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在推动校企合作方面,这种合作不仅促进了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也充分发挥了校企双方的优势,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但是校企合作的弊端也比较明显,本文以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校企现代学徒制研究为例,提出了目前我院汽车专业与企业合作中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共性问题
1.1 学校管理难度大,成本高
现代的学徒制通常采用小班授课方式,这种方式需要较长的实习时间和大量的投入,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更高的学习要求。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强调以实践为基础的学习方式。因此,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是接受理论教育,而企业则是进行实际技能操作培训,这就导致了学生毕业后难以顺利就业[1]。
考虑到学徒在实践中可能会遇到工伤、意外事故等情况,学校或者企业对现代学徒制大范围实施的愿望不是很强,因为需承担相关风险。由于参与的人员数量过多,导致生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因此管理人员的数量也相应增加,这给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的同时,管理所需的成本也随之增加。
1.2 企业参与度较低的具体表现
现代学徒制的成本与回报不匹配,这是企业参与现代学徒制积极性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对企业而言意味着必须投入直接费用,这包括课程开发、材料消耗、人工和管理成本,以及学徒工资等。企业通TAkxvP5fuP8h2IVKQCJ15HsoZypudgTuFENhPYe4364=常基于投入成本来评估学徒的贡献,而是否采纳现代学徒制,主要取决于学徒的劳动价值与投入成本之间的差额。企业期望通过支付学徒的学习成本来获取培训的长期收益,但优质学徒可能因跳槽或转业而使企业无法获得预期的长期回报[2]。
校企存在企业投资与人才培养的双重挑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在现代学徒制中,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他们希望通过这种制度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增加收益。为此,企业需要提供接近实际工作环境的训练场所和专业设备,并聘请经验丰富的技师作为培训导师[3]。同时,企业还需解决学徒的薪酬、管理和住宿问题,人才培养成本提高[4]。
校企合作的现实困境明显,无疑增加了现代学徒制推行的难度。尽管现代学徒制在理论上有利于校企合作,但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并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校企双方需要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大化[5]。
1.3 学生与家长有疑虑
现代学徒制对于学校和企业的认知度已基本到位,但是学生和家长对其内容、实施过程中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权利保证仍存在疑虑和不解。还有很多家长仍停留在学徒制是否还是学校以实习之名,为合作企业获得廉价劳动力的途径[6]。解决这些疑惑也是解决现代学徒制推广和应用的重要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往往以投入成本为基础来衡量学徒的贡献程度。当学生进入企业时,他们被赋予了学生和学徒的双重身份,这使得一些同学在刚开始时难以迅速适应并融入角色,从而导致学徒和学习的效率大幅下降[7]。
2 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解决方法
2.1 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各方权益
在发达国家,现代学徒制度的成功推广离不开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之间的紧密合作,而这种合作的关键在于法律保障的必要性。现代学徒制中存在着“双元制”教育模式下的隐性知识转移机制问题。现代学徒制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学校、企业和师徒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各方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约束,特别关注解决学校和企业管理风险、企业经济效益维护以及师徒权益保障等问题。
2.2 校企双方加大监管及考核力度
在以“匠师工作室”为基本教学单位的组织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标准,对现代学徒制的教学进程、学徒效果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进行重点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岗位技能、师徒关系和企业运营制度等方面。目前,无论是高校执行的1+X 制度考核,还是企业劳动部门推广的从业资格考试或技能考核,都是为确保学徒真正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这是提高和推进学徒技能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政府引导、行业主导、企业主体的“三位一体”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实现高技能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
2.3 树立榜样影响,传承匠心精神
“大师工作室”目前是较好地宣传企业技能大师的最好方法。利用企业技能大师的宣讲、指导和授课等方式,建立学生对企业的信任度及树立目标榜样,提前建立师徒的有效连接,传承企业大师的匠心精神,吸引年轻学子的参与,同时建立未来企业发展的愿景。同时,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为优秀技能人才搭建展示平台,使他们可以有更多机会向社会展现自己的才能和风采。将工匠精神的传承纳入职业院校德育考核的标准,以确保其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得到充分体现。
2.4 提高影响力度,创造学徒制优良环境
校企双方应当致力于创造一种积极的社会氛围,推崇和尊重工匠精神,以扭转轻视职业教育的社会现象。政府和学校应加大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投入力度,并将其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通过对技术明星、能工巧匠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褒奖,提升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现代学徒制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5 强化校企共同参与的培养机制
为了提高企业的参与度,我院汽车工程系采取了校企共同参与的培养机制。学院与吉利汽车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和实训项目,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紧密对接,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联合管理机构。成立由学校和企业代表共同组成的管理机构,负责协调和监督学徒制的实施,确保双方利益的平衡和目标的一致性。
(2)共同设计课程。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确保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相匹配,反映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3)实施双导师制。学校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学校教师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导师负责实践技能的培养。
(4)定期沟通与评估。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让学校和企业能够及时交流学徒的学习进度和工作表现,以及时调整培养计划。
(5)企业参与教学。鼓励企业参与教学活动,如提供实习岗位、参与课堂教学、提供案例研究等,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工作环境。
(6)学徒实习与就业衔接。与企业合作,为学徒提供实习机会,并在实习结束后提供就业机会,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无缝对接。
(7)建立激励机制。为参与学徒制的企业提供激励,如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8)强化法律保障。通过法律法规明确学徒的身份、权利和义务,保障学徒在企业中的合法权益。
(9)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在校企合作中加入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团队合作精神和职业道德。
(10)利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虚拟实训系统等,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11)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学徒制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确保培养质量。
(12)加强企业文化融入。通过企业参观、企业讲座、企业文化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融入企业文化。
此外,企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校进行技术交流和实践指导,而学院教师也深入企业进行实地学习,以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用性。
2.6 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满足现代学徒制需求的重要策略,具体的做法如下。
(1)引进企业专家。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技能的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际工作经验和最新行业知识。
(2)教师企业实践。鼓励校内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更新他们的技能和知识,增强其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跨学科培训。提供跨学科的培训机会,使教师能够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4)校企合作研究。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进行科研项目,通过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
(5)终身学习计划。实施教师终身学习计划,提供继续教育和专业发展的机会,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自我提升。
(6)青年教师培养。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师徒结对、教学观摩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7)兼职教师制度。建立兼职教师制度,吸引行业专家、学者和其他教育机构的优秀教师参与教学工作。
(8)教师职称评审改革。改革教师职称评审体系,将企业实践经验和产学研成果纳入评审标准,激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9)教师激励机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通过绩效工资、职称晋升、教学成果奖励等方式,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10)教师专业发展路径。为教师提供清晰的专业发展路径,包括教学、研究等多个方向,让教师根据自身的兴趣和专长发展。
(11)利用技术手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课程、远程教育等,拓宽教师的教学渠道和知识来源。
2.7 完善学徒评价和激励机制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学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学徒评价和激励机制。在企业实习期间,表现优秀的学徒将获得奖学金、荣誉证书等奖励,以鼓励他们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进步,具体措施如下。
(1)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设计一个包含技能掌握、工作态度、团队合作、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评价体系,确保对学徒的全面评估。
(2)定期考核。实施定期的技能考核和绩效评估,包括理论知识测试、实操技能考核、工作表现评价等,以监控学徒的学习进度和工作表现。
(3)反馈机制。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让学徒了解自己的表现和进步空间,同时让教师和企业导师了解学徒的需求和问题。
(4)激励措施。根据学徒的表现提供相应的激励措施,如奖学金、荣誉证书、优先就业机会等,以提高学徒的学习动力。
(5)个性化发展计划。为学徒制定个性化的发展计划,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提供不同的培训和晋升机会。
(6)参与决策。鼓励学徒参与培训内容和评价标准的制定过程,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7)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同行评价、自我评价、客户评价等,以获得更全面的评价结果。
(8)职业发展规划。为学徒提供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帮助他们设定长期职业目标,并提供实现这些目标的路径和资源。
(9)心理健康支持。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压力管理培训,帮助学徒应对学习和工作中的压力。
(10)建立激励基金。设立专项激励基金,用于奖励在技能竞赛、创新项目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徒。
(11)企业参与。鼓励企业参与学徒的评价和激励过程,提供实际工作环境中的评价和反馈。
3 结束语
在探索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之路上,我们制定了一套适用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课程资源共享、学生就业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设施共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对企业需求的分析,我们提出了专业群培养模式下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构建方法,合作前景广阔。我院现已与多家企业达成协议,建立相互开放、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合作关系。
作者简介:李有文,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汽车智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