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优7871是由178S和R71杂交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早熟、抗倒伏、优质、高产和稳产等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该品种在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130d,平均产量9.51t/hm2,外观品质优,适口性、抗病性较好;其高产栽培注重培育壮秧,控制无效分蘖,争取有效穗数,促大穗,提高结实率,重点防治稻瘟病、稻飞虱等;制种技术要点包括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和巧喷赤霉酸生长调节剂等。研究结果为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为一季中稻、麦茬直播稻和再生稻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水稻;品种选育;病虫害防治;制种
中图分类号S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31(2024)20-0001-04
DOI号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0.001
Breeding of early maturing and high yielding hybrid rice combination Liangyou 7871and its high yield cultivation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SHI Fuzhi1,2RUAN Xinmin1,2CONG Xihan1,2DU Hongyang1,2LUO Yanchang1,2LUO Yuxiang1,2LUO Zhixiang1,2
(1Rice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230031, China;
2Anhui Province Key Laboratory of Rice Germplasm Innovation and Molecular Improvement, Hefei 230031, China)
Abstract Liangyou 7871is a hybrid rice variety developed by crossbreeding 178S and R71, characterized by early maturity, lodging resistance, high quality, high yield, and stable production. The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high yield cultivation, and seed production techniques of this variety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from 2016to 2017, this variety had a full growth period of 130days, an average yield of 9.51t/hm2, excellent appearance quality, good palatability, and good disease resistance. High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cused on cultivating strong seedlings, controlling ineffective tillers, striving for effective panicle numbers, promoting large panicles, improving seed setting rates, and emphasis was placed on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rice blast disease, rice planthopper, and other diseases. The key points of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include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sowing time, cultivation of strong seedlings, reasonable planting density, strengthening field management, and skillful spraying of gibberellic acid plant growth regulator. 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his variety as a mid season rice, wheat stubble live broadcast, nice and regenerated rice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Keywords hybrid rice; variety breeding; disease and pest control; seed production
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安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之一,水稻在该地区常年种植面积较大[1-2]。其中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占总种植面积的70%,而两系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其中的70%,因此,两系杂交水稻的推广在粮食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3-4]。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等,水稻生产逐渐朝轻简、高效和适宜规模化、机械化操作等方向发展。伍龙梅等[5]和王松等[6]研究指出,相对于移植和抛秧栽培,直播稻无育秧和移栽环节,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和增效等优点。实际生产中,麦茬直播稻和再生稻的推广应用较为广泛,麦茬稻是在小麦收获后撒播水稻种子的一种种植方式;再生稻是利用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采取适当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其萌发为再生蘖,抽穗成熟,进而再收割的一种种植方式。无论是再生稻还是麦茬直播稻,均要求品种具有早熟特性,如优质多抗寒地水稻品种龙稻212[7]。直播稻根系分布较浅,种植密度较大,因此,其品种要求抗倒伏和抗病性强,如中9优恩66具有早熟、优质和抗病等特点[8];广8优1090产量较高、耐冷性强、熟期早且食味好[9]。
两优7871是以不育系178S与优质、抗倒且抗稻瘟病的父本R71配组育成的早熟、抗倒伏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于2019年通过审定(国审稻20190011)。2019—2023年,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推广种植,获得较高经济效益。本文总结分析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种植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为该品种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1 选育过程
1.1 178S来源及特性
178S是以抗倒性好的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1892S为母本与优质、抗病温敏不育系5308S杂交,通过6年9代定向选育获得的两系不育系。2011年5月在江淮地区种植,播始历期76~83d,株高85cm,穗长24.5cm,每穗粒数183.2粒,千粒重27.8g,谷粒长形,稃尖紫色,有短芒,株型紧凑,茎秆较粗,抗倒;开花较集中,柱头紫色,制种异交结实率55%。整精米率54.5%,籽粒长宽比2.8,垩白度0.79%,透明度2级,碱消值6.2,胶稠度69mm,直链淀粉含量16.8%,蛋白含量9.6%。2011年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为中抗品种。该品种不育性稳定,花粉不育度达99.98%;配合力高,所配组合穗大,结实率高,千粒重高,增产优势较明显。
1.2 R71来源及特性
R71是以蜀恢527为母本,与9311杂交选育,获得的性状稳定组合,该品种在江淮地区种植,播始历期83d,株高107cm,穗长25.0cm,每穗粒数203.5粒,稃尖无色;结实率82.6%,千粒重28.5g;株型松紧适中,叶色淡绿,分蘖力中等,茎秆粗壮,抗倒性好,中抗稻瘟病。整精米率61.8%,籽粒长宽比3.1,垩白度2.0%,透明度1级,直链淀粉含量14.7%,胶稠度71.0mm,碱消值6.2级。其所配组合具有熟期早、抗倒伏、产量高和适应性广等特点。
1.3 两优7871的选育过程
两优7871于2013年春季,在海南陵水稻育种基地通过178S与R71测交配组获得,2014—2015年参加多点生态适应性试验,2016—201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区域试验,均表现出早熟、抗倒伏、高产和稳产的特点。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该品种在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130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6d。株高118.1cm,穗长25.2cm,有效穗数220.5万穗/hm2,每穗总粒数204.2粒,结实率80%,千粒重27.8g。剑叶长宽,茎秆粗壮,具有穗大粒多、粒重、早熟且矮秆抗倒等特点。
2.2 产量
该品种在2016—201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9.51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4.34%;2018年生产试验中,产量9.59t/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2.42%。2年区域试验和1年生产试验中其产量在9.44~9.59t/hm2,说明该品种稳产性较好。
2.3 米质
整精米率57.6%,垩白度1.0%,直链淀粉含量13.3%,胶稠度71mm,籽粒长宽比3.3。其外观品质优,适口性好。
2.4 抗病性
2年区域试验中,品种的稻瘟病综合指数分别为5.6、4.7,穗颈瘟损失率最高9级;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在各地试验示范种植中,均未出现稻瘟病、白叶枯病等为害现象。
2.5 再生表现
2023年,该品种在安徽芜湖南陵县作为再生稻种植,头季稻3月24日播种,产量10.31t/hm2,再生季10月12日收获,产量5.34t/hm2,合计产量15.65t/hm2,比丰两优香1号增产2.35%。两季生育期合计202d,比丰两优香1号短4d。表明该品种适宜在温光资源充足的地区作再生稻种植。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两优7871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一季中稻、麦茬直播稻和再生稻种植。其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包括注重培育壮秧,控制无效分蘖,争取有效穗数,促大穗,提高结实率等,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等病虫害。
3.1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3.1.1 秧田选择及施肥 塔娜[10]在壮秧培育技术研究中指出,宜选择背风向阳、高燥平坦、土壤肥沃、无盐碱且水利设施便利的地块作为秧田。施足基肥,以腐熟有机肥3 750kg/hm2、尿素75kg/hm2为宜,精耕细耙,整平畦面。
3.1.2 浸种、催芽 先通过水选清除种子中的秕谷及杂质,再用药剂处理。李佩等[11]研究指出,强氯精杀菌效果较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用其药液浸泡水稻种子可有效防治多种病害。实际应用时,可采用稀释500倍的强氯精药液浸种,浸种时间一般不超过12h,随后将药剂清洗干净,催芽。催芽温度控制在25~30℃,其间注意保湿、通气。
3.1.3 适期播种 邹丹等[12]研究指出,水稻生育期受遗传因素和生态气候共同影响,适期播种可充分利用生长阶段的温光资源,调节生育进程,发挥品种产量潜力。实际生产中,根据前茬作物的腾茬时间确定播种期。通常作一季中稻于5月上中旬播种;作麦茬直播稻于6月上中旬播种;作再生稻于3月底前播种,大田用种量约15kg/hm2。
3.1.4 追肥 播种后适时追肥是培育水稻壮秧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10]。秧苗2叶1心时,施150kg/hm2尿素作“断奶肥”;移栽前3~5d,施75kg/hm2尿素作“送嫁肥”。
3.2 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林洪鑫等[13]研究指出,合理密植是水稻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措施之一。该品种移栽以秧龄28~30d、叶龄6叶以内为宜,株行距16.7cm × 26.7cm,每穴插秧苗1~2棵,栽插22.5万穴/hm2。
3.3 加强肥水管理
施45%复合肥450kg/hm2作为基肥,返青活棵后施分蘖肥,用尿素150kg/hm2拌除草剂一同施入大田。拔节孕穗期巧施穗肥,部分叶色褪绿田块,可加施尿素75kg/hm2。黄一飞等[14]研究指出,稻田水分管理宜浅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促分蘖,够苗烤田,抽穗期保持浅水层,灌浆至成熟保持湿润。
3.4 病虫草害防治
育秧期间注意防治稻飞虱、稻蓟马等虫害。梅爱萍[15]研究指出,施用13%噻呋酰胺·咯菌腈·噻虫嗪FS、25%噻虫嗪·咯菌腈·甲霜灵FS等药剂进行拌种,可有效防治稻飞虱、稻蓟马,同时对水稻恶苗病有较好的预防效果。移栽后注意防治纹枯病、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病虫害,同时结合分蘖肥施用一次除草剂。莫良雁[16]研究指出,水稻种植过程中,病虫害防治需结合其发生规律,选择适宜的药剂并确定施用剂量,注意不同药剂合理轮换施用。
3.5 适时收获
作再生稻种植时于10月收获后进行合理的栽培管理,以促进其抽穗;作为麦茬稻种植时及时收获,注意让茬时间。
4 制种技术要点
4.1 合理安排播差期
李继辉等[8]研究指出,水稻制种需根据制种基地气候条件和不育系育性转换温度等因素确定最佳播差期和抽穗期,以此推算适宜播种期。在江淮地区制种,父本播期一般在5月20日左右,播始历期83~85d,母本播始历期72~80d,父母本播差期以10d左右为宜,叶差(3.0±0.2)叶。
4.2 培育壮秧
培育多蘖壮秧,张圣喜等[17]研究指出,杂交水稻制种生产采取父本小苗寄插、大苗移栽两段育秧,可解决父母本生长不平衡问题。该品种制种生产过程中,父本两段育秧,于2叶1心期寄秧,以促进早发分蘖,两段秧龄控制在35d左右。母本湿润育秧,播种量控制在150kg/hm2,秧龄约20d。
4.3 合理密植
高产制种的关键是确保有足够的有效穗数[14]。由于父本穗大粒多,花粉量充足,可适当扩大父母本的行比,建议父母本行比采用1∶12或2∶14,厢宽2.1m,双株栽插,保证母本每穴栽插基本苗6个以上。
4.4 加强田间管理
大田施纯氮150~180kg/hm2。建议将肥料与除草剂混匀后一并施入大田。母本活棵后,保持田间水分干湿交替,有利于增强抗倒性。同时,做好病虫害防治,高前宝等[18]研究指出,分蘖期喷施稻瘟灵、苯甲环唑等药剂可有效防治螟虫、稻瘟病和纹枯病等;抽穗扬花期前喷施康宽、碧护等药剂可综合防治稻飞虱、稻瘟病和稻曲病等。
4.5 巧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父本R71叶片较长,易阻挡花粉传播,建议见穗割叶。制种田按375g/hm2喷施赤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分3次喷施,第1次在母本见穗5%时喷施45g/hm2,隔日喷150g/hm2,第5天喷180g/hm2。生长期间及时去除父、母本中的杂株[18]。种子成熟后抢晴好天气及时收割,以保证种子质量。授粉结束后割除父本,以增加母本通风透光率,提高种子质量。
综上,两优7871是由178S和R71杂交选育的杂交水稻品种,该品种具有早熟、茎秆粗壮、穗大、粒多、粒重,米质和抗病性较好,高产和稳产等特点。本文总结分析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该品种在2016—2017年长江中下游区域试验中,全生育期130d,平均产量9.51t/hm2;高产栽培注重培育壮秧,控制无效分蘖,争取有效穗数,促大穗,提高结实率,同时重点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飞虱等;制种技术要点包括合理安排播差期,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和巧喷赤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研究结果为该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麦茬直播稻和再生稻种植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胡忠孝,田妍,徐秋生. 中国杂交水稻推广历程及现状分析[J]. 杂交水稻,2016,31(2):1-8.
[2] 莫伊凡,吴伊宁,余四斌. 绿色超级稻品种培育及其发展[J]. 中国稻米,2022,28(5):7-13.
[3] 张现伟,杨远柱,肖人鹏,等. 中国两系法杂交水稻品种审定及应用分析[J]. 杂交水稻,2023,38(6):1-7.
[4] 杨远柱,王凯,符辰建,等. 实用籼型水稻温敏核不育系种质创制进展及未来主攻方向[J]. 中国稻米,2022,28(5):28-38.
[5] 伍龙梅,张悦,刘妍,等. 直播稻研究进展及发展对策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2023,39(6):1-5.
[6] 王松,孙浩峰,商全玉,等. 黑龙江省水稻直播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24(1):94-99.
[7] 曾宪楠,孙羽,宋秋来,等. 优质多抗寒地水稻新品种龙稻212[J]. 中国种业,2024(5):171-172.
[8] 李继辉,李洪胜,杨隆维,等. 优质抗稻瘟病杂交水稻新品种中9优恩66的选育及应用[J]. 中国稻米,2014,20(3):89-90,94.
[9] 谭美林,张家洪,陈孟权,等. 优质高产早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广8优1090的选育与应用[J]. 贵州农业科学,2024,52(3):1-5.
[10] 塔娜. 松辽677品种培育壮秧技术[J]. 北方水稻,2022,52(6):50-51,55.
[11] 李佩,魏先尧,陈雁,等. 强氯精浸种对水稻发芽率和株高的影响[J]. 湖北植保,2020(5):24-26,29.
[12] 邹丹,王慰亲,郑华斌,等. 播期对再生稻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J]. 杂交水稻,2021,36(4):6-10.
[13] 林洪鑫,肖运萍,袁展汽,等. 水稻合理密植及其优质高产机理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9):1-4.
[14] 黄一飞,何小卫,胡锋,等. 宣粳糯7号选育及作麦茬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10):1-4.
[15] 梅爱萍. 不同拌种剂对水稻蓟马、稻飞虱、恶苗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 农业工程技术,2021,41(5):17-18.
[16] 莫良雁. 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要点[J]. 河北农机,2023(7):148-150.
[17] 张圣喜,杨宇,张立,等. 母本直播与父本软盘抛寄两段育秧同步技术在杂交水稻制种上的应用[J]. 杂交水稻,2010,25(4):31-32.
[18] 高前宝,马晓春,张俊江,等. 杂交稻安两优153的选育及机械高产制种技术[J]. 中国种业,2022(1):108-110.
(责任编辑:李媛)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3YFD1201204);安徽省水稻良种重大联合攻关项目(2023);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023n06020013);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2008085MC104);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青年英才计划(QNYC-202211);水稻种质创新与分子改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4—2026)。
作者简介施伏芝(1967—),女,安徽肥东人,研究员,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
通信作者罗志祥(1964—),男,安徽肥东人,硕士,研究员,从事水稻遗传育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