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实施ICU重症肺炎强化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3年10月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患者进行回顾分析,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其中A组42例基于症状管理理论实施强化护理,B组42例实施常规ICU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恢复效率、呼吸功能以及健康状态。结果:A组退热时间、WBC计数恢复时间、ICU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干预后,A组呼吸功能指标均优于B组(P<0.05);干预3、5及7d后,A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B组(P<0.05)。结论:针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基于症状管理理论开展强化护理,可提高恢复效率,改善呼吸功能和健康状态,积极影响显著。
【关键词】强化护理;症状管理;重症肺炎;ICU护理
A study on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based on symptom management theory on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ZHOU Li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Hefei(Hefei Hospital Affiliated to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01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intensive nursing of severe pneumonia in ICU based on symptom management theory. Methods:84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1 to October 2023 were selected for retrospective analysis,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and group B by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Among them,42 patients in group A received intensive care based on symptom management theory and 42 patients in group B received routine ICU care.The recovery efficiency,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health statu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fever relief time,WBC count recovery time,ICU treatment time and hospital stay in group A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After intervention,the respiratory function indicators ingroup A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After intervention for 3 days,5 days and 7 days,the APACHEII scores in group A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group B (P<0.05).Conclusion:Intensive nursing based on symptom management theory for ICU patients with severe pneumonia can improve recovery efficiency,improve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health status,and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s.
【Key Words】Intensive nursing; Symptom management; Severe pneumonia; ICU nursing
症状管理理论(Theory of Symptom Management, TSM)是指在管理中实施多角度、多层面管理,一方面分析个体因素,另一方面关注、重视和积极改善环境、疾病对个体的影响,从而调动多元因素促进个体健康。重症肺炎为感染性肺疾病,患者常见呼吸障碍甚至呼吸衰竭[1],疾病稳定性差、常见预后不良[2]。ICU治疗对重症肺炎具有必要性,监测、抢救设施完善[3]。常规ICU护理对重症肺炎作用较差[4]。TSM为基础的强化护理的目的是加强病情监控,多学科综合参与,以期快速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选取84例ICU重症肺炎患者,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分析以症状管理理论为基础的强化护理方法和效果。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84例重症肺炎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A组42例(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强化护理),性别:男/女=23/19;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53.91±9.20)岁;体温35.8℃~37.1℃,平均体温(36.42±0.48)℃。B组42例(常规ICU护理),性别:男/女=22/20;年龄20~84岁,平均年龄(54.01±9.16)岁;体温35.5℃~37.0℃,平均体温(36.40±0.5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
纳入标准:(1)重症肺炎确诊;(2)ICU入住1周以上;(3)资料完整;(4)免疫良好;(5)呼吸系统解剖结构正常。排除标准:(1)呼吸道外伤;(2)肺部手术史;(3)精神智力缺陷;(4)合并其他传染病;(5)全身感染;(6)真菌感染;(7)妊娠哺乳期。
1.2方法
A组实施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强化护理:(1)护患沟通:与意识清醒患者沟通,了解症状对患者产生的主观影响,分析症状与患者心理状态的关系,评估药物使用感受。评估患者思维、情感、精神和动作,综合分析和持续监测症状影响,动态监控病情,针对性缓解症状。(2)血氧状态监测:主要监测动脉压、静脉压、乳酸等指标。采用换能器、压力传感器等设备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将中心静脉导管从患者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插入上腔静脉,或者经股静脉、肘静脉插入到上下腔静脉,通过压力连接管和三通,导管尾端连接输液器、换能器、多功能监护仪。(3)肺水肿防控:肺水肿是重症肺炎常见并发症,在ICU护理中动态监测肺部情况。肺水肿症状为,CT检查显示肺门影大,双肺具有模糊纹理增粗表现,小叶间隔出现光滑性增厚,双肺内中带可见磨玻璃密度影或斑片影,部分患者出现蝶翼征,心影增大,合并胸腔积液。针对肺水肿患者进行对症抗感染、抗生素治疗、对症吸氧治疗与辅助通气。(4)呼吸衰竭防控:针对伴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胸部CT检查,根据CT结果调整盐酸氨溴索用量。遵医嘱给药,必要时重复给药2次,2次用药间隔为6~12h。用药6h内严密气道阻塞情况,及时吸痰处理,改善呼吸质量,预防药液外渗。对症鼻导管吸氧改善呼吸状态和呼吸质量,缓解呼吸衰竭。(5)呼吸机使用护理:使用呼吸机期间,监测症状体征变化,及时撤机。呼吸机撤机指征为患者肺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咳嗽反射正常,患者血压、心率、体温等基本恢复,自主意识清晰,酸碱平衡度、肝肾功能等基本正常。
B组实施常规ICU护理:规范ICU护理,遵医嘱吸氧、心肺超声监测、遵医嘱用药,以及规范营养支持、护理呼吸道、护理导管、防控并发症。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恢复效率:统计退热时间、WBC计数恢复时间、ICU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比较两组呼吸功能:使用监护仪监检测呼吸功能指标,包括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与血氧饱和度(SpO2)。
比较两组健康状态:干预前后评估《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包括年龄评分、急性生理评分、慢性健康评分。病情严重性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评分越高表明患者预后越差,同时病死风险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比较两组恢复效率
A组退热时间、WBC计数恢复时间、ICU治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呼吸功能
干预前,两组呼吸功能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A组RR与PaCO2均低于B组(P<0.05),A组PaO2与SpO2均高于B组(P<0.05)。见表2。
2.3比较两组健康状态
干预前与干预1d后,两组APACHEⅡ评分相近(P>0.05);干预3、5及7d后,A组APACHEⅡ评分均低于B组(P<0.05)。见表3。
症状管理理论(TSM)强调全面分析和管理症状,积极跨学科合作,以期加速康复、改善生活质量。TSM理论应用分为3个方面,分别为症状体验、症状管理和症状结局。症状体验方面,观察疾病对患者产生的身体、情感影响。症状管理方面,主要是积极采取行动缓解症状影响。症状结局方面,即长期监测症状影响和管理效果。ICU重症肺炎护理中,在TSM基础上进行强化护理,可进一步提高疾病监测和治疗质量,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缓解症状。
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退热时间短于B组,患者WBC计数可迅速恢复正常,同时该组较快脱离ICU和出院。呼吸功能显示,A组强化护理后RR降低至(18.39±4.40)次/min,PaCO2降低至(32.75±3.29)mmHg,PaO2提高至(86.11±3.72)mmHg,SpO2提高至(96.75±2.11)%,B组干预后RR为(26.10±5.18)次/min、PaO2为(80.23±4.11)mmHg、PaCO2为(38.06±3.40)mmHg、SpO2为(93.05±2.29)%。重症肺炎较易导致自主呼吸功能减弱,呼吸障碍症状导致患者身心不适。针对性吸氧支持改善呼吸,调节血氧指标,改善不良体验,因此改善症状[5]。健康状态显示,通过强化护理, A组APACHEⅡ评分从(24.05 ±3.70)分逐渐降低至(10.98±2.26)分,B组从(23.98±3.65)分降低至(16.91±3.01)分。由此可知,将症状管理理论融入强化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在基于症状管理理论的强化护理中,应明确护理措施的优点和缺点,对症实施护理。以鼻导管吸氧为例,吸氧护理中,鼻导管吸氧操作难度和应用成本较低,治疗舒适度较好,少见严重不耐受,而且鼻导管吸氧期间可正常饮食和吸痰护理,可减轻患者不适感。但是鼻导管吸氧也具有一定缺点,吸气潮气量、流速、呼吸时间直接影响吸入氧气浓度,此外,鼻导管较易堵塞,对呼吸道产生局部刺激,因此应对症加强呼吸道护理,必要时雾化吸入以及及时吸痰。
综上所述,针对ICU重症肺炎患者进行护理时,基于症状管理理论开展强化护理的效果较好。通过强化护理,较快缓解重症肺炎患者症状,改善呼吸功能,同时健康状态评估结果较好,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杨幸乐,夏婷婷,左春磊,等.微生物学快速现场评价在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 2023,39(22):2964-2968.
[2] 张冬梅,高丽娟,唐晓,等.成人重症乙型流感病毒肺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23,22(8):552-558.
[3] 李婷,李玲,蒲盛蓝.高频胸壁振荡理疗联合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老年重症肺炎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6):3920-3923.
[4] 李晖,魏崴,宋娜,等.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对IFN-γ、PCT及LTE4因子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1):2626-2629.
[5] 杨苓,于少泓,杨彬彬.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ICU后综合征及康复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3,38(4):11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