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该工程水文地质情况,从总体设计、铺设防水材料、沥青混凝土生产、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铁路路基面层防水防渗施工技术。通过施工效果测试与分析,证实本文所述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对普速铁路路基面层抗渗性能的提升具有效果显著,可有效防止水分渗入路基内部,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关键词:普速铁路;路基面层;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普速铁路路基存在着越来越严重的渗水、漏水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会造成路基结构的侵蚀,甚至会导致路基的垮塌。因此,加强普速铁路路基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研究,解决普速铁路路基的渗水问题、提高路基的耐久性,对提升铁路工程质量、延长铁路使用寿命、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理论研究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提出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方案,旨在提升普速铁路路基的防水防渗能力,为保障铁路的运行安全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
1 工程概况
铁北路工程位于福州市马尾区,从建坂村以东规划路开始,向东至华映光电一区(快洲路),向南跨越磨溪至珍珠路,全长1127.25m。该路段总宽度为12.5m,其中包括宽度为1.5m的人行道、宽度为7m的路基和宽度为2.5m的绿化带。勘测结果表明,该路段的地质构造类型自上而下为回填土、粘性土、粉质粘土、淤泥夹砂、砂土状强风化花岗岩、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部分路段夹杂着圆砾层。
该工程所属路段的年平均气温为16~20℃,年平均降水量为1340mm。该路段沿程地下水以第四纪孔隙地下水为主,具有粉土和砂质土为主的含水层和多层地下水。经勘测和调查,拟建路段地下潜流和第一层承压水具有相同的动态特点,其地下水位年动态变化趋势大致表现为:9月至次年3月持续上升,其他时间段呈下降趋势,年平均水位变化幅度为1.0~3.0m。深层与浅层承压水的水位动力特性不同,深层水的年动态规律通常是5月至10月以及12月至次年3月水位比较低,其他时间水位比较高,水位年变幅一般在3.0~5.0m之间。
2 铁路路基面层防水防渗施工技术
2.1 总体设计
根据该铁路路段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为了彻底地解决路基防水问题,确保路基承载作用和长期稳定,经研究决定采用全断面沥青混凝土防水封闭结构,作为该普速铁路路基的重要防水结构。在完成铁路地基处理、路基填筑、路基平整等各项施工后,进行路基面层(即路基基床表层)的防水防渗施工。
2.2 铺设防水材料
2.2.1 防水材料的选择
根据工程设计和施工环境,选用新型高性能聚酯纤维土工布。该土工布是一种新型复合土工合成材料,与沥青混凝土有着良好的相容性,在沥青混凝土的高温下不会产生收缩变形,可有效防止水分渗入,从而避免铁路路基因水分渗入而损坏。
为了保证防水材料均匀、连续地喷涂于路基面层,必须采用喷涂机、滚筒、刮板等特殊装备与工具。另外,喷涂速度要适中,应在规定的时限内进行,防止喷涂过快或过慢而影响防水层的使用。防水材料喷涂和铺设的总厚度为2~3mm。
2.2.2 准备工作
在铺设防水材料之前,要对路基面层进行检测与评定,以保证其平整、稳固。要清理掉可能影响防水层黏接作用的杂物及灰尘,对路基面层破损部位进行修补,以保证防水材料的粘附性和气密性。
要密切注意工地周围的环境变化情况,对气温、湿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尽量避免在恶劣天气情况下进行施工。在选材、配比时,应根据规范要求合理调配,保证材料的均一性。要充分搅拌防水黏接涂料,确保其均匀、无沉淀。
2.2.3 喷涂黏接材料
在路基面层喷涂黏接材料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方案和产品说明书的规定。在喷涂过程中,应从低处向高处、从远处向近处进行喷涂,以避免涂料流淌和滴落。应保持适当的喷涂速度和力度,确保涂层的连续性,没有遗漏、破损、气泡等质量缺陷。
要控制涂层厚度,不能出现厚薄不均匀现象。这是因为过厚会造成浪费材料或影响防水效果,过薄则会造成防水能力不足[4]。在喷涂完一层防水涂料后,等待涂层干燥后再进行一次喷涂。完成黏接涂料喷涂后,对涂层进行全面质量检查,确保涂层无遗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修补,确保涂层的完整性。
2.2.4 铺设防水卷材
在铺设前,要对防水卷材进行认真检查,确保其无破损、无褶皱。铺设时,按照先低后高、先远后近的原则进行,确保防水卷材与涂层紧密贴合。在防水卷材接缝处,采用专用的密封材料进行粘接,确保接缝的密封和防水性能。注意卷材的搭接宽度和压实度,确保防水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3 沥青混凝土生产
2.3.1 质量要求
铁路路基面层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满足设计需要。沥青混凝土的马歇尔稳定度、流值、孔隙率、沥青饱和度等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应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低温抗裂性、防渗水性能,其技术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和生产配合比验证3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和最佳沥青用量。该路基面层沥青混凝土摊铺厚度为5cm,采用一次性摊铺碾压成型。
2.3.2 矿料筛分
在混合料生产的准备阶段,需对各类原材料进行试验与筛选,确保所选原材料符合沥青路基面层的使用标准。通过对矿料的细致筛分,得到0~2mm、2~5mm、5~8mm、8~13mm以及13~19mm等5种不同粒径的矿料,按照不同规格将矿料分置于对应的料仓中。为了便于观察输送带上的矿料供应状况,将矿料安排在靠近烘干筒的一侧,并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逐一布置[1]。
2.3.3 生产配合比设计
根据工程的具体需求,经监理单位审核同意,确定以下材料的生产配合比:采用AH-70型沥青,占比为5.2%;粗集料采用玄武岩碎石,粒径范围为5~20mm,占比为65%;细集料采用石灰岩砂,占比为25%;水采用清洁可饮用水,占比为3.5%;外加剂采用S型抗剥落剂,占比为1.3%。采用上述材料制成的沥青混凝土,不仅可确保路基面层能够承受动态荷载的冲击、磨耗和反复弯曲,还能经受住气温、湿度的变化[2]。
2.3.4 沥青混凝土拌制
沥青混凝土必须是厂拌产品,可采用间歇式或连续式拌合机。要尽可能其缩短拌合厂与施工工地的距离,以防止沥青混凝土产生温度离析。要控制沥青混凝土拌合温度,必须符合摊铺施工规定的温度要求。
选用具有高效搅拌能力的间歇式混凝土搅拌站,其拌合能力可达到300t/d,可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的铺筑进度。沥青混凝土要混合均匀,使沥青、集料、水以及外加剂能够充分融合,形成均质沥青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严格监控沥青混凝土拌合质量,一旦发现存在生料、过熟料、离析,或外加剂、粉煤灰成团现象,应立即予以废弃,以避免误用于路基面层摊铺。
要根据气温情况,严格控制沥青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在夏季高温时段,搅拌时间应控制在90s之内,以防止混凝土过早硬化;而在冬季低温时段,搅拌时间则适当延长至120s,确保沥青混凝土充分拌合,提高其摊铺性能。
2.4 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
2.4.1 摊铺作业
运输前将自卸车的车厢清理干净并涂抹隔离剂或防粘剂,运输过程中使用苫布覆盖保温。自卸车配合摊铺机的摊铺进程,向摊铺机料斗中卸料,车厢里的沥青混凝土倾倒干净后驶离。摊铺机的摊铺速度SNQGy71WhyeTlH+6PgY2GA==需根据沥青混凝土拌合站的产量、自卸车数量及运距、配套压路机技术参数及其数量等,进行合理调控。
在摊铺作业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负责平衡梁的微量调整。摊铺机在摊铺过程中,保持2~4m/min的稳定摊铺速度。除非遇到紧急情况,否则应尽量避免中途停车,保证摊铺施工的连续性。在摊铺施工开始之前,需预先设置好明确的行走标志,确保接缝处的平整度和直线度[5]。
在摊铺过程中,摊铺机后侧的螺旋给料机必须保持匀速旋转,同时螺旋给料机两侧的沥青混凝土高度应达到熨平板高度的2/3以上,以避免整个摊铺截面出现沥青混凝土离析现象。对在一些角落和其他难以到达的部位,仍需采用人工辅助方式进行局部摊铺[6]。
2.4.2 压实作业
压实作业的关键在于掌握初压、复压和终压等三个重要阶段。在摊铺机进行摊铺过程中,压路机须紧随摊铺机后面进行摊铺层初压。沥青混凝土摊铺层初压阶段可使用DD-110型压路机进行静力碾压,确保碾压一次到位。沥青混凝土面层初压温度必须保持在150℃以上,碾压速度应稳定在2km/h并保持恒速,以达到密实度均匀的碾压效果[7]。此外,碾压的交叠宽度控制在20~30cm之间,压路机的驱动轮应始终与摊铺机对齐。
采用英格索兰DD-130型压路机进行复压作业。首先,进行1遍轻振碾压,随后进行2~3遍的重振碾压,全程采用高频率、小振幅的方式,直至达到所需的密实度。在复压过程中,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需保持在130℃以上,碾压速度应控制在4km/h并保持恒速。为避免溢油现象,碾压重叠的宽度不得超过20cm。此外,当碾压至返回位置时,应先停止振动,再转向另一方向继续进行碾压作业[8]。
复压结束后,进入沥青混凝土摊铺层终压阶段。终压使用DD-130压路机进行1~2遍静压,直至路基面层不再显现轮迹为止。此阶段的碾压速度应降至1.5km/h并确保到碾压结束时,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温度不低于100℃。通过这样的精细操作,增加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密实度和平整度,且达到防水防渗效果。在完成路基面层沥青混凝土摊铺、碾压等项施工后,既可转入碎石道砟道床的摊铺,以及轨枕和钢轨的铺设阶段。
3 施工效果测试与分析
3.1 测试方法
按照本文所述完成该路段路基面层防水防渗施工后,需要检验其防水防渗效果,检验方法是对该路基面层的不同部位进行抗渗压力测试。测试的具体方法如下:在该路段进行防水材料铺设施工之前,选取5处具有代表性的路基面层作为测试点,使用抗渗压力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在完成沥青混凝土摊铺施工后,仍然使用该抗渗压力测试设备对该5处路基面层进行抗渗压力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路基面层测试工具及其功能如表1所示。
3.2 测试数据与分析
按照上述测试方法,对该路段路基面层进行了抗渗压力测试,并记录了测试数据。抗渗压力测试数据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施工后各测试点的抗渗压力比施工前均有了显著提升,在不同位置的路基面层上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这说明本文所述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取得了良好的防水效果,可有效防止水分渗入路基内部,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结束语
普速铁路路基面层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防水防渗效果,有效提高了普速铁路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为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本项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今后将继续深入研究普速铁路路基面层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不断探索新的防水防渗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防水防渗技术的适用性和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张云龙.浅谈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漏施工技术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4):169-171.
[2] 韩志刚.建筑工程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4(3):171-173.
[3] 梁英福.公路隧道土木工程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4,9(1):66-68.
[4] 潘国鹏.建筑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探析[J].居舍,2023(36):48-51.
[5] 魏金晶.公路路基面层基层防水施工技术[J].运输经理世界,2023(31):32-34.
[6] 张源.道路桥梁施工中路基面层防水处理技术研究[J].运输经理世界,2023(27):118-120.
[7] 刘海涛.道路工程沥青混凝土路基面层施工技术研究[J].交通科技与管理,2023,4(15):120-122.
[8] 韩均祎.道路桥梁施工中防水路基面层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运输经理世界,2023(2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