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讨厌你未必是坏事,反而证明你活得不错。那些生活中的强者,从来都不怕被人讨厌。
生活中,总有人见不得你好,也有人莫名讨厌你,但这都不是你的错。就像余秋雨所说:“嫉妒的起点,是人们对自身脆弱的隐忧。”面对这种情况,过多解释只会徒费心力。不说服、不生气、不抱怨,才是最高明的处理方式。
话说回来,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与其跟优秀的人比,不如多看到他们的优点,跟着他们学。时间久了,蜕变自然会发生。
看完电影《指挥家》后,被女主角安东尼娅的经历深深打动。她出身贫寒,却心怀音乐梦想。然而,她也因为天赋被身边的人排挤、否定、打击。
当她在宴会上说出“我想当指挥家”的愿望时,在场的名流贵族纷纷大笑起来。当她想要组建女子乐团时,无数人试图阻止她,等着她出丑。人们告诉她:“你是不可能成为指挥家的!”她咬咬牙回击道:“如果不去努力尝试,我到死都不能原谅自己。”好不容易有了演出的机会,等待她的不是观众的欢呼,而是铺天盖地的质疑,所有的人都想看着她失败。所幸,她扛住了巨大的压力,凭借过硬的能力,赢得了现场1500名观众的赞赏,她也因此成为史上第一位女指挥家。
承认别人的优秀,是一件艰难的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直面自己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可也正因为看到了差距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变得更加优秀。
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如何才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呢?
第一,课题分离。
所谓课题分离,就是分清楚:哪些是我的事情?哪些是别人的事情?判断标准很简单,就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承担。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陷入困境,就是混淆了这两者的关系。其实,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课题就行,千万别为别人的课题折磨自己,也别把别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期待。至于对方怎么评价你,那是他的课题,不用你操心。
第二,变坏为好。
因为过于重视外在眼光,我们往往害怕被人讨厌。可罗振宇却提出一个相反的观点:被人讨厌,是一笔财富。
有时我们不喜欢一个人,通常是他做到了你做不到的事,或拥有了你得不到的东西。尤其是你们的身份、地位、相貌、年龄越接近,嫉妒的可能性越高。因此,当有人讨厌你时,可能不是你哪里做得不好,而是你的耀眼衬托出他的黯淡。你没必要和他纠缠,当你越来越厉害,和他的差距越来越大时,他的敌意就会消失。
第三,活成闭环。
心理学上说,卓越的人和普通人之间,真正的差异在于心理评价机制的差异。卓越的人都有一个内在评价机制,注重自己的声音和看法。普通人喜欢在别人的评价中寻求支撑,忽略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结果不断迷失和摇摆。
我们短暂的一生,不是为了讨好谁、取悦谁,而是要活出自己的样子。不妨把自己活成一个闭环,凡事以我为始,也以我为终,这样周围的声音就很难再干扰你。你始终忠于自我,别人自然而然也会尊重你。
(摘自《好日子》)(责任编辑 史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