撒娇,央求她给我买。
几年前的一天,我同奶奶出门又遇上了卖糖人的摊子,我依旧向奶奶央求道:“奶奶,你就给我买一个吧,就一个,求求你了。”但这次奶奶不知为何说什么都不同意,一直摇头道:“嫣嫣(我的小名)乖,咱们今天就不吃糖人了,等下次再来好不好?”
听到这话,我直接躺到地上开始撒泼打滚,嘴里大喊道:“我不嘛,我不嘛,我现在就要。”喊着喊着,眼泪和鼻涕都流了出来。可任凭我使尽浑身解数,奶奶就是不同意。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闲言碎语也多了起来。奶奶见状,把我从地上抱了起来,小声说道:“嫣嫣乖,奶奶回家给你做红烧鲤鱼好不好?”
这时,我已经闹累了,就不再作声了;围观的人群散了,太阳也快要下山了。回到家后,我还在因糖人的事情而生气,赌气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晚饭。门外传来了奶奶的叹气声。到了深夜,我饿得实在睡不着,打开门想去找一找吃的,却惊奇地发现桌子上还摆放着一盘一筷子未动的红烧鲤鱼。奶奶是不是忘记收菜了?我没多想,拿起筷子就吃起来。这红烧鲤鱼真香呀,我清楚这是奶奶特意留给我的,但这一盘红烧鲤鱼可“讨好”不了我,我决定先和奶奶冷战三天。
可还没等我预想中的冷战期结束,爸爸妈妈回来了,他们说要接我去镇上同他们一起住。临走前奶奶一直祈求爸爸妈妈能把我留下来,但我却偏过头去赌气地说道:“我就要和爸爸妈妈到镇上去住,才不要和讨厌的奶奶在一起。”听罢,奶奶没有再说什么,而是一个人转身回了屋子。后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了车。还记得那天一开始明明是个艳阳天,不知怎的走到半路上却下起了瓢泼大雨。
之后的一年多里,奶奶几乎每个月都会给我寄一封信,她在信里和我分享她的近况。信的内容大同小异,到后面我也就不再仔细阅读。其实我早就忘记赌气的事情了,但我却一直没给奶奶回信。一是我已经在镇上读书了,心思都放在学业上了,二来我想现在明明有电话了,干吗还写信呀,奶奶有急事肯定会打电话的。爸妈工作也很忙,一直抽不出时间回去探望奶奶。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有一天我听到了奶奶去世的消息。
我和爸爸妈妈再次回到了那间老屋。在破旧的桌子上,我看到了奶奶给我写的最后一封信—对,这封信还没来得及寄出,上面写着:嫣嫣啊,为什么不回奶奶的信啊,你还在生奶奶的气吗?真的很对不起,那天奶奶没带钱,我也觉得小孩子少吃点糖是好事,你那时都长了好几颗蛀牙了,所以才没有给你买糖人。奶奶最近的身体状况不怎么好,估计可能活不久了,你们能来看看我吗?奶奶走前想再看看你,摸摸你的脸……看到这里,我捂着脸,眼泪夺眶而出,心脏像被一块大石头击中了,痛得我喘不过气。我不敢相信,奶奶已经永远地离我而去!
我再抬头看向爸爸妈妈,他们也都泪眼婆娑。我知道,和我一样,他们流的也是悔恨的泪水。从那刻起,记忆中的糖人再也不甜了,它只有苦涩的味道。
指导老师:徐革萍
【点评】本文巧妙地运用了倒叙和插叙,文章开篇即以糖人作为情感的触发点,由糖人引出对奶奶的回忆。随着故事的推进,作者的情感不断发生变化,而奶奶的最后一封信将整个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结尾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