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挖法施工产生的污水、粉尘、噪声等污染物,会对周边环境和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对地铁明挖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展开研究十分必要。首先,根据布设原则和布设点误差的计算,给出地铁明挖车站施工中平面控制点的具体布设方案,保证车站的主体结构施工精度。其次,对车站主体结构施工进行控制测量,以满足地铁明挖车站施工的各项需求。最后,为验证地铁明挖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对其施工情况进行统计及效果分析。施工结果表明:7个测点的地下水位均符合施工要求,由此证明地铁明挖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地铁明挖车站;基坑涌水量;监测点;明挖法施工
0 引言
作为地铁工程的关键部分,地铁明挖车站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地铁的运行安全和效率。在明挖法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搭建围护结构,以保护周边建筑物和地下管线免受施工影响。常见的围护结构包括钢筋混凝土板、地下连续墙、钢板桩等。
在地铁明挖车站的施工中,施工测量控制是确保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研究地铁明挖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对于提高地铁工程的质量,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测量控制,可以确保车站各个环节的准确性、满足设计要求,有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任何潜在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还能够保证地铁工程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1]。
1 工程背景
本文中所研究的工程为A市的一处地铁明挖车站施工工程。该车站工程的基坑采用明挖方式,明挖结构总长度为223.7m,一般段宽度为26.7m,深度为26.8m。车站建立是地下2层岛式站点,主体构造使用双柱三跨形式,站台宽度为15.5m,车站顶板覆土约为4.16m。车站两端均为盾构始发井,可为盾构始发提供场地。起点里程与盾构区间相接,终点里程左线与暗挖区间相接,右线与盾构区间相接。该工程的地下水水位埋深为0.50~1.50m,基坑的涌水量如表1所示,施工采用明挖法,同时在不思考止水方法的状况,基坑的总涌水量约为4000m3/d。
2 施工测量控制方法设计
2.1 布设施工平面控制点
2.1.1 平面控制点布设原则
该地铁站点位于繁华地带,客流量大且交通流量密集,这给测量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该项目的建设规模多样,施工技术复杂,工序变换频繁。井下的测量条件也不理想,勘测工作量较大。
针对明挖车站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准确确定结构柱的中心轴,并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有效控制。明挖车站的设计采用分段开挖的方式,并根据工程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多次测量[2]。
在施工前期,与业主和设计单位一起进行控制点的交桩工作,并办理相应手续。交桩完成后,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再次核实,以确保一级控制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1.2 平面控制点布设误差计算
控制点的计量利用高精度全站仪,测量角的精度为±1'',平面的控制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的计算公式如下:
(1)
式中:ε代表测角中误差,s表示测量导线的平均边长,t代表测距的相对中误差。
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精密水准仪和钢线计算法,将地表高程传送到底板上,并以此为基准,对基坑内的高程进行控制。控制点测量结束后,对控制点的结果进行检验,以确定其各项指标和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在符合规定的基础下,将测量结果交由第三方测绘机构进行检验,通过之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施工,从而确保车站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精度满足要求[3]。
2.1.3 平面控制点具体布设要点
在明确了平面控制点的布设原则,并计算合理范围内的误差后,在基坑支护结构的压顶梁上选定合适的地点,设置近井点。从两个地面控制点测量它们的坐标,两次测量坐标值的差值需在±15mm以内,取一个数值为近井点的坐标。如果有两个或更多的施工区段同时完成,则可以把每一个近井点和地面之间的距离连成一个附加线路,然后将它的平差结果作为最近井点的具体位置。
在施工过程中,先在施工断面的两头设置地下控制轴线,然后与附近的最近井点组成闭合线路,由此来确定各控制点方位的坐标。在今后的施工中,新布置的地下线路,应当对前期已确认的地下控制轴线进行至少一次联测。如果测量到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之间的偏差小于±15mm,则以这些数据为重合点的坐标。
依据监测规程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设计图纸布置变形监测点,严密监测。当各监测点布置完毕,并由专业的监理工程师确认后,立即对测点进行初步的数据收集,以供以后对基坑的施工进行监测[4]。
2.2 主体结构施工的测量控制
2.2.1 测量控制的目的及要求
施工测量控制的目的是为满足地铁明挖车站施工全过程的需求,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有序施工。在检测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施工计量标准,贯彻落实国家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强化过程检测和管理,对每道检测过程进行严格校核,严格执行计量审核和结果交接制度,从严把控计量责任[5]。为保证车站主体结构的净高,应依据基坑深度、支护结构类型、施工技术水平和过程控制,将基坑施工范围扩大到一定范围内,并按照设计要求,制定出合理的外扩量,保证施工质量。
2.2.2 放样
对于地下连续墙,通常在其导墙处放样。导墙长约50m,以监理批准的施工控制点作为放样基准,将导墙中线直接在地上测量,并作好定点标注。按照导墙中线引出导墙的内、外边线,把控制边线导入到易于保护的场地,并根据场地条件灵活运用。为确保各槽段整体性连接,地下连续墙的转角和连接处应严格按放样点位进行施工[6]。
2.2.3 定位结构外形点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准确定位结构外形点,如结构拄、侧壁和集水井等,并将其用于指导施工,在垫层上进行相应的操作。先使用墨汁将墨线弹出,以确定结构的基础位置,并作好记号。在绑扎结构柱钢筋之前,根据设计图求出各结构柱的平面坐标,并使用全站仪在底板垫上进行定位。采用“参考线”的方式进行点位放样,以确保误差不超过±1cm。
检查立柱的控制点和控制电路的连接是否与车站的主干线平行,并注意下层柱站主轴线,对各个线路设置两个控制桩。当模块固定好后,检测模块的中心位移和垂直度,以防止出现结构柱上的中心移动和偏斜情况。
2.2.4 主要控制点测量
在墙边施工时,根据建筑的大小和方向,联系主轴间距和设计标准高度,对边墙、中板和主梁的轴线、关键点和主要控制点进行测量。在每一道板模的施工前,先检查结构模具上线路的中心线和板宽,并准确检测结构模板底面和板面上的设计标高。同时对于结构模板的混凝土厚度,开展严密的检测工作。
在浇筑混凝土之前,检查模板尺寸,并将测量得到的模板轮廓点的三维坐标与设计值进行对照。修正模板的偏差,以确保结构的净空尺寸符合设计要求[7]。
3 监测数据统计与分析
3.1 监测点布设
监测项目主要为车站的地下水位,根据监测对象的施工影响范围及施工要求,进行监测点的布设,布设要点如下:在基坑周边设置地下水位监测点。水位管采用PVC管外直径50mm,以钻孔的形式埋置。在下管之前,要将孔中的泥浆清理干净,保证管底的深度高于设计,管顶高于地表。储水管底部周围的空间采用中细砂填充,下方用滤布包好,以便于渗水。管道的上方采用粘土回填,安装管帽。地下水位管埋置如图1所示。
3.2 施工效果分析
基于以上前期准备,对其进行测试,地下水位的测量采用钢尺水位计。测量时,当其测头接触到地下水时,水位报警器会发出信号。读取钢尺上固定测点的水位刻度,即可得出地下水位至此指定测试点的对直间隔。指定方测点上的标高,即可算出水位埋深。工程地下水位测量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测试结果可以看出,7个测点的地下水位均符合施工要求,因此可以证明本文提出的地铁明挖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在评估测试结果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还需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控制方法,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4 结束语
明挖法施工产生的污水、粉尘、噪声等污染物,会对周边环境和设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对地铁明挖车站施工测量控制方法展开研究十分必要。
在地铁车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确定车站的准确坐标位置,利用全站仪、GPS等测量设备来测量车站的平面坐标和高程,以确定车站的位置和高程标准。同时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设置指导线在车站周围,并利用测量设备进行测量,以此实现标高控制,确保车站的平整度和水平度。这些测量控制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施工精度,减少误差,而且能够确保地铁车站的施工质量。通过研究探索得到的成果,可为相关地铁工程的施工测量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 赵明星.地铁明挖车站围护结构中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J].设备管理与维修,2020(20):167-169.
[2] 赵鑫,杨美霞,杨昊,等.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规律分析[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0(3):24-33.
[3] 张松,姜文盛,刘海飞,等.郑州某地铁车站明挖深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分析[J].山西建筑,2023,49(15):78-82.
[4] 牛刚,肖中林,涂金光,等.明挖地铁车站下穿高架桥桩基托换施工技术研究[J].建筑机械,2023(6):100-103.
[5] 臧万军,赵曦雯,王启云,等.富水地层地铁明挖结构抗浮破坏模式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23,19(1):302-308.
[6] 魏文义.面向地铁明挖基坑集约化施工的移动作业平台设计[J].施工技术(中英文),2023,52(18):117-119.
[7] 范胜利,姚可梅,龙杰,等.明挖法框架型明洞在高速铁路隧道浅埋段中的应用[J].四川建筑,2022,42(2):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