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防渗漏施工控制技术

2024-11-01 00:00:00常拥
工程机械与维修 2024年5期

摘要:从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防渗漏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管道防渗漏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防渗漏施工控制技术。从前期、中期和后期3个阶段出发,提出相应控制策略和技术。对该控制技术进行试验测试,分别完成对施工后管道给排水流量和施工后给排水管道渗漏量的测试。测试结果证明,新的控制技术应用可以有效避免管道渗漏问题产生,促进市政给排水工程整体质量提升。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防渗漏;施工控制

0 引言

与城市供水、排水等有关的设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给排水日常供应与排水管网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如何提升现代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与施工水平,是当今城市管理人员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2]。为避免给排水工程中的管道由于老化问题发生渗漏,全面提高城市管道工程建设的规范性,本文以某地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为例,从管道建设与施工入手,开展防渗漏处理技术的设计与研究,旨在通过此次设计,提高城市供水综合水平。

1 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防渗漏控制

1.1 管道防渗漏施工前期控制

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中管道的渗漏问题,需在施工前期对其进行初步控制。这一阶段控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审批、选材、管材、子母口质量等。针对其他各项内容的控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执行[3],本文重点对选材控制和子母口质量控制进行说明。

1.1.1 材料控制

材料控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供应商选择。二是管道的检验与放置。

在施工过程中,以确保质量为前提,对半成品与原材料的供应商进行合理选择。对供货商所提供的物料进行抽样检测,检测结果经监督部门审核,从而选出理想的物料供货商[4]。

所有进入防水工程的管道,都要按照相关的标准、规范,进行检测、验收,并上报监理部门,经监理部门审查。经VEtHo6vBpzdl4sp2Oo43tg==监理部门批准,且验收合格后,按施工单位、质检站的意见,批准钢管能否用于施工。

管材在运输到现场后,需要由专人对其进行看护,避免管材接口位置出现损坏。管道在卸载过程中,要用吊钩和绳索勾住管道,让管道慢慢下降,然后把管道水平放置,并将其滚动到堆放地点。安排入库人员按照生产厂家、规格、型号等,分类入库,并报监理方验收。入库时将管件区划分为合格区和待检区1oG8Gr/2xlZ49+A9q2PA+w==,以达到对管件质量的有效控制。

1.1.2 子母口质量控制

对于子母口质量的控制,应明确控制目的,确保套管、管材在施工、加工、生产过程中,质量始终符合相应标准。对于不透水管道,必须保证其截面、管径的规格相同,且必须保证其为同一家制造商。型材及钢管不得有任何缺陷,如变形、气泡、夹杂、擦伤、破洞、裂纹等[5]。同时要检查子、母端口的具体处理尺寸,然后确定各个尺寸的数值,将其投入到生产中去。不同规格PE管材的基本质量要求如表1所示。不同规格聚乙烯管材的质量标准如表2所示。

1.2 管道防渗漏施工中期控制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防渗漏施工的中期阶段,工程质量管理的重点是现场检查、工程质量管理等。对隐蔽工程的审查,包括对隐蔽工程自检、对施工场地核实与检验。对于未通过整改的项目,还需再次复审[6]。

除此之外,在中期阶段,还需要对整个工序实施过程进行严格控制。控制内容包括:对给水、排水管道进行清淤,做好探路工作,并将突出物清理掉;在管线衬里的推压、拉拔等部位要注意防护;确认是否涂有硅酮密封胶。在中期控制阶段,对材料的检测控制包括对管材、密封圈、注浆材料等内容的检测,具体检测时可以参照表3中所示内容和标准。

1.3 管道防渗漏施工后期控制

在管道防渗工程的后期,应以分项验收的方式来完成,主要包括管道清淤、管道试通、管道连接、端口处理等。管道淤泥验收的标准如下:确定管子里没有沉淀物、垃圾等任何障碍物。在清理完毕后,使用管线监视器对施工过程进行摄像、记录[7]。

在输油管线试通阶段,可采用试穿管作为输油管线试通试验的一种方法。在测试中,需要试验管道与实际管道的材料、直径都要完全一致,长度不能大于3.5m。在连接管道前,应检查橡胶环是否有脱落和位移现象,并对子母端口进行清洁,以保证没有细小的沙粒和杂物[8]。采用牵拉与顶推相结合的方法,记录牵拉速度、牵拉力、顶推速度、顶推力等数据,以供检验施工时使用。当执行牵拉时,对牵拉力有以下特别要求:

T≤50%G (1)

式中:T代表牵拉力,G代表内衬管拉力允许值。

给排水管道表面的划痕深度应当满足下述公式:

L≤10%F (2)

式中:L代表管道表面划痕的深度,F代表管道壁的厚度。

按照以上所述,采用管线检测仪来检验管线的施工效果,以保证管线内衬表面光洁,无变形、无局部划痕。在完成对穿插内衬管的施工后,对端口进行处理。

2 试验测试

2.1 设计试验

2.1.1 试验研究的必要性

随着城市用水量的增加,供水管网的流量、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给排水管道的养护工作非常薄弱,由此造成排水管道破损、腐蚀及不均匀变形、沉降等现象。泄漏还会带来污水的漏、冒、跑等问题,严重的还会导致交通堵塞,并导致道路上的雨水无法及时排出。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新建、改扩建和更换给水、排水管道时,对其进行防渗施工控制是当务之急。

2.1.2 试验方法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开展了此次研究。为确保实验的真实性、可靠性,开展研究前,应先进行给排水工程管材具体参数分析,根据给排水工程建设需求,选择混凝土管、PE管作为主要管材,对选择的两种管材在施工前进行预处理。

先将管材切成两半,再按水泥:水:砂为1:0.5:3的配比拌制水泥砂浆,对混凝土管插口另一侧进行封堵,封堵厚度约为70mm即可满足需求。同时采用水泥砂浆和橡胶密封件作为混凝土管连接件的填充物,确保承口内工作面和插口外工作面的清洁。对于刚性接口,需要将搅拌好的水泥砂浆分层涂抹到接口上。在此基础上,分层涂压密封胶至接口,在填缝结束后立即清理多余的密封胶。

完成施工前管材的预处理后,在排除相关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将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施工区域划分为两个长度相同的施工段,将其标注为施工段A与施工段B,对施工段A采取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防渗漏施工,对施工段B采取传统方法进行防渗漏施工。

2.2 施工后管道给排水流量测试

为保证管道工程的施工质量,完成施工后,对施工段A与施工段B进行管道给排水流量测试,分析在供压相同的条件下,给排水管道内部每分钟的水流量,将其作为检验管道施工质量验收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此过程中应明确,在供压相同条件下,给排水管道内部每分钟的水流量越大,说明管道输送水的效率越高,即管道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承受的压力越大。反之,给排水管道内部每分钟的水流量越小,说明管道输送水的效率越低,即管道在投入使用后能够承受的压力越小。以此为依据统计并分析实验结果。施工后管道给排水流量测试如图1所示。

2.3 施工后给排水管道渗漏量测试

为实现对与之方面工作在实施中的持续深化,对施工段A与施工段B进行防渗漏施工后的渗漏量测试。为确保实验的顺利实施,按照图2、图3所示进行管道接口入渗、出渗模拟。给排水管道接口入渗模拟如图2所示。给排水管道接口出渗模拟如图3所示。

设定给排水管道的高压力供水,记录在不同时间下管道的渗漏情况,如相同条件下,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量较大,说明设计的防渗漏施工技术未能在应用中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如相同条件下,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量相对较小或几乎为0,说明设计的防渗漏施工技术能在应用中达到预期效果。以此为依据,进行实验结果的统计。施工后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量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

3 结束语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对管道防渗漏施工进行强化,有利于保证管道的正常运转,为城市防汛排涝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文从市政给排水工程管道防渗漏的重要性出发,分析管道防渗漏施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防渗漏施工控制技术。

根据施工后管道给排水流量测试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管道供水压力的增加,无论是施工段A,还是施工段B,管道内部每分钟的水流量均呈现对应的增加趋势。根据曲线的走向可以看出,在管道供水压力相同条件下,施工段A的每分钟水流量>施工段B的每分钟水流量,说明本文施工方法在应用后,可以有效提高管道的输水效率及其承受的压力。

根据施工后给排水管道的渗漏量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在管道高压运行条件下,随着时间推移,施工段A对应的管道与施工段B对应的管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渗漏。但显而易见的是,施工段A对应的管道渗漏量极低。由此说明应用本文施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给排水工程管道的渗漏量。

参考文献

[1] 李淼.探究市政道路排水管道施工防渗漏监理控制要点[J].居业,2023(6):37-39.

[2] 黄荣贵.福州长乐机场北进场路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2):159-161.

[3] 双晓旭.基于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 居业,2022(7):28-30.

[4] 吴伟,蔡聪,柯燃.房屋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1(31):106-108.

[5] 冯君亮.房屋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中的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1,(22):192-193.

[6] 许立烜.房屋建筑中给排水管道施工的防渗漏技术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1(19):193-194.

[7] 李丽雄.建筑给排水管道施工中防渗漏技术要点研究[J].散装水泥,2021(3):95-97.

[8] 苏接太.基于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防渗漏施工技术要点分析[J].城市建筑,2021,18(17):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