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活水”,激活思维

2024-11-01 00:00:00袁波
高考·上 2024年11期

摘 要: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政治课堂往往被视为理论知识的传授场所,忽视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佳。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将“活水”引入高中政治课堂,实现生活化教学的理念。本文从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提出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制定生活化教学策略,包括选择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采用情境式、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性教学评价等,希望能为推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中政治;“活水”教育;生活化教学;学生主体性

多年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并培育他们的道德品质。每一节课的授课方式都是从外部到内部、从上到下逐步教授,教师成为“知识的传递者”。然而,由于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存在明显的不匹配,使得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需求脱节,变得过于抽象、空泛和乏味,进而让学生感到疲惫,失去了学习的乐趣。随着新的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活水”教育理念和生活化教学方式逐渐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二者的融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政治课程中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为他们的个人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一、将“活水”引入高中政治课堂的必要性

“活水”在教育中指一种充满活力、互动性强、内容丰富且不断更新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更加生动、有趣和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具体而言,“活水”比喻课堂学习内容应该像流动的水一样生动、新鲜、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不应是静态的、单向的,而应该是互动的、双向的[1]。在这个知识迅速更新的时代,它还意味着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将最新的信息、技术和理论融入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前沿性。同时,它也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就像活水能够滋养万物一样,教师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活水”教学模式以其动态性、互动性和创新性,能够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政治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如果教学方式单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引入“活水”教学模式,可以使政治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政治知识。

二、“活水”教育与生活化教学的联系

“生活化”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意味着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他们的生活背景,结合日常生活来探讨政治,将生活中的问题政治化,使政治议题更加贴近生活。这体现了政治起源于日常生活,存在于生活中,并为生活提供服务的理念。“生活化”与“活水”教育有着多方面的契合点。首先,二者都是政治教学内容的源泉与归宿,“活水”教育强调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新鲜性和不断更新,生活化教学认为教科书的知识点来源于日常生活实践,并最终服务于生活,二者都强调教学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其次,二者都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如生活化教学要求通过“情境创设—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的教学逻辑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这与“活水”教育中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理念相一致。最后,“活水”教育与生活化教学都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二者都强调要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教育更加生动、有趣、有效[2]。

三、把“活水”引入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的应用策略

将“活水”教育理念融入高中政治课堂,旨在深化生活化教学的应用策略。虽然生活化教学理念备受推崇,但在实际操作中,能够系统性地将“活水”教育理念融入教学内容、方法和流程的高中政治教师尚属少数。许多教师在实施生活化教学时显得力不从心,未能创造出全面且多维度的教学活动,使得“活水”教育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针对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现实需求,全面地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等多个维度推行“活水”教育策略不仅是可行的,更是未来高中政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发展趋势。通过引入“活水”教育,有望激发政治课堂的活力,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活水”灌溉教学内容——挖掘生活化教学案例,拓宽生活化教学视野

“活水”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教育的生动性和实践性,将这一理念应用于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中,可以说是一种“活水”灌溉教学内容的过程。通过深度挖掘和整合生活化的教学资源,教师能够将政治理论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使得教学内容如“活水”般流动,充满生机。所以教师可以在深入了解生活化教育的本质和优势的基础上,将教学过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或进行模拟,确保学生在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都能获得最佳效果,进而有力地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比如,在我国,培养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构成了高中政治教学活动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并在广泛吸纳中华卓越的传统文化资源和借鉴人类先进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构建而成的,在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与每一个中国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24”字价值观的内涵和应用,教师需要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将具体的教材内容和生动的生活材料联系起来,创造思辨交流的真实场景,从社会和学生生活两个维度出发,设计富有创意的综合探究性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探索和体验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共鸣,并将其转化为积极的认知价值和深入的理性思考[3]。举个例子,在教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中 “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融入“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理念,要求学生以市场经济的诚信为主题,收集各种实例,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客高一尺,商高一丈”的小品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并逐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信用体系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除了传统的小品表演,学生还可以通过演讲、课堂辩论、时事播报和模拟听证会等多样化的方式,在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活水”激活教学方式——构建真实的生活场景,激发学生思维活度

社会性构成了人的核心特质,而这个时代的学生处于一个多变且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教师应当将日常生活作为教学的背景,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可感知性,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再现知识的生成背景,使学生得以沉浸在具体的社会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来激活批判性思维[4]。比如,在探讨“新时代的劳动者”这一主题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一个模拟的生活场景,以增强学生的情境体验和参与感。场景需要将小张这一角色的求职经历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其毕业的学校和专业、参加招聘会的次数,以及其未能获得合适的职位这一结果。结合这一案例,教师可深入指导学生多维度探讨就业难的成因,涵盖经济动态、政策导向、文化背景等领域,促使学生反思国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人口红利下降等因素对就业领域的影响,并积极研究政府促进就业的各项举措及其效果,以及我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体系如何作用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小张的求职经历,思考如何在白热化的就业竞争中强化个人竞争优势。教师要结合小张的经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兴趣,开展关于未来职业规划的深入探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将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意义,培养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准备。

高中政治课程作为融合多学科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教育体系,横跨了广泛的现实生活情境。为了构建一个与日常生活紧密衔接的教学氛围,教师可灵活地设计课堂模拟活动,使学生深切体会到政治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的无处不在。学生一旦掌握了这些知识,将能更透彻地认识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从而主动避免参与违背政治伦理的行为。举例来说,在教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七课“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这一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场景表演主题——一家房地产销售公司的老板如何分配不同职位员工的薪资。在开始正式教学活动之前,教师首先安排学生进行表演,从学生的评论中提取关于表演场景的收入分配是否公正的意见,帮助学生评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平衡条件,以及哪一种分配方式是公正的。在学生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之后,教师要进一步对学生的看法进行评估。以学生在表演中遇到的问题为例,他们的收入应当是基于劳动成果来分配的,而房地产销售公司的员工收入主要是基于销售业绩来分配的。通过组织课堂上的情境展示,教师能够将课本中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这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生活中隐藏的政治理念。

再举个例子,在探讨“签订合同的学问很深”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一个名为《契约之战》的情境剧,以此来模拟真实的合同谈判过程。在这个剧中,可以设定四位主要角色:甲方是一位沉稳审慎、在业务领域有杰出成就的中年男性;乙方是一位性格开朗、社交能力强的青年企业家;丙方是一位以严谨态度闻名的职业律师;丁方则是一位智慧与人际理解力并重的年轻女秘书。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扮演这些角色,让学生亲身体验甲乙双方在合同谈判中的对立和沟通策略,同时观察丙丁两方在提供专业意见和调解方面的作用。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需要深入了解相关的法律术语、法律关系及其应用范围,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深入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次和多维度的思考。

(三)“活水”渗透教学评价——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表现,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将学科的核心素养视为评估标准的基础。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细化学科的核心素养,并构建适当的课堂学习评估标准。高中政治的核心素养可以被划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认同两个大的维度,而课堂学习的评估标准与教学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科核心能力的具体展现和外部呈现。所以教师要基于这两个方面对应的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以对学生在课堂中展示的知识、技巧、价值观和人格特质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的评价。在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课程教学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确立教育目标,包括深化学生对新时代本质的理解、明晰国家基本面及国际定位,并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党的核心策略。随后,教师应构思三项与课程核心紧密相连、层次递进的教学活动,涵盖体验近年来社会变迁的实际案例、剖析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趋势,并鼓励学生为新时代的未来蓝图献计献策。在学生围绕这些问题交流时,教师推荐5f6c8e6ad71747cb228d21c64f5b4b130ba5701285e671ee176c989219bc6114采纳体现性评估策略,密切关注并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多维度表现,如知识应用、思维敏锐度、协作精神及问题解决技巧,以此评估学生的综合素养[5]。评估环节需平衡知识技能考核与情感价值认同,借由学生的积极参与与实践反馈,巩固其对政治理念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鸣。此外,教师还应看重学生在学习旅程中的成长轨迹,全面评价学生从能力增进、态度转变到价值观塑成的全过程表现。

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下,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正逐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这一模式的转变致力于将政治理论学习从传统的课堂讲授转为更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体验式学习。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使得政治教育的目标得以内化为学生个人的成长追求,让学生在每日的生活实践中,自然而然地吸收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政治知识,从而促进其政治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这个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深入理解政治学科的本质特点,不仅要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政治理论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正面价值观念,确保教育方向正确,避免价值中立和填鸭式教学陷阱。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陈友芳.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建设的实践探索:以《经济生活》《经济与社会》的编写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82.

[3]张微,高峰,赵路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思政课教学全过程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0):3.

[4]谭志西.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反思及优化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4(18):163-166.

[5]孔德申.构建“生活化”高中政治课堂的主要途径[J].黑河教育,2019(8):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