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央视新闻援引以色列媒体报道,当地时间10月1日晚7时30分左右,以色列监测到伊朗向其发射的约180枚弹道导弹,特拉维夫、拉法等多地拉响防空警报。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声称其中90%以上击中预设目标,并且成功击中以色列领土上的军事战略中心,一些以色列空军和雷达基地遭到袭击。以色列军方则称,以色列和美国的防空系统运行有效,在探测和拦截方面进行了密切合作。目前,网络上流传的视频显示,伊朗的弹道导弹打击还是比较成功的。
从现有的消息看,这次伊朗导弹打击以色列的行动中使用了“加德尔”H、“流星”-3等中程弹道导弹以及“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采用了导弹齐射战术,通过饱和式攻击提升突防能力。事实也证明,以色列和美国反导系统只拦截了少部分来袭导弹,在“导弹雨”面前,反导系统很快被“淹没”,陷入应接不暇的状态。
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10月2日公开了此次对以色列导弹袭击的主要目标,包括位于特拉维夫地区的以色列情报机构驻地、特尔诺夫空军基地和内瓦蒂姆空军基地、坦克装配中心、运兵船等。据伊朗媒体的报道称,位于以色列南部内盖夫沙漠中的内瓦蒂姆空军基地10月1日被伊朗导弹命中,以军两个中队的F-35战机被完全摧毁。
伊朗两次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以色列军事目标,有众多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地方。
第一,集中足以打击到对手高价值民用及军事目标的弹道导弹,高强度、高密度地使用,使对手防空通道阻塞,无法拦截来袭导弹。饱和式打击仍然是提高突防概率的重要手段。
第二,弹道导弹最大的威力是心理威慑,见过导弹密集袭击的人员非常容易对这种毫无预警的远程武器心怀忌惮,并且会产生恐慌,最终有可能导致承平日久的民众心理崩溃,战争的意志瓦解。
第三, 应对来袭的弹道导弹成本巨大,以今年4月14日以色列的拦截消耗为例,就花费了13.3亿美元,其中有导弹武器的消耗,也有F-35战斗机的出动费用。对以色列来说,几个小时就烧掉这么多钱,对其财政的冲击不可谓不严重。
第四,出其不意永远是作战的精髓所在,使对手难以防守。
(综合环球网、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