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运河徐州段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厚重的人文底蕴。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推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深入分析和研究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并针对该项工作当前面临的发展挑战提出对策,既有助于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和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数字化赋能,从而使文化遗产拥有更广阔的传播空间。
关键词: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文化传承
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同时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流淌了千年的河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彰显着我国古代熠熠生辉的历史文化。徐州段大运河拥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中,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成为一项重要任务,也成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事业的关键一环。在数字化背景下,加速推进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不但能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高精度采集、信息化储存和便捷化展示,也能够有效防止实体文物的损坏和流失,从而使广大社会公众能更加近距离地感受运河文化的魅力与历史底蕴,推动我国社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现创新。
一、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意义
在推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综合利用数字化技术是一项重要举措。运用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促进文化遗产的广泛传播和传承,从而增强广大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一)可以实现全面记录和永久保存
大运河徐州段是我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古桥梁、碑刻、传统工艺等。这些文化遗产在历史的洪流中面临着自然侵袭、人为破坏等多种类型的风险,且传统的保护手段难以有效应对。运用数字化技术推进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能够实现文化遗产的全面记录和永久保存。例如:依托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扫描、三维建模,这样既能实现对文化遗产的完整保留,也能够最大限度地记录这些文化遗产的细节,为日后的修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虚拟现实技术的融入能够再现大运河徐州段的历史风貌,使社会公众拥有身临其境的欣赏体验,既促进cfTAsY+akIcQMLeu6PqYPQ==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实现文化遗产的全方位记录和永久保存。
(二)可以拓宽传播渠道
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助于拓宽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这对于提升广大社会公众的文化认知和文化传播参与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传统手段下的文化遗产传播和传承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无法让更多的社会公众接触和了解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数字化技术作为新时代的新型技术,具有传播信息迅速、覆盖范围广泛的特点,将其融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传播和传承,能够更好地给社会公众展示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例如:依托互联网、移动设备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展览,能够实现在线互动和虚拟现实体验,这样既可以有效拓宽文化遗产的传播渠道,又可以使广大社会公众参与其中,让他们在数字化展览当中深刻感受我国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传承,从而增强广大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提升文化遗产的保护质量和效果。
二、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
面临的挑战
(一)文化遗产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挑战
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文化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挑战,能否应对这一挑战,关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效果及质量。大运河徐州段的文化遗产多种多样,因此需要在推进数字化保护期间充分兼顾各种类型的文化遗产。每一种文化遗产都拥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及文化价值,因此需要在推进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方式方法,这种多样性的保护需求给数字化技术的融入带来挑战。例如:对于古建筑和古桥梁这一类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时,需要综合运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及建模技术,对古建筑和古桥梁的细节进行还原;对于碑刻、传统工艺这一类遗产进行保护时,则需要综合运用数字化技术进行高分辨率的图像采集,同时做好各项图样的处理。因此,在推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阶段,要储备多种类型的数字化人才,这样才能实现对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二)技术更新与数据安全保障带来的挑战
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面临着技术更新及数据安全保障带来的挑战,能否有效应对这一挑战,对于我国社会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开展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依赖于各种类型的先进技术手段,如三维扫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综合运用这些技术,能有效促进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持续性更新相关技术,确保将最新的技术手段融入大运河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这就给相关单位带来了技术更新方面的压力。除此之外,随着大数据及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技术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中得到运用,使得各项数据可以通过云端共享的形式进行储存和分享,但是互联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给文化遗产数据的安全带来了一定风险,这对于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三)资金投入与长期维护带来的挑战
推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是一项重要任务,这项任务必将是长期而持续性的任务,因此需要在该项工作当中持续投入资金,从而对文化遗产进行维护和保养。这就使得该项工作面临着资金投入方面的挑战。推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需要有足够的资金用于技术更新、设备购置、数据采集以及数据处理等多个方面,这一情况的存在增大了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压力。此外,在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各项文化遗产的长期维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四)公众认知与接受程度带来的挑战
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认知程度和接受度相对不足,因此提升社会公众的认知程度和接受度成为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数字化技术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充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之下,可以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形式转化,从而以数字化形态实现对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然而,社会公众对于这一形式的了解和认知程度相对不足,给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带来一定挑战[1]。除此之外,数字化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的门槛及限制,使得一部分社会公众在接触程度、接触机会等方面存在不足,这对于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来说是一项重要挑战。
(五)跨界合作与资源共享不足带来的挑战
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面临着跨界合作与资源共享不足带来的挑战,主要表现为在当前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传承中,不同机构、不同领域之间的合作相对薄弱,出现了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等问题。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大运河徐州段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合作与共享相对不足,影响了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与传承效果。
三、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一)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提升数字化保护水平
要想进一步提升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效果和质量,需要有效应对来自文化遗产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挑战,因此在推进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阶段,需要强化技术研发和应用,以此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数字化水平,实现对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2]。需要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加强技术研发,通过要求多方共同参与的形式形成研发合力,推动数字保护技术发展创新。例如,针对古建筑、古桥梁,可以在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开发更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及建模技术,从而通过新型技术实现建筑及桥梁细节的精准还原。同时,在进行技术研发阶段,也需要关注数字化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适当结合文化遗产保护需求引进先进数字化技术,以此提升大运河徐州段的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水平。
(二)建立健全信息安全机制,保障文化遗产的安全
推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需要大力建立信息安全机制,以此确保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信息安全,防止数据信息泄露而带来风险。在实际应用中,需要制定严格的数据管理及访问权限控制制度,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工作人员才有权访问及处理有关文化遗产的相关数据,防止出现数据被滥用或者泄密等风险[3]。例如,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机构可以采用先进的数据加密技术、数据储存技术,从而通过先进的技术实现数据安全性保障。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也需要定期加强数字化系统的安全检查及防御软件更新,防止来自网络的黑客攻击及木马病毒,以此最大限度地保障各项文化遗产数据的安全,实现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三)建立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工作的可持续性
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面临着来自资金的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挑战,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以此保障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可持续性。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及资助,如可以申请用于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专项基金,或者是由相关部门出面,将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纳入当地的文化发展规划当中,从而为该项工作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4]。除此之外,文化遗产保护部门也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资金募集机制,如接受社会捐赠、强化企业合作等,将筹集到的资金用于推进数字化保护技术研发、数字化技术购置、数据信息采集与处理等多个方面,以此推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有序进行,实现对文化遗产价值和底蕴的深度挖掘。
(四)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公众认知与参与度
大力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对于促进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提升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效果和质量。需要大力强化数字化文化遗产教育,以此带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5]。例如:可以加强与地方高校之间的合作,在高校当中开设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相关的选修课程,使高校大学生能够通过选修课程学习和了解有关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的相关知识,为该项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优质人才。同时,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也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数字化文物展览、线上互动体验活动等,使社会公众亲身参与其中,这一过程既能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又有助于强化社会公众认知,达到提升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质量的目的。
(五)推动跨界合作与资源共享,实现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
为实现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传承和保护,要大力推动跨界合作及资源共享模式的建设,以此提升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保护效果和质量。可以积极寻求与地方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文化企业等的合作,从而在双方或者是多方的共同合作之下研发适用于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技术,这样既能实现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保护的跨界合作与资源共享,也有助于构建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模式,对于增强社会公众的文化自信起到积极意义。例如,通过与文化企业之间的合作,有效地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成果转化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如虚拟现实体验服务、在线文化展览服务等,这样既实现了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也有助于激发社会公众对大运河徐州段文化的了解积极性,促进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普及,扩大推广范围。
四、结语
在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工作中,需要加强对单项工作的设计规划,致力于完善大运河徐州段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模式,以推动该项工作创新为导向,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数字赋能,从而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效果,实现对文化遗产价值的深度挖掘。
参考文献:
[1]王建彦,纪峰.大运河苏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现状:以宿迁市为例[J].市场周刊,2024(1):45-48,132.
[2]窦兴斌,何边.新媒体语境下大运河(河北段)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策略研究[J].大舞台,2018(5):99-104.
[3]王芳媛,张蕊蕊.大运河江苏段“非遗”音乐和舞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J].文化产业,2022(10):136-138.
[4]孙艺嘉,于园园,沙莎.媒介记忆视角下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传媒论坛,2021(23):128-129.
[5]沈婷,曹思琦.VR技术在大运河文化数字化传承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1(6):132-133.
作者简介:
孟倩,硕士,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财经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