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清源河

2024-10-31 00:00刘敦杰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8期

静夜无眠,满脑子都是关于家乡的往事。然而,最让我魂牵梦萦的,莫过于承载我童年欢乐和见证家乡沧桑变迁的那条穿村而过的清澈透底的村中小河了。

这条小河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清源河。

清源河发源于沂城西部群崮环绕的崔家峪镇沟壑之间,在千溪百汇中,蜿蜒流经双崮脚下,穿过古树参天的千年名刹—云水禅院,与汩汩东流的圣水龙宫泉水合为一体,一路欢歌,在大匡庄村封神庙前拐了一个大弯,把村子径直分成了河南、河北两个自然村,然后蜿蜒东流,注入沂河。

记忆中的清源河,碧水长流、清澈见底,绵绵的沙滩一望无际,小洲上百草丰茂、鹅鸭成群,水面上鱼花翻飞、水鸟翔集……小时候的清源河,就是我的乐园!

春天来了,我和小伙伴提着小桶,来到河里捞鱼摸虾;夏天到了,我们便天天泡在河里游泳戏水,我的游泳技术,都是儿时在这条河里锻炼出来的。

夏夜,星汉灿烂、蛙声如潮,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便在晚饭后三五成群地来到清源河洗澡消暑。在河里,人们彼此打闹的嬉笑声随着暖湿的夜风在清源河上空恣意飘荡,久久不散。洗完澡后,人们陆续回到岸上,或铺着席子,或坐着马扎,老老少少聚集在一起,听江湖艺人说唱《杨家将》《岳飞传》等传统曲目,借以消闲。孩子们对评书大都不感兴趣,往往在河堤场子上追逐嬉闹,数星星、藏猫猫。累了,困了,就往席子上一躺,很快便呼呼睡去。

秋天来了,河两岸绿柳泛黄飘落,顺河望去,水草也呈现出一片金黄的颜色。偶尔几只野鸭惊飞而起,给这幅山村晚秋图又增添了一抹神韵。隆冬季节,大雪飘飘,整条河冻得严严实实,远远望去,明晃晃一片。这时的清源河俨然成了一个天然滑冰场,惹得孩子们天天往河里跑。

就在这里,我度过了孩提时代一个又一个快乐的冬天。记得那时,天刚蒙蒙亮,几个小伙伴便抱着滑板相约来到河里,迎着刺骨的寒风,你追我逐,喊着号子进行滑冰比赛。从村西头儿的大桥到村东头儿的三岔河口,再往回拐弯,往往一个来回就有两里多路,不知不觉都累得出了汗。碌珠、铁蛋滑车发生了侧翻,引起伙伴们一阵爽朗的大笑。二狗、三孖仰面朝天摔倒了,乐得他们鼻子里都冒出了泡泡……那时候,每天清晨我们都在冰上运动一个多小时后,再去上学。由于天天迎风斗寒,小伙伴们身强体壮,很少有人感冒。元宵节前后,天气转暖,冰层开始融化,我们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清源河,默默期待着下一个冬天赶快来临。

夏天捉鱼是我们的一大乐趣。首先,我们把盆子蒙上一块中间有洞的白布,盆里放些咸菜、煎饼做诱饵,然后把盆子放到河沙中埋起来。不一会儿,闻到诱饵香味的鱼,便争先恐后地从小洞向盆子里钻。我们便迅速下水捂住小洞,把盆子端上岸来分享胜利果实。冬天“震鱼”,也是我们的最爱。冬天到了,河里的鱼都潜入了河底,但由于封冰缺氧,一群群的鱼常常浮上来,紧贴着冰层游动。这时,我们就用提前准备好的大石块或者铁锤,对准冰下的鱼群猛然一击,鱼儿便从破冰处涌了上来。我们兴奋地拾起涌出的鱼儿带回家,让妈妈用油锅一煎,配着煎饼吃,香极了。有时鱼捉多了,便会做成鲜鱼汤,够全家人美餐一顿。那鲜美的味道,令我至今难忘。

记忆中的清源河,岸边有两排柳瘿暴突、植株弯曲的大垂柳,柳根盘扎在河岸水中,树桩被大水冲成一个个很深的大洞穴,洞穴中经常藏有鲤鱼、鲇鱼、黄鳝等各种各样的鱼。儿时,清源河里的水,堪比漓江的水那么清,四季长流,清澈见底。河里的黄鲴鱼、花翅子、白条儿成群结队,常常在浆洗衣服的村姑、小媳妇们的脚底下乱撞,惹得她们抡起棒槌,一下就能砸好多条。

20世纪80年代,为发展乡镇经济,清源河上游建起了一家造纸厂。自此,清源河内整日流淌着色如酱油,且泛着白沫的火碱水、纸浆水。一夜之间,清源河变成了臭水沟,沿河百姓怨声载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很快引起了当地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久,造纸厂关停,生态环境随之有了很大改善,清源河又焕发出了往日的勃勃生机。

而今,当我回到家乡大匡庄村,漫步河岸,惊异地发现了这里奇迹般的变化:河的两岸砌成了长城围墙式的河堤大坝,中间每隔一段就有一座跨河大桥,滨河道上,游人如织、车水马龙;绿洲小岛,散布河中;芦苇荡、拦河坝等自然景观,比比皆是;村两头儿的古城堡、战国时期古代建筑、大匡庄赋碑广场、葫芦庄园等景点,如诗如画、目不暇接;河两岸是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楼,河岸公园上休闲的人们或读书下棋,或载歌载舞,呈现出一派新农村的祥和景象。

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家乡的清源河。这里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里是我放飞梦想的起点!

有朋友问我,什么是乡愁?毫无疑问,悠悠清源河,便是我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