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央对“三农”问题的深刻把握和创新发展,体现了对亿万农民群众的深切关怀,对“三农”事业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华家村为例,探析生态修复对乡村振兴的推动作用。分析华家村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华家村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农业产业升级,增强了当地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这进一步证实了生态修复的有效实施可以提升乡村的综合竞争力,为乡村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生态修复;华家村
基金项目:本文系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创新智库专项课题“人工智能背景下吉林省农产品品牌资产提升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一、乡村振兴背景概述
(一)国内的乡村振兴
国内的乡村振兴研究多聚焦于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力求通过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等,提升乡村经济活力。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优化和乡村治理创新,着力改善村民生活品质。我国提倡生态保护与文化建设并重,意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虽然国内的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推动乡村振兴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在国内,乡村振兴方面有较多可参考的案例,例如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的小城子村。小城子村通过创新模式,打造了美丽休闲乡村示范点。该村以民俗活态博物馆和主题民宿为核心,展示满族文化和历史,并通过门票和民宿经营增加收入。同时,小城子村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助推“三农”工作协调发展的有力抓手,以“皇家驿站、千年汉城”为总体定位,发展成为集皇家文化旅游、生态宜居于一体的国家级美丽乡村。通过“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空间布局策略,小城子村不仅提升了乡村整体风貌,还促进了村民就业和农特产品销售,实现了旅游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双重目标。
(二)国外的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各国都在探索如何通过创新和可持续的发展模式,提升乡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价值。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Fresno农业旅游区便是这样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展示了城乡生态文化旅游融合的典范。Fresno农业旅游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中西部,这里以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而闻名。该区域以葡萄种植园为核心,发展了以农业观光旅游为主导的综合旅游产业链。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采摘葡萄、品酒等活动,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同时,园区内的水果集市和蔬菜集市也是一大亮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购买新鲜农产品。Fresno农业旅游区的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一城四镇”空间布局。这种布局将农业、旅游、文化、商业等产业有机结合,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产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农业不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是与旅游、文化、商业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文化传承方面,Fresno农业旅游区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历史展览等方式,展示了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也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文化自豪感。此外,通过这些活动,当地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传承和推广。通过产业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和创新驱动,当地实现了乡村产业链延伸、生态可持续、文化软实力提升、社区凝聚力增强和游客体验的多元满足。
Fresno农业旅游区的发展模式为国内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其成功之处,结合我国乡村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乡村振兴之路。在这个过程中,要注重生态保护、产业融合、文化传承、社区参与和创新驱动,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有望将乡村建设成为美丽宜居、充满活力的地方,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
二、华家村的基本情况
(一)华家村的地理和人口特征
华家村是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下辖的行政村,周围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华家村地势相对平坦,起伏不大,主要由农田、林地和一些湖泊组成,在农业生产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华家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农作物种植和养殖业发展;周围的湖泊和森林资源是乡村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家村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适中,但这种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和养殖业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华家村的交通较为便利,便于农民的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华家村的人口规模较小,以农民为主,他们以种植农作物和养殖业为生。人口结构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多为农业户籍人口。
综上,华家村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地势适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发展。同时,当地交通条件较好,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特点为华家村的乡村振兴和生态修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华家村的生态环境概况
华家村的生态环境总体良好,村庄内植被覆盖率高,自然景观优美,空气清新,水资源丰富;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有效维护,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然而,华家村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导致了土壤和水源污染;对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的处理不到位,影响了村庄的生态环境。为解决这些问题,华家村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同时加强对生活污水和垃圾的处理。村庄还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着力提升村民环保意识,加强环境监管,力求实现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乡村的绿色发展。
(三)华家村的经济结构与发展现状
华家村的经济结构较为单一,以传统农业为主,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华家村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农业,种植结构以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农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由于农业科技水平有限,生产效率较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村庄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的经济支撑。除了农业外,华家村几乎没有其他产业,如工业、服务业等,这使得村庄的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村民就业渠道有限,大部分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收入来源单一。在基础设施方面,华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效率。同时,村庄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华家村近年来开始尝试一些生态修复措施。例如: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农业用水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然而,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生态修复效果并不明显。总体来看,华家村的发展仍有较大进步空间,需要通过政策扶持、技术引进、产业升级等多方面努力,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华家村的生态修复实践
(一)植被重建与多样性提升
华家村在植被重建与多样性提升方面,旨在恢复和丰富当地的生态系统。首先,针对华家村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村庄选择了耐旱、耐寒的本土树种,如杨树、槐树等。这些树种不仅能够适应村庄的环境,还能促进土壤改良和肥力提升。通过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植被结构,华家村实现了生态系统的多层次覆盖,为各类生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链和栖息地。其次,为加速植被恢复和增加物种多样性,华家村采用了人工种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法。同时,积极响应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将部分耕地转化为林地。这不仅保护了植被的自然生长,还增强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退耕还林不仅改善了土壤质量,减少了水土流失,还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安全的栖息地。
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华家村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原本单一的植被结构变得更加丰富多样,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此外,生态系统的增强还有助于改善村庄的气候条件,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总之,华家村在植被重建与多样性提升方面的策略,既体现了规划的科学性,又彰显了本土化策略的适应性。
(二)水土保持工程
华家村的水土保持工程实践体现了生态与农业的紧密结合。为了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村集体实施了多项工程措施:首先,建设梯田,将陡坡改造成缓坡,减缓地表径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其次,开挖生态沟渠,不仅拦截泥沙,减少下游的泥沙淤积,还通过植被覆盖,增强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后,在坡面种植草皮和灌木,形成天然的植被保护层,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在农业方面,华家村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善了土壤质量,增强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土壤的水土保持能力,也为村民提供了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环境,促进了乡村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三)生态农业推广
华家村在生态农业推广方面,开展了多项创新实践。第一,引入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第二,推广有机肥替代传统化肥,提升土壤肥力。第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如稻鱼共生模式,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第四,鼓励村民种植特色农产品,如有机蔬菜和水果,通过品牌化销售,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这些举措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也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推动了乡村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教育与实践
华家村致力于生态教育与实践,通过多种途径提升村民环保意识。村庄建立了生态教育基地,定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普及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组织村民参与植树造林、清理河道等环保活动,增强实践能力。此外,学校与社区合作,开展生态教育课程,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习惯。华家村引入了生态农业技术,如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让村民亲身感受生态农业的魅力。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村民的生态素养,也为乡村生态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生态旅游开发
华家村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开发,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打造生态观光路线,包括田园风光、古村落游览等,吸引游客体验乡村生活。发展特色民宿,提供主题体验,如农家乐、手工艺制作等,增加村民收入。此外,华家村注重生态保护,实施垃圾分类、绿色建筑等环保措施,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生态旅游的开发,村庄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保护的和谐统一。
四、结语
华家村的生态修复,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协调发展的具体实践。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不仅能改善乡村的自然环境,提升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还能为村民提供更加宜居的生活环境。在生态修复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保护应与开发并重。生态与经济双赢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应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生态修复为抓手,推动华家村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全面的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闫玲.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考[J].智慧农业导刊,2024(13):91-94.
[2]张引.乡村振兴公共艺术设计[J].现代出版,2024(6):102.
[3]李志龙.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机制与协调发展研究:以湖南凤凰县为例[J].地理研究,2019(3):643-654.
[4]王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8(9):46-52.
[5]蒲实,孙文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建设政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8(11):90-93.
[6]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4):637-650.
[7]王景新,支晓娟.中国乡村振兴及其地域空间重构: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同建振兴乡村的案例、经验及未来[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7-26,157-158.
[8]冯星宇,戴俊骋,皮福玲.大运河文化“两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逻辑与模式路径[J].北京文化创意,2023(增刊2):25-34.
[9]郁蕾.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策略探究:以广东省茂名市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102-105.
[10]刘瑞.乡村振兴战略导向下自然资源管理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24):28-30.
[11]蒲娇,张航.民俗遗产赋能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进路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23(6):114-122.
作者简介:
张耀天,吉林建筑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郑召翊,吉林建筑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