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乐歌唱性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

2024-10-30 00:00:00刘中阳
百花 2024年8期

摘 要:钢琴曲《思恋》由但昭义根据陈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的声乐曲《那就是我》改编而来,乐曲不仅保留了原曲深情的歌唱性,还在创作技法上进行了创新,使乐曲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与音乐性。本文以钢琴曲《思恋》为例,基于其歌唱性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分析歌唱性演奏的方法与情绪的把握。希望能使众多音乐爱好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钢琴曲在歌唱性运用中具有的优势与风格特点。

关键词:《思恋》;歌唱性;钢琴演奏

但昭义根据声乐曲《那就是我》改编的钢琴曲《思恋》以钢琴演奏的方式展现了游子对故乡的怀念,身在异国多年却依然不忘祖国与亲人,作品蕴含的多种演奏手法具有极大的分析与研究价值。笔者将从创作背景、歌唱性特点和演奏特点等方面对乐曲进行详细分析。

一、钢琴曲《思恋》的创作背景

(一)作者简介

但昭义,中国钢琴教育家、演奏家,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钢琴系,后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周广仁教授。在钢琴教学与创作方面但昭义均有着突出成果,编撰出版有《新路径》《但昭义钢琴作品集》等,培养了众多一线钢琴家,同时改编出版众多名曲,如《思恋》《蜀宫夜宴》《美丽的鲜花在开放》等。

(二)创作背景

钢琴独奏曲《思恋》是但昭义根据陈晓光作词、谷建芬作曲的声乐曲《那就是我》改编而成,作曲家运用了不同的创作手法在保留原曲韵味的同时对表现形式进行了创新与改进,例如多声部、隐伏旋律、连续和弦级进等。如今,《思恋》被众多钢琴家与音乐爱好者演奏,成为广为人知的中国钢琴曲之一。

二、钢琴曲《思恋》的歌唱性特点

钢琴曲《思恋》有引子、连接、尾声的再现三部曲式,节拍以4/4拍为主,也有2/4拍、3/4拍的节拍变化。调性以升F羽调式为主,无转调。乐曲速度为Calma to rubato(平静且自由地)。

(一)[引子]——画面感的体现

引子(第1-2小节)以分解和弦为主,但起伏变化的音色衬托出静谧悠扬的旋律,将听众带入那个微风轻抚树叶、清澈的湖边绿草丛生、宁静富饶的时代。

(二)[A]部分——带有叙事性的歌唱

[A]部分(第3-14小节)共有两个乐句。a句(第3-8小节)左手主旋律以柔和的演奏,歌唱出作曲家对小河、水磨的思念之情;b句(9-14小节)右手在两声部间的换气使得歌唱更加深情,巧妙结合了谱面中多以长连线为主的乐句以及pp、mp等术语要求,表现出作曲家对祖国的思念,同时左手的多声部处理也加强了这种歌唱情感。

(三)[A']部分——叙述的展开

[A']部分(第15-26小节),a'句(15-20小节)开始,乐曲织体逐渐展开,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伴奏与八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的旋律使演唱者可以尽情歌唱,从河边吱吱作响的水磨到炊烟、赶集的牛车都使歌唱情绪充满思念感。b'句(21-26小节)以分解和弦隐伏旋律的演奏使对祖国妈妈的歌唱充满了具象感,之后右手音阶式上行的一次次演奏使旋律的歌唱充满层次,逐渐加强的音色也体现出歌唱的情绪由怀念转变成渴望,情绪已经按捺不住,想要放声高唱,第26小节八度逐渐渐强的反向进行衬托了这种激昂的家国情感。同时,此小节中音乐术语Agitato意为“激动地”,暗示接下来的[B]部分应通过演奏表现出极度渴望的情绪。

(四)[B]部分——充满热情与渴望的倾诉

[B]部分(第27-40小节)共三个乐句。c句(27-30小节)以ff的演奏,歌唱对故乡渔火的思念,这种情绪是饱含热泪的,因此左手以连续的和弦推进将其比喻成呼啸的大海或骤急的狂风,表达了长期不能踏上祖国土地的不甘。c'句(31-34小节)演奏中,右手高声部多次出现保持音记号“-”,表示在这种激昂的情绪中需要歌唱出更多的深情,以此体现出作曲家希望祖国听到他的呼喊和眷恋。d句(35-40小节)是此部分的总结,右手高声部先衬托出对祖国的呼喊,之后通过左右手“三对二”和弦进行下递进歌唱出“如果有一叶风帆向你驶来”,紧接着旋律通过三次高潮的迭起终于到了最想表达的心声:“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就——是——我——!”这一声声呐喊般的歌唱将乐曲前面陈述的思念与苦楚一涌而出,随着40小节连续的八度与三十二分音符的快速琶音将旋律推向最高潮,之后旋律逐渐平缓,并以波浪音转换情绪。此处无论是演奏还是歌唱,极长的气息保持是乐曲演绎的重点,也只有这种真切的表现才能使听众为之震撼,触发听众对亲人、故乡的思念之情。[连接](41-45小节)作为[B]部分与[A"]部分的交接段,左手蜻蜓点水般的伴奏与右手充满思念的旋律再现了故乡的风景与亲人的身影。

(五)[A"]部分——歌唱情绪的变化

[A"]部分(第46-57小节)由两个乐句组成。a"句(46-51小节)再次歌唱性地演奏了主题旋律,但情绪较之前略有不同。之前的情绪如果说以思念为主,那么此句的歌唱情绪更多趋向缅怀。在歌唱心中的思念过后却发现故乡的明月与高耸的青山也让自己无法忘却,从谱面里右手更多的颤音与左手的波浪音中能够凸显其画面感。b"句(52-57小节)歌唱逐渐倾向于内心的独白,再次倾诉了对祖国深沉的爱恋,在前两次的渐弱中体现了这种情绪,最后在mf中强处以坚定的演奏歌唱出了“那就是我”。这种强弱对比非常深刻地表现了作曲家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怀。

(六)[尾声]——结尾气息的运用

[尾声](第58-60小节),58小节是主和弦的延伸,以渐弱的断奏描绘了故乡的山水、亲人、明月等,直至渐慢向ppp的59小节处,最后一个音落下后歌唱的气息还在持续,在60小节后还有延长,表现了作曲家希望大雁将自己的倾诉带向祖国,让祖国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人始终对她满怀深切的思念与守望。

三、钢琴曲《思恋》的演奏特点

钢琴曲《思恋》的演奏特点主要是突出乐曲的情绪与感情特征,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因此,笔者列举以下几个重要的演奏特点对乐曲进行阐述,以便演奏者更好地演奏乐曲。

(一)旋律及段落的演奏方法

第1至第8小节右手作为伴奏出现,以分解和弦为主,演奏时应以指腹触键为主,同时注意小指的控制力,不能太强也不能太虚,以轻盈悠扬的旋律衬托左手主旋律的进行;左手在演奏中声部时要贴键将音符推下去,指尖有力量,低声部要以较弱的演奏辅助中声部的情绪,同时要具有连贯性。第27至第40小节情绪逐渐激昂时,右手的演奏应充满支撑,运用手臂将和弦沉下去,通过乐句间的呼吸逐渐将情绪推进,在第36小节情绪较为抒情时手指要做好支撑,将和弦一点点向前“推”,最后将力度落向第38小节的音头;左手连续的和弦推进在演奏时手掌应有支撑,运用肩膀、胳膊与手腕的力量将和弦向下弹。第39至第40小节的八度与和弦的演奏充分运用大臂的力量向下放,通过渐强的爆发力将ff处的和弦弹下后贴键将琶音推上去,用身体与肩膀以及脚部支撑的力量将fff的和弦彻底放下去,气息继续稳住,在之后的八度演奏中指尖用力,配合肩膀的放松将力量向下弹,最后的琶音贴键将音符推下去,快速上行到左右手双音交替颤音处,从渐强至渐弱的过渡完成这一较长且连贯的气息保持,演奏出歌唱的情绪。第57至第60小节的结尾处,四分音符的断奏在pp以及渐慢的要求下应将手臂与手腕放松,用指尖的力量贴键、柔和触键,以蜻蜓点水的演奏逐渐将旋律减弱至ppp,在演奏到最后一个音时气息应继续保持,最后在宁静的情绪中缓缓结束,体现出无尽的思念与不舍。

(二)声部间的层次处理

钢琴曲《思恋》中多次出现一只手演奏两个声部的情况(主旋律与次声部),这要求演奏者在演奏时要表现出强弱分明、富有层次的音色,因此严格区分声部间的关系也是驾驭此曲的关键。在第3至第8小节,左手声部演奏两声部时力度给出了中声部主旋律mp、低音次声部pp的区分,在演奏主旋律时既需要贴键发力,还需要大臂与手腕将气息沉下去,使音色有“实心”、有质量。次声部的弱音演奏更要有支撑地触键,同时在演奏和弦、波浪音时大臂应灵活运用,使弱音有支撑,声音不虚,能配合主旋律的情绪。第9至第14小节右手演奏的两声部中,主旋律与次声部的连贯性应更紧密,主旋律在充满歌唱性演奏时应更具表现性,肢体动作应更投入,音色应更有支撑,表现出主人公对祖国的思念;次声部的呼吸贴键将单音波浪音轻轻弹下去,描述出歌唱“那就是我”时的深厚情感。第15至第17小节右手在演奏两声部时主旋律八度mf突出连贯性,大臂应通畅沉住,手腕不紧绷,内声部突出pp的音色,双音有支撑,三十二分音符跑动运用手腕灵活地演奏,音色明亮但需要迎合主旋律思念的情绪,这种强弱的对比才能突出乐曲的表现力。第24至25小节中情绪渐强,右手演奏高音主旋律以及中音次声部,其中主旋律在演奏时指尖要有力量,手掌要有支撑,并且具有连贯性;次声部的音阶式上行指尖贴键,逐渐向下沉,表现出潮水般翻腾的思念之情,并在最后一处带有三连音的八度中力度通畅,为接下来具有爆发力的和弦做准备。第26小节高声部主旋律的和弦弹奏者要用腰,身体向前倾进行有力的演奏,次声部与左手的单音逐渐向八度的反向进行由弱渐强,逐渐将音符弹到底,表现出电闪雷鸣、海浪咆哮的激昂情绪,是进入[B]部分前最为重要的铺垫。第45小节连接段向[A"]部分的进入中,左手两声部的演奏跳音运用手腕将音色灵敏地表现出来,但又带有一些回忆感,仿佛每一个音都是走过的脚印、看过的风景等;次声部的三个音贴键配合手臂富有歌唱的演奏,是对连接段的总结,也是向[A"]部bHUe5mYGKOn1f+7iepoR0A==分情绪的引导。第46至48小节右手演奏主旋律时要指尖有力,手臂与手腕通向手指,左手的两声部负责低音与高音次声部,贴键演奏音色并在演奏高音次声部时呼吸,指尖要有力地将音符推下去,对主旋律的情绪进行补充。第48小节左手演奏的两声部中,低音区的波浪音贴键推下,演奏前踩下延音踏板与低音区波浪音同时进行,以持续低音区波浪音接近5拍的时值,踏板延续过程中左手大呼吸演奏位于次中音的次声部,八分音符的波浪音贴键演奏,大臂向上将力量传入手臂进行流畅演奏,好像从前的一幕幕熟悉的画面又出现在眼前,演奏带有延长的波浪音应更有这种思念的感情,最后的八分音符双音做好支撑,贴键稳稳地落在琴键上,为后面的演奏做准备。因此,声部间的有层次的演奏对乐曲的表现性以及情绪的抒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内心歌唱对演奏的重要性

钢琴曲《思恋》由声乐曲《那就是我》改编而来,有着极强的歌唱性。作曲家但昭义在公开演奏时曾亲自先朗诵了《那就是我》的歌词,然后进行演奏。因此,要想更好地演奏乐曲,必须先熟悉《那就是我》歌曲的内涵以及演唱情绪。在第3至第8小节,演奏中要表现出对“故乡的小河”“唱歌的水磨”的思念;在第27至40小节,乐曲进入高亢的激昂情绪时,演奏需内心歌唱出对“故乡的渔火”“美丽的海螺”这些过往回忆的眷恋与渴望;最后随着极强力度的和弦高唱出“那就是我!”这一热泪盈眶的呼唤、终生不渝的忠贞。在第52至60小节的演奏中要凸显出“远方的山歌是我身在他乡的期盼”这一永生不变的爱国情感。

四、结 语

钢琴曲《思恋》具有强烈的歌唱性与深刻的情感内涵,作曲家在对原曲《那就是我》的改编中,以创新性的演奏特点与巧妙的表现形式使听众感受到了乐曲带来的炽热爱国之情。乐曲将海外游子的心声通过音乐的形式描述出来,充满感动与诗意。钢琴曲《思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是一首非常经典的中国钢琴曲。

(海南大学国际传播与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庄丽鋆.从音乐表演美学的角度浅淡钢琴曲《思恋》的演绎[J].艺术家,2022(11):92-94.

[2] 王星.论钢琴曲《思恋》的创作特点及演奏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

[3] 甘薇.浅析但昭义钢琴曲《思恋》演奏分析与意境处理[J].艺术评鉴,2020(15):77-79.

[4] 邹韵娇.钢琴曲《思恋》的音乐特点及教学启示[D].成都:四川音乐学院,2022.

[5] 卢瑶,刘高扬.论但昭义钢琴曲《思恋》的创作和演奏特点[J].艺术品鉴,2019(18):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