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书单”(总第17期)以“家家都有史”为主题,推出《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满世界寻找敦煌》《美器》《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素食者》《女人的胜利》《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夜行者:从荆轲到铸剑》《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9本图书,让我们以书籍抵达历史的深处、触摸时代的脉搏。
《天下格局:文明转换关口的世界》 作者:许倬云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品方:博集天卷
《天下格局》是许倬云先生著述的一本书,是留给读者的一个生命的礼物。
书中随处可见一位90多岁高龄老人的生命状态:不停追索、满怀感恩的状态;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状态;谦卑的状态;对年轻人充满了期望,对人生充满了热望的状态。
先生以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大局观,以史学大家的深邃、敏锐独到的见解,以平实畅达的语言讲述中国文化发展的故事及未来的可能。
引用先生所言作为推荐 结语,“如果往未来走的话,首先要胸襟开放,全世界人类曾经走过的路,都要算是我走过的路之一。”
——青岛全民阅读研究院阅读推广人、作者 袁赟
《满世界寻找敦煌》 作者:荣新江 出版社:中华书局
一百多年前,敦煌藏经洞被王圆箓发现,其中写经等文献卷帙众多,达到几万卷,这批经卷被以斯坦因、伯希和、斯文·赫定、奥登堡、大谷光瑞等为代表的列强盗劫大半,又被李盛铎等贪官撕裂私藏变卖,后经兵燹洗劫、易手转卖,流散于世界各地,深藏于各大博物馆、图书馆。
历史学家、敦煌学者荣新江教授从上世纪80年代起立志亲睹精研这些敦煌珍宝,四十余年以来,他游历北欧、英伦、东京、巴黎、苏俄、两德、北美等地,千方百计记录其真实影像,随时记下历程和心得,汇成一册,读来令人嗟叹感慨。
“敦煌在中国,敦煌在世界。”这个现实的悖论,其间的意义正在变得无比丰富立体。
——书画家、文艺评论家、文化学者 宋文京
《美器》 作者:王川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博物馆里奇形怪状的青铜器都是干嘛用的?它们奇奇怪怪的名字该怎么念?古装历史剧中的衣冠服饰、日常用品有没有穿帮的?是不是符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收藏鉴赏古玩,如何在工艺呈现上判断新旧真伪?我们身边手头的物件,有多少是古已有之、传承千年的?它们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和演变?……以上这些问题,都可以从这本《美器》中找到答案,而且书中涉及的器物和知识还要丰富得多。
《美器》可以说是一部简明中国工艺美术史。书中围绕陶器、青铜器、漆器、砖瓦、玉器、石雕、金银器、服饰、瓷器九大类器物,讲述它们的名称、规制、用途和制作工艺等相关知识,介绍它们的起源与发展流变,阐释它们的文化价值和传承情怀。
这些器物,就是中国古代的物质文化,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层面最具象最直观的体现。因名见物,以物正名,认识和研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和体悟中华文化之美。
本书作者是从事中国工艺美术研究和教学超过半个世纪的专家,他以满怀真情的笔调和简洁易懂的文字,书写了这本知识性的普及读本,还细心地手绘了《中国古代器物历史图谱》,更加直观明快地呈现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历程。
本书既可以作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参考书,又可以作为针对普通读者和青少年群体培养兴趣爱好、学习传统文化、提升审美情趣的普及读本。
——藏书家、独立书店合伙人 邱国伟
《走向世界的挫折:郭嵩焘与道咸同光时代》 作者:汪荣祖 出版社:岳麓书社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这是郭嵩焘屡遭挫折、无奈之下的一声叹息。在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他的识见,远超时人,由此,成为孤独者甚至孤勇者,不足为怪。
当一干洋务派沉迷于引进西方“器物”之时,他犀利的目光,早已穿透了这些表面的浮华炫丽,直指隐藏在背后的“风俗人心”,认为这才是“本”,本末决不能倒置。
作为清朝第一任驻外公使,他“睁眼看世界”。激赏留学生中的青年才俊严复,忘年之交,惺惺相惜。1891年他驾鹤西去之后,严复曾痛悼不已,曰“惟公负独醒之累”。如鲁迅所言,要唤醒“铁屋子”中昏睡的大多数,很难,代价也不菲。郭嵩焘曾预言,中国需要三百年才可能走出困境!一家之言,言犹在耳。警钟长鸣,深长思之。立此存照,以史为鉴。
——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陆安
《素食者》 作者:[韩]韩江 译者:胡椒筒 出品方:磨铁文化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因其强烈的诗意散文,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了人类生命的脆弱性。”(“for her intense poetic prose that confronts historical traumas and exposes the fragility of human life”)
——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女人的胜利》 作者:余华 出品方:读客文化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女人的胜利》是当代作家余华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被誉为深刻且独特的佳作。余华凭借敏锐的洞察力,深入挖掘普通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细描绘生活细节,将生活的无奈与荒诞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
这部小说深刻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普通人所面临的各类挑战与困境。每一则故事都以其独特的方式触及到诸如爱、孤独、抗争与接纳等普遍主题。该作品不仅使读者获得文学上的享受,更是对那个时代精神风貌的忠实记录。
故事中的人物仿若我们身旁的寻常百姓,在现实的困境中奋力挣扎前行。然而,作品并未让我们深陷绝望之境,而是以幽默诙谐的语言为我们带来化解苦闷生活的强大力量。在阅读之际,我们会为书中人物的遭遇而心生感慨,也会被他们坚韧不拔与乐观豁达的精神所打动。《女人的胜利》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如一面镜子,促使我们反思生活的意义,寻觅内心的力量,值得一读。
——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青岛市作协副主席 卢戎
《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 作者:丁午 出版社:青岛出版社
这是一部神奇的书。
0EzMVjMophT1cuvq31tsVA==她不是童话书,整部书都是著名漫画家丁午“写”给——严格来说是“画”给——未成年女儿的信,墨线氤氲的爱意把孩子们感动得稀里哗啦;
她也不是美术书,尽管书里的200幅漫画都是上乘之作,既正能量爆棚,又表现得栩栩如生,绝对可以用作大学美术专业的教科书;
她更不是历史书,因为所有的历史书都不会采用如此叙事方式。透过丁午的画,读者可以切身和细微地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政治形势和知识分子的处境;
她绝对不是小说或文学作品,书里没有修饰、没有夸张、没有煽情,甚至没有结构的痕迹,但读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被感染、被代入;
甚至,她根本就不是书,而是出版社为读者精心制作的集顶级创意、材料、工艺于一体的一款美玉,只需默默地审视、用指尖轻轻地触摸即可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出版人、青岛出版集团原副总编辑 高继民
《夜行者:从荆轲到铸剑》 作者:何大草 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是我喜欢的版式,文字隽永而又意蕴深远,读来有意外之喜。
《夜行者:从荆轲到铸剑》收录何大草四个中篇小说代表作:《一日长于百年》《鲁迅先生安魂曲》《李将军》《衣冠似雪》。我最喜欢《鲁迅先生安魂曲》和《李将军》,弥留之际在记忆的街巷游走的鲁迅先生,孤身追逐命中之虎深入胡地的李广……在历史的缝隙中从容创作一段故事,探寻一些幽微的“未解之谜”,给历史的留白一段“我认为”的解析,洞穿时间的表象,切入生命的内里,合情合理又有出人意料之笔,如梦如幻如镜中映射一段鲜活人生。也给文学写作者以素材和视角选择的启迪,或将拓展许多人的书写场域。
——半岛都市报资深记者、副刊编辑 孟秀丽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作者:汪民安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是一本兼具哲学思考、生活描述与艺术品味的随笔集,书名由一篇原题为“亲密关系作为一种‘政治生活’”的访谈所改,这篇访谈极具思想性,却用深入浅出的平实话语娓娓道来,这也是本书的整体风格。随笔这种文体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通常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写作者惯常用各种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作者曾受法国外交部邀请访问法国,与二十多位当代法国哲学家、思想家交流,因此这一本随笔集的“法国味”十足。
这本开本很小的口袋书,其实是一本“大书”,内容涉及身体、爱欲、空间、友谊、劳动、技术和艺术,旨在“将哲学放回生活的坐标系,让思想具体着陆于日常。”这本书每一篇都有启示性的观点与知识,每一篇都能启发人去思考看似习以为常实则茫然无知的物件、空间与意识。
——高级编辑 于学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