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生殖:双因素推动行业需求增加

2024-10-29 00:00:00王柄根
股市动态分析 2024年21期

辅助生殖是指利用医学和生物技术手段,在人类或动物繁殖过程中提供帮助或进行干预,以增加生育的机会或解决生殖健康问题的一系列方法和技术。这包括了多种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ologies,简称ART),如体外受精(IVF)、卵子捐赠、精子捐赠、胚胎移植等。

1978年世界首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至此辅助生殖技术在全球开始迅速推广。十年后1988年3月中国大陆首个试管婴儿在北医大附属第三医院诞生。据Sci⁃enceDirect数据,截止2018年全世界由辅助生殖技术(ART)孕育的人群超1000万。据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数据,ART新生儿占总新生儿人数比例从2016年的2.9%增至2019年的3%。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ART监测中心公布数据,ART新生儿占总新生儿人数比例从2016年的1.8%提升至2.65%。随着ART的发展,全世界各国或地区接受ART助孕治疗的人数逐年攀升。2000年以来,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数量不断增长,2018年我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医疗机构数量达到峰值。

近年来,辅助生殖被我国越来越多省份纳入医保,同时不孕不育人群需求也在增加,双因素推动下,行业需求有望持续增长。

双因素推动辅助生殖行业需求增加

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机制日趋完善,人们的婚育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晚婚晚育、经济压力乃至生育政策逐步宽松等因素综合作用下,近年我国不孕不育率有所提升。据北京市卫健委、柳叶刀数据,中国的不孕不育率从2007年前的12%提升到2020年的18%,人数达到了5050万。

不孕不育可能由男性或女性生殖系统多种因素原发或继发引起,包括但不限于生殖器官器质性损坏、内分泌系统或激素紊乱、生殖细胞功能异常、遗传缺陷、或是一些无法解释的原因。复杂的病因或多种可能病因导致的不孕不育患者难溯根本,治疗难度较大,而辅助生殖技术成为众多患者的主要选择之一。

除此之外,政策也是推动行业增长的动力。2022年7月北京市医保局为全国首个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的省份/直辖市,中国辅助生殖医疗逐步踏入医保支付时代。随后广西、甘肃、内蒙古、新疆、江西、山东、上海及江苏也陆续将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据各省医保局官网消息,今年10月起,我国又新增湖南、四川、山西、广东、云南5省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以四川为例,在支付政策上,13项辅助生殖医疗服务项目不设起付标准和乙类先行自付比例,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分别按70%和50%的比例直接结算,且每人终身限定支付2次。在四川省管三甲公立医疗机构,“取卵术”定价为2157元/次,职工医保可报销1509.9元,自付仅需647.1元;居民医保则可报销1078.5元,自付1078.5元,患者费用负担显著减轻。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4个省市及新疆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范围。

在不孕不育患者需求增多和国家人口政策的推动的双重因素作用下,辅助生殖机构数量快速增长。

据机构统计,2023年我国辅助生殖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558.44亿元,同比增长1.2%。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渗透率仍然较低。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3年我国辅助生殖渗透率仅为9.20%,远低于美国的33%,低渗透率预示了未来巨大的市场潜力。

产业链拆解

我国辅助生殖行业涵盖了上游检测及药械供应、中游医疗机构运营以及下游平台机构与患者等多个环节(见图)。

上游市场目前以进口产品为主,但国产替代的潜力巨大。在药品方面,我国已经形成了功能明确、品类丰富的产品线,包括降调节、促排卵、黄体支持等多种类型,以满足不同治疗阶段的需求。

从市场份额来看,辅助生殖药品超八成依赖进口,辅助生殖全系辅助生殖培养用液几乎被进口产品完全垄断,实验室核心设备也有95%来自进口。然而,随着国内企业如韦拓生物、翰宇药业、丽珠医药等的不断创新和学术推广,国产替代趋势逐渐显现。

耗材领域中,涵盖了从检测试剂到取卵针、冷冻液、导精管等多样化的医用器械。据中瑞产业园国际孵化器联合重庆现代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研究报告(辅助生殖领域)》显示,目前我国辅助生殖器械领域市场进口垄断程度较高,占比达86%,目前附加值及技术壁垒较低的二类产品如取卵针等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但壁垒较高的基因检测试剂及胚胎培养液等仍然依赖进口,基本尚未形成国产化品牌。

中游服务机构是辅助生殖产业链的核心。我国辅助生殖行业牌照壁垒高,牌照类型多样,包括夫精人工授精(AIH)、供精人工授精(AID)、第一代试管婴儿(IVF-ET)、第二代试管婴儿(ICSI)和第三代试管婴儿(PGD/PGS)等。其中,PGD/PGS牌照尤为稀缺,这导致公立医院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私立机构的发展相对受限。

中游辅助生殖机构核心上市企业为锦欣生殖,爱维艾夫目前也正筹备上市。此外,通策医疗、复星医药、国际医学、麦迪科技、思创医惠等公司也通过收购等方式切入辅助生殖赛道。

下游市场则是由广大不孕不育患者构成,他们的需求是推动整个辅助生殖产业链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孕不育问题日益凸显,患者对辅助生殖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为整个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图:辅助生殖产业链

来源:智研咨询,健康界、沙利文,妇幼健康司,国金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