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电子学与信息学家罗沛霖随中国电子学会代表团访美,参观了美国国家工程院。在此次参观中,罗沛霖了解到美国国家工程院在奠定美国科学技术全球领先地位中的重要作用。罗沛霖、张光斗等科学家深刻地认识到,缺少了工程院,党和国家关于重大工程技术的科学决策会缺少权威的咨询意见以及论证评议环节,我国重大的工程技术和技术科学成果的鉴定无法进行。同时,没有院士头衔的专家在参与一些国际顶级会议时会面临困难。于是成立中国工程院的想法,在几位科学家的心中逐渐酝酿成型。
1980年11月5日,张光斗和张维撰写完成了《关于成立中国工程科学院的意见》。
1981年,罗沛霖联合张光斗、吴仲华和师昌绪等院士,在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的学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成立中国工程院的建议。1982年,师昌绪、罗沛霖、张光斗、吴仲华4人联名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明了工程科学技术的重要性。
1986年,罗沛霖联合茅以升、钱三强、徐驰、侯祥麟等80余人,向全国政协提出了议案,再次明确提出成立工程院的建议。
1992年,罗沛霖、张光斗、王大珩、师昌绪、张维、侯祥麟共同起草的《早日建立中国工程与技术科学院的建议》呈递给了党中央。《建议》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并最终被采纳。
经过周密的筹备,中国工程院于1994年6月3日正式成立。
(摘自《科技日报》 高文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