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人常常活着活着就变得狂妄起来,而狂妄的代价,常常是身败名裂。
成功对一个人而言,是一块试金石。能够在成功之后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人,他的一生,基本上可以平安顺遂。我说基本上,是说有些外力是人力无法控制的,那不在我的讨论之内。
老子强调“洼则盈”,我以为是很耐人寻味的。这句话后面还紧跟着一句“满则溢”,这对比是很鲜明的。人在默默无闻时,保持谦虚谨慎是很容易的,但是一旦功成名就、志得意满之时,要保持“洼”的状态,就特别难。所以我说成功是一块试金石。
要克服成功后的骄矜心理,解决之道,靠儒家的自省精神。孟子言:“反身而诚,乐莫大焉。”人能够诚恳地检讨自己,这就是最大的快乐。我感觉孟子就是一个善于反思的人。儒家文化最大的魅力就是这种诚恳的“自省精神”。张良见黄石公的故事就很有说服力。黄石公把自己的鞋子扔到桥下,并且用呵斥的口吻命令张良:“小子,把鞋给我捡回来。”张良少年气盛,对老人这种颐指气使的口吻非常不满,想动拳头,但是他最终压下了怒火,想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老人,尊老爱幼是做人的美德,自己不能违背,于是强忍怒火,帮老人将鞋捡了回来。《史记·留侯世家》对张良当时的心理,有很准确的模拟:“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欲殴之”三字,真是神来之笔!它非常真切地写出少年人容易冲动的天性。但是,假如张良真的殴打了老人,那就不是张良了。这与韩信忍受胯下之辱道理相同。这两人都有“反身而诚”的真功夫,在对自我的真诚反省中克服了冲动的天性,将一场剑拔弩张的危机春风化雨,“反身而诚”之后,看似退让的行为,就展现出强大的精神自控力,那恰恰是一种人格饱满自信的体现。那似乎是说:“我退一步,不是怕你,是尊敬你。”自然,你也应该有值得我尊敬的内涵了,假如你没有,那你的嚣张跋扈就成了一个笑话。
儒家的“谦卑”是无功利的,是一种“反身而诚”的道德净化。但老子却从功利的角度,阐述了这样做的好处。“洼”的结果,是“盈”,正如张良对老人的一系列蛮横要求的屈从,换来了那部珍贵的《太公兵法》。老人对张良的一系列折辱是为了成就他,到后来张良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但在事件之初,由于张良有“反身而诚”的精神自控力,所以他顺利通过这一系列的测试,最终拿到了那部价值连城的兵书。“洼则盈”,从功利的角度理解固然不错,但是,如果超越功利的角度,从人性净化的角度着眼,似乎更有价值,那就是说:一个人只有在内心深处建立了“反身而诚”的精神自控机制,凡事总是先从自身的角度去检讨自己,完善自己的行为,你的人格才会越来越饱满自信,这恰是真正意义上的“盈”。有了这种精神内核的“盈”,别人基本上就无法伤害你了。因为你可以将他人的种种刁难和使坏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抹去。
真正打败你的,可能不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坎坷,而恰恰是一次成功。一个人能够跨过成功这道门槛,像成熟的谷穗一样,越是饱满,越是谦卑地低下自己的头颅,那么,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什么,能打败你了。
(编辑 高倩/图 槿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