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岁的儿子跟我说,长大后要做科学家,研究让人长生不老的方法。我知道,这是孩子爱阅读才有的思考,是一个孩子对生命的敬畏,亦是对时间的珍惜。孩子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心,他们总爱在阅读中思辨,并在思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阅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人而异,阅读是为精神补充养分的。成年人爱阅读源于青少年时期养成的习惯,这时接触书的机会多,看书的种类也多。
我家两个孩子小时候都不爱看书,但对动画片特别感兴趣,比如《熊出没》《巨神战击队》。我想,这些能有什么“营养”呢,但一时又改不掉他们的习惯,于是就陪他们一起看,中间穿插一些提问,结束后再让他们总结这个故事讲了什么,自己学到了什么。这个方法用在两个孩子身上,显然效果是不同的。看完动画片后,老大会绘声绘色地描述故事情节给我听,也能回答我提出的一些简单问题;但老二就很讨厌我的提问,也不会跟我讨论,但看着我和老大在那儿你一句我一句地讨论很是羡慕。于是,我乘机约老二一起看书,并告诉她妈妈也想和她一起读书、一起探讨,所以她后来慢慢地就不爱看电视了,而是喜欢拉着我一起看书了。等她有一定阅读量时,我还是会进行总结提问,她就不那么反感了。老大虽然爱看电视,但在复述过程中表达输出多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变得更好了。而且,我们会对电视上运用的典故或者不懂的词语去查资料,看它说得对不对,也就是带着孩子对电视内容进行“纠错”。孩子特别爱纠错,所以不知不觉看的书就多了起来。这些方法对孩子后来学习看图写话及写作有很大帮助。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学业压力增大,看电视的时间也少了。再后来,小学老师推荐的必读书和选读书多了,孩子会结合儿童时期爱总结的习惯也喜欢上了阅读。虽然两个孩子的阅读经历不同,但到底还是殊途同归,最终都爱上了阅读。
其实,孩子的阅读习惯是父母陪伴、陪读出来的。读书有很多种方法,比如反复读书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记笔记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有总结概括、提炼段落大意等方法。
我家老大喜欢反复读一本书,最爱读《三国演义》,就连94版《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都已看了两遍。幼儿园时期他读《三国演义》绘本,小学低年级读《漫画三国》,中高年级读白话文原著,高年级以后读文言文原著。有计划地反复读一本书,对于孩子阅读有很大帮助,尤其有利于理解各种类型文章的思想内涵。等到阅读量大时,就会发现其他科目的成绩也不自觉地上升了,文科知识串起来了,背诵课文更快了。
当下中高考的理科题目的字数大幅增加,仿佛故意设置障碍,让人难以捉摸,其中不乏许多陷阱,让人陷入混乱。这时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带来超人般的理解力,直接过滤掉没用的信息,冲刺高分。英语这个科目特别好玩,多年变化不大,毕竟是外国人的母语。那怎样让孩子在英语科目中拉大分数呢,似乎只有增大英语的词汇量这一种手段。国外名著、时事政治也都在英语的阅读理解题里占据半壁江山,但爱阅读的孩子一点儿都不怕,名著读过,时事政治也是一种阅读文本。我家老大在大班时就开始看新闻联播,再大点的时候就连报刊都能一并翻阅了。所以阅读的方法太多了,可以借鉴,也可以自主创造,因人而异。
那阅读有什么益处呢?我想说阅读可以点亮一盏灯,也可以打开一扇窗;阅读就是读世界、读自己,最后找到回家的方向。
爱阅读的人大多喜欢写写画画,但如果想要成为写作达人,那可是要真功夫的。什么是功夫?就是长时间在阅读中磨炼出来的本领,一种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和悟性。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爱阅读益处多多,但我也发现一个现象,爱阅读、爱写作的人大都比较执拗,因为懂得多,所以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思想更纯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去找到你的“书搭子”一起读书吧。常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书,知书达理,广开智慧,博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