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福桥感悟

2024-10-31 00:00许贯民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8期

坎坷和饱经的辛酸,磨砺着我对生活日益沉淀的苦难,积蓄成了一份份执着。我学会了沉默和思考。慢慢地,我不再多说一句话,而是动起了键盘记录着周围的一切。从身边一闪而过的只是一串串影子,我却实实在在感知着生活赋予我的一切,感知着快乐,也忍受着内心的空虚和牵强的自满。

夜,把黑暗都粘贴在自己的胸怀,将一切光明都输给了白昼。在昼暮,任何时间都会是光明的,或灿烂,或辉煌。或许,夜竭尽了全力,方得到了极致与无为。我只能无奈地放开双脚,眼中有泪痕,心中也是泪痕,陪伴着一个个暑夏与寒冬。匆匆地,我撇下手中的一切,让忙忙碌碌在夜色中随键盘而去……

从本溪往南六十三公里便是下马塘镇。车走了约十公里了,之前的我因为旅途的疲惫从来不曾留意车外的一切美景和瞬间的一闪而过,一切都显得那样匆忙。无视风情的我,仿佛成了世间懒惰的闲人。而此次的到来让我感觉精神异常饱满,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本溪是一座山城,延绵百里的山路向前延伸着。打开车窗,空气很凉,虽已入夏,但早上和晚上的气温很低。我很有兴致地观望着路边的槐花,一簇簇,一串串,白绿相间,镶嵌在树枝或树杈。车轮滚滚,一路芳华也正在开放着,眯上眼睛仿佛置身雪纷飞的夏日。殊不知,这沁人心脾的花香,晨曦中飞舞的蝶花,一片片矗立的山脊,清凉的绿意,是上苍迎接你的最高厚礼。当然,它们也能让你的旅途疲惫得以释怀,这样的美景我岂能错过。

下马塘位于本溪市南芬区,居民以满族为主。街道两旁,商铺屈指可数,一家、两家、三家……它们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清晨天亮得很早,三三两两的店铺开始营业。因为没有太多外来人口,外地客商也寥寥无几,到了晚上六点,这里就关门谢客了。

日复一日,我踏过桥头的斑马线,却因留心来往的车辆而忽略了周围的景象。直到最近,我才注意到那座显眼的“来福大桥”。难道它与隋姓友人有关联?出于敬仰和好奇,我默默拜读了碑记。这不就是小镇人民的福气吗?一座来福桥让我对先生肃然起敬。它不仅仅是连接两岸的一座桥梁,更是先生与当地百姓之间情感的桥梁。这是先生对家乡的爱,更是一座让下马塘人民敬仰的丰碑。

隋先生长我九岁,祖籍登州府人。二十世纪四十年代,随祖辈闯关东来到了这里。先生身材不高,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每天万事需捋,然先生内心如平静的湖水,宛如荷塘月色一般浮光跃金。他的清澈自然,不仅是我个人的感受,在他面前我感到自己非常渺小。先生虽没有山东大汉的魁梧,但骨子里的豪迈胜过祖先的强悍,他的面容就是坚毅精神的体现。

我没有资格评论隋先生在这方热土上的所作所为,因为他为地方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他是一位脚踏实地的企业家、慈善家……而我,仅仅是来福桥上一位匆匆过客。

下马塘街道中,我唯独喜欢他建造的这座桥梁。它不仅连接了脚下的土地,也沟通了人们内心的默契。桥架南北,客走东西。这座桥无疑为当地居民的生活出行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利益和便利。据说,隋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早年从事电器维修工作,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也算是一个有技术的能人了。在那个大多数人以农业为生的时代,他无疑是一位佼佼者。关于隋先生的详细事迹,我了解不多,也不打算深究或从他人处获取更多信息。我来到这里,主要是为了寻求商业合作。我所关注的,仅仅是眼前这座桥,它让我站在河边,静静地想象着桥面上车水马龙的景象,以及它所见证和促成的繁荣。

不知人们在走过桥时,是否能体会到一种深刻的感动和感激之情?是否能感受到心灵的交流,对能够遇见像来福桥这样的存在心存感激?人生无数次的相遇,或许就邂逅在这座来福桥上。风过高处,又有几人记得并怀念他作出的贡献和伟大成就呢?

我想,来福主人对生活的感悟很深,定是在别人风平浪静的时候经受着风雨的洗礼。他深知舍得的含义,更知道一份舍对于社会的发展是何等重要。他致力于造福一方百姓,架起了这座暖心的桥梁。他收获了一份份爱戴和拥护,更感到这是一份责任。因为,他没有忘记养育他的这片深情厚土。

善举是无法预测的正能量,它来自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它是骨髓里成长滋生的热血。善,可以传承,也可以学习,但祖祖辈辈遗留的善良根系无法习到。善,来自心海,它宏大不可多得。善,在心底,却能在某一领域成为引领世界的图腾。善,是一份责任,更是高尚情操的体现和缩影。

来福桥,作为下马塘的坚实丰碑,以其默默无闻的渡人精神和历经波澜不改的坚韧,与自然和谐共存,成为我们心中对先生敬仰的象征。它所承载的功德,足以抵御三千叩拜和八千香火的考验,其精神永远激励着追求真善美的人们。每一颗跳动的赤诚之心,都赋予来福桥新的使命,无数美好的心愿驻扎在河畔,愿一次次美好的邂逅都会在来福桥上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