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在建筑工程领域广泛应用,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上,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缩短的工程建设时间,对建筑工程后续使用具有重要意义。以银丰安置区三期住宅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工程基本情况的介绍,进而分析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要点,并以此为基础,从制度、流程、信息3个方面出发,构建出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体系,以为装配式建筑保质保量的建设提供支持。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体系;控制要点
0 引言
质量控制体系是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构建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才可加强对整个施工活动的监管,保证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为工程后续使用打下良好基础。进本文以银丰安置区三期住宅工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工程基本情况的介绍,进而分析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要点,并以此为基础,从制度、流程、信息3个方面出发,构建出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体系,以为装配式建筑保质保量的建设提供支持。
1 工程概况
本研究选择银丰安置区三期住宅工程作为研究对象。该工程共计13层,其中地下2层作为地下停车场,地上11层属于小高层建筑。建筑结构方面采用的是框剪结构,在地基方面选择的是砂夹石换填方案,筏板基础为C35P6混凝土。地下1、2层建设主要材料采用C35混凝土;地上1、2、3层建设主要材料选用C30混凝土,地上4层以上建设主要采用材料为C25混凝土,内墙为混凝土空心砌块砌筑。由于该工程的工期较为紧张,施工单位综合考量后,拟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案,且为了确保整个工程保质保量地建设,还构建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体系。
2 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要点
2.1 质量控制流程
在对质量控制要点确定时,先要根据工程特点,结合文献检索的方式,寻找出可能对工程建设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归纳后,进而确定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确定质量控制要点。具体质量控制要点如图1所示。
2.2 影响因素的识别
通过对本工程的调查,结合对其他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后,可以寻找出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影响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1]。
2.3 影响因素的确定
为了进一步寻找出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影响因素,在上述影响因素体系的基础上,通过访问的方式,分别向40名与施工相关人员进行了调查,以此评估各指标因素的各指标,对装配式建筑质量影响的重要程度。每名人员可选择多个内容,调查过程在此不予以赘述。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观察能够发现,所有因素当中,做多被选择的指标有40例,最少的也有1例。将其中被选择次数低于10例的清除后,以此作为主要影响因素。装配式建筑建设质量主要影响因素如表2所示。
2.4 控制要点的确定
针对上述主要影响因素,可确定出各建设环节的质量控制要点,具体如下:
2.4.1 设计环节
在这一环节,设计单位应针对业主方的实际需求,从经济性、可行性等角度出发,设计出最佳的施工方案,以此为后续施工活动的进行提供指导,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应对方案进行深化设计,合理布置构件节点,提升构件的拼接效果,并降低施工难度。需设计出合理的管线铺设方案,防止因材料浪费而增加建设成本。得到初步设计方案后,由各方面参与人员共同对图纸审核,及时发现其中的不足,并交由设计单位进行优化[2]。
2.4.2 制造、运输环节
为了得到符合工程要求的预制构件,制造单位要与设计单位详细交谈,准确了解设计内容,并采取专业化制造工艺与技术,构建出一支高素质的预制构件生产制造团队。同时,聘请专业机构对构件制造工作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向相关工作人员指正。
对预制构件规格尺寸予以测量,判断构件尺寸是否符合要求,若存在较高的误差,则禁止使用。对于一些细节部位,如钢筋节点处,更是要更加重视,确保这些细致部位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以此提升整个工程的拼接质量。
构件制作后,应采用合理的方式,按照最佳的线路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若构件体积较大,也可通过吊装的方式运输。运输时,应对构件进行保护,防止运输而出现损伤[3]。将构件放置到运输车上,或是构件运输到现场堆放时,工作人员均要小心仔细,避免构件出现损伤。
2.4.3 施工环节
具体施工时,应严格遵循施工方案,采取相应的施工保障措施,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养,制定完善的应急事件处理方案等。同时,在整个施工周期内,应注重相关资料的保管,为工程质量评估与后续验收提供支持。
3 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体系
3.1 制度管理
为了提升整个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质量,需要注重对工程的制度管理。建设方应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特点,结合相关规定标准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工程施工管理制度,通过该制度对所有参与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与约束,使整个建设活动能够按照预期要求建设,防止人员违规操作而导致工程质量低。同时,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还要根据制度的实际应用效果,不断对制度进行修改与完善,提升制度的完善程度,使其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4]。
3.2 流程管理
装配式工程规模较为庞大,参与机构较多可能对工程的建设造成一定干扰。所以,为了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应注重流程管理,即明确各环节的参与机构,并确定相关工作内容。
3.2.1 设计环节管理
在设计环节,参与方为设计机构与施工机构。设计机构设计出图纸,并设计相应的BIM模型。施工机构根据对图纸的分析,确定出施工方案。
3.2.2 过渡环节管理
在过渡环节,参与方为设计机构、施工机构与构件制造机构。设计机构构建出构件模型,并对构件深化设计。召开组织设计工作,对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同时开展技术交底工作。
3.2.3 生产环节管理
在生产环节,参与方为构件制造机构。构件制造机构制定构件制造方案,提取数据的主要信息,对构件制造过程予以把控,对构件产品的堆放与保管,对构件质量检验等。
3.2.4 施工环节管理
在施工环节,参与方为施工机构。施工机构检验构件质量,对现场构件予以管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完成构件吊运、拼接与浇筑活动等[5]。
3.3 信息管理
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还应做好信息管理工作。各环节工作开展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不仅能够展示出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而且还能够为后续工程建设质量的验收提供支持。所以,在工程建设时,应将所有信息资料收集起来,并将其存储到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内,以加强对信息资料的保管。此外,还要促进各参与方间信息资料的传递,这一操作可由BIM软件实现。应以一个月为周期,定期召开多方交流会议,通过面对面的交谈,将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予以解决[6]。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装配式建筑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出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该体系的应用,全面对工程施工活动进行监管,确定出其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构建出合理的质量控制方案,在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顺利建设的同时,提升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为工程后续使Voy/5B6WYmYXPaSas1K1Uw==用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包安静.上海市政府投资装配式建筑采用EPC模式质量控制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3,19(3):117-119.
[2] 曹坤.装配式建筑项目施工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分析[J].品牌与标准化,2023,5(1):141-143.
[3] 段柯佑.装配式建筑PC构件施工质量控制及施工管理[J].建筑技术开发,2022,49(24):155-157.
[4] 司晓峰.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施工生产要素的识别与分析[J].建筑工人,2022,43(12):27-30.
[5] 赵亮,李思贤,滕俊杰.装配式建筑全寿命周期增量成本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J].建筑经济,2022,43(11):98-104.
[6] 姜仁晋,庞永师,刘景矿.基于精益建造理论的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体系研究[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0,17(8):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