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反向攀比”在朋友圈中蔚然成风。
大家之前的攀比是炫耀型的,吹嘘自己拥有的物品含金量如何之高,什么限量款、定制款之类的。
现在突然反过来了,“便宜好用”变成一件物品最大的优点。听到这4个字,很多人都两眼放光。
你展示自己的包包才79元,能装还耐脏,天天背着坐地铁一点儿也不心疼,随便用;好姐妹告诉你某某粉底很便宜,关键它不卡粉。
你发现某某理发店新开业,明星同款发型只需9.9元,好姐妹拉起你的手:“走,去看看!”
这样的友情,无须上升到慰藉心灵、共渡难关的层面,只要你把便宜且好用的东西第一时间分享给朋友,你们之间就是真爱。
天晓得,前一阵子我将好吃且只要30元一斤的开心果链接甩给朋友时有多么欢乐,当看到朋友发来的链接毫不犹豫下单时,又含着一种怎样的信任与期待。
你以为我们只是甩了一个链接?不,我们不仅传递了友谊,还自觉帮那些良心商家宣传,这一行为意义非凡。
反向攀比的大前提是“价格相对便宜的同时质量也要过关”,这才符合反向攀比的第一要义—— 高性价比。
反向攀比不只要对价格敏锐,更要对产品挑剔,对我们来说,不是××买不起,而是××更具性价比。
朋友前两年总爱买洗衣凝珠、洗衣片之类花里胡哨的东西,现在突然改用洗衣粉了——反正都是扔进洗衣机,去污力强就行了,而且她学理科的老公帮她计算过,用同一品牌的洗衣粉和洗衣液机洗,单次洗衣成本相差1元左右。
另一个朋友则突然放弃开车上班,整了一辆小电驴,无堵车之担忧,无地铁之拥挤,关键是一骑上它就能感受到自由的风,除了冬天冷点儿夏天热点儿,再没毛病。
反向攀比,说白了,就是给各种物品祛魅,物品本身的价值远大于名称、包装等外在的形式,而不管用多少新潮的概念包装,还不是商家为了从我们的口袋里掏到更多的钱?
而且你摸着胸口说,同样质量的东西花更少的钱,快不快乐?
对一个反向攀比者来说,最致命的打击是别人买到东西的价格比他买到的价格还要低,而那些告诉他如何合理合法薅羊毛的人,地位是尊崇的。曾看到一个小视频,一人告诉室友,一顿饭三菜一汤只花了9元,室友两眼圆睁,低头作揖:义父,请上座。
也有人认为反向攀比是消费降级,捂紧钱袋子。
这我倒不完全苟同,消费降级是个人的事,可能是主动选择,也可能是被动缴械,只见结果,不明态度;反向攀比的逻辑是:大家状况都差不多,抱团取暖,一起省钱,主打一个勤俭节约,还乐呵呵觉得自己血赚。这是良好积极的生活态度。
世界文坛“省钱专家”契诃夫曾说:“钱的数目不大,但毕竟是钱,所以不该放弃。”
(摘自《意林》)(责任编辑 张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