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常常听到父母懊悔的声音:男孩子已经16岁了,身高才155厘米;女孩子来月经了,身高才145厘米。因为对孩子的身高关注晚了,个子矮成了不少父母的心病。怎样才能尽早发现孩子的身高问题?如何帮助孩子长高?这是广大父母想知道的。
每个孩子的生长速度不一样,出生时婴儿平均身高约50厘米,至1岁时身高约75厘米;2岁时应该达到85厘米左右;2岁至青春期前,应该每年生长5~7厘米。如果2岁后,年平均长高低于4厘米,就说明孩子的生长速度偏慢,与同龄孩子的差距会逐渐拉大,这时应及早带孩子到儿科门诊检查。
到底什么因素影响孩子长个呢?
其实,孩子的身高不全靠天生,除遗传外,还有很多长高的“阀门”,需要家长帮助孩子一起去打开。
1.营养 矮小的孩子中,大多有不良饮食习惯。暴饮暴食、偏食挑食、不吃早饭、吃太多甜食等都会阻碍长个。想长高,蛋白质、矿物质缺一不可。每天一杯牛奶是增高秘诀,在食物营养中,一定不能缺少钙、磷、锌。此外,“精神营养”也很重要,如果孩子从小缺乏关爱,身高就会比同龄人矮。
2.运动 每天必须户外活动1小时。婴幼儿可做主动或被动体操;学龄儿童可做向上跳的运动,如跳皮筋、踢毽子和各种球类运动;青少年可做跳高等弹跳运动及全身性运动,如打篮球、排球等。但举重、杠铃等负重训练,18岁前最好别练。此外,有些孩子不太注意站、坐、行、读、写的正确姿势,习惯性地低头端肩、含胸驼背,致使脊柱变形,也会影响长高。
3.睡眠 生长激素在夜间深睡眠时分泌达到高峰,每天晚上9—11点是生长激素分泌的第一个高峰,3~6岁儿童每天要睡10~12小时,小学生、初中生每天要睡9~10小时,高中生每天要睡8~9小时。为了尽快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最好让孩子在晚上10点之前入睡,做到早睡早起。
4.疾病 性早熟的孩子骨骼发育早,骨骺闭合也会提前,最终身高会低于正常发育的孩子。此外,像导致生长激素缺乏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脑垂体功能低下等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身高。
总之,孩子能否长得更高,除与遗传因素相关之外,还与疾病、营养、睡眠、运动、精神因素等密切相关。如果孩子身材矮小,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儿科门诊评估,找出原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处理。最佳治疗时间是4~10岁,千万别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