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轴线城市色彩控制与规划研究

2024-10-29 00:00:00李雨芳李小杰贾杨任雅楠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4年9期

摘 要:在高质量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中,城市色彩规划逐渐受到重视。以陕西省西安市中轴线城市色彩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现状城市色彩的特征和问题,依据中轴线沿线建筑的文化特征、地域特征、时代特征对中轴线进行分区,采用色谱分析法对各分区的色彩进行提取,给出规划色谱,并针对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钟鼓楼等重要节点进行重点色彩控制。色彩规划的有效实施,可以在视觉上提升城市形象,在文化上增强城市的凝聚力和魅力。

关键词:城市色彩;中轴线;西安

中轴线上的建筑和公共空间不仅代表了城市的整体形象,还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在西安的城市布局中,中轴线色彩的控制与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色彩规划能够提升中轴线整体的视觉效果,增强城市的美观度和协调性。中轴线色彩的设计需要体现西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征,既要保留传统色彩元素,又要融入现代色彩观念,实现历史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中轴线色彩的统一和规范能够有效引导城市色彩的整体规划,为其他区域的色彩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整个城市色彩的协调发展。

一、西安中轴线概况

西安中轴线是贯穿整个城市的核心轴线,连接了西安的历史城区和现代城区[1]。作为城市的主干,中轴线沿线集中了大量的重要建筑、历史遗址和公共空间,如大雁塔、钟楼、鼓楼、明城墙、陕西历史博物馆等。中轴线不仅在城市空间布局上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在城市色彩体系中也起着关键作用。轴线长42 km,北至渭河,南抵秦岭。

中轴线沿线的建筑色彩是城市色彩研究的重点对象[2]。这些建筑和景观包括:古城墙、钟楼、鼓楼等历史建gKdY+/DF2F507w8BMONZ7g==筑,反映了西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商业区、高层建筑和新建的公共设施等现代建筑,体现了西安的现代化进程;绿地、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与景观,是市民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通过对这些建筑和景观的色彩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其色彩使用情况、分布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二、西安中轴线城市现状色彩特征

(一)不同区域存在色彩偏向

通过对中轴线沿线建筑的实地调研,可以发现西安中轴线的色彩使用情况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印记:历史建筑如大雁塔、钟楼和鼓楼主要使用传统的红色、黄色和灰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风格;现代建筑则多采用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色彩偏向于蓝色、银色和灰色,突出现代感和科技感。

西安中轴线的色彩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历史城区的色彩相对统一,以古建筑的传统色调为主,色彩稳重、典雅;现代城区的色彩更加多样化,建筑物的色彩选择更加自由和大胆,形成了色彩鲜明的对比;此外,公共空间如公园和广场的色彩设计则注重景观效果,通过丰富的植物和艺术装饰,增加了色彩的层次感和多样性。

(二)具有不协调与随意性

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西安中轴线沿线出现了一些色彩不协调的现象。一些现代建筑在色彩选择上与周围的历史建筑不匹配,导致整体视觉效果不佳。例如,部分新建的高层建筑采用过于鲜艳的色彩,与周围的古建筑形成强烈对比,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协调性。

部分区域在色彩使用上存在随意性,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一些商业广告牌、店铺招牌的颜色和设计与周边环境不协调,造成视觉上的混乱和杂乱。此外,一些公共设施如候车亭、路灯的色彩设计也较为随意,没有与周边建筑和景观形成统一的色彩体系,影响了城市整体的美观和协调。

三、中轴线城市色彩设计策略

(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

保护和强化西安的历史色彩,使新旧建筑在视觉上保持和谐统一。通过选用能够反映西安历史文化的传统色彩,可以突出古建筑的美学价值,传统色彩的提取与应用可以使现代建筑与历史环境相融洽。这种色彩选择不仅有助于保持西安的文化特色,也能让居民和游客在视觉上感受到城市的历史深度。

(二)古今交融的现实需求

西安中轴线现状色彩本身存在区域性,既有历史文化区域,也有现代城市区域,将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保留古城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的视觉效果。通过色彩的对比与协调,形成一个既充满历史感又富有现代活力的城市中轴线。

(三)色彩感知与建筑功能的结合

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可以大幅提升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和功能性。沉稳的色调有助于营造宁静和谐的环境,缓解视觉疲劳;活泼的色调可以增强城市空间的互动性和活力。通过合理的色彩设计,将建筑的功能与色彩有效结合,可以使街道视觉效果更加和谐,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美感,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的空间品质。

四、西安中轴线色谱构建

(一)基于区域特点的分区色谱

根据西安中轴线沿线不同区域的功能和特点,进行色彩分区规划,以实现色彩的合理布局和统一管理。将传统色彩进行提取,根据功能不同,分别赋予不同区域不同色彩。具体从风貌协调板块、隋唐长安城板块、明清西安城板块、现代科教风貌板块进行设计(图1)。

1.风貌协调板块

风貌协调板块的色彩风格明快现代,主要由现代建筑组成,强调整体的和谐美观,使不同建筑和景观能够协调共存。采用中性色调和自然色彩,形成统一且有层次感的视觉效果。主要采用浅灰色和蓝灰色作为基调,适当搭配浅黄色、浅绿色等传统色彩。建筑外立面多使用玻璃、钢材和混凝土等现代材料,以确保整体的现代感和简洁风格。

2.隋唐长安城板块

隋唐长安城板块的色彩风格浑厚华滋,突出唐代的辉煌与庄重,以传统色彩为主,体现历史上的繁荣与华丽。主要使用浅红色和浅黄色,代表唐代建筑的典型色调。这些色彩不仅能展现唐代建筑的宏伟壮丽,也能反映出唐代文化的繁荣与辉煌。

3.明清西安城板块

明清西安城板块的色彩风格沉稳大气,需体现明清建筑的典雅与庄重,以深灰色为主,反映明清建筑的色彩特征。主要使用咖色、灰色,选用砖石、木材等传统建筑材料,保持明清建筑的质感和色彩特征。这些色彩能很好地反映出明清时期建筑的庄重和威严,增强历史氛围。

4.现代科教风貌板块

现代科教风貌板块的色彩风格典雅舒适,需突出现代感和科技感,以暖色调为主,反映现代建筑的创新与活力。主要采用暖灰色和深灰色,适当引入大胆的创新色彩和艺术元素,体现创新精神。建筑外立面多使用现代材料和色彩,这些色彩能很好地展现出现代建筑的科技感和时尚感,突出区域的创新特征。

(二)重要节点色谱生成

在色彩分区规划的基础上,还需针对西安中轴线沿线的重要节点进行重点色彩设计,以进一步突出这些节点的地标性和象征性。这些重要节点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公共广场以及现代商业区和科教区等,都是西安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些节点进行高度控制和色彩基调控制,不仅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视觉效果,还能突出每个节点的独特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表1)。

本文采用色彩的三要素——明度、彩度和色相来控制色彩。采用色谱衍生法,以立面色为一级色谱,以明度和彩度变化分别向四周衍生成为二级色谱(图2)。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属性,在此方法中保持不变,明度值的变化范围为±(20—25),彩度的变化范围为±(25—30)。

张家堡环岛(图3a)作为城市发展的次中心,定位为综合型商业服务区。此地的高度控制策略旨在引导高强度开发,甚至允许局部建设超高层建筑,而其色彩基调控制采用高明度低彩度的暖黄色系,体现时尚而大气的城市形象。相比之下,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严格依据保护规划进行高度控制,采用中明度的暖黄色系,保留和强调其古朴和苍茫的历史感。

在西安火车站这一标志性节点,同样采取了适度的高强度开发策略,色彩方面选择了中高明度的米黄色系,以营造肃穆而大气的环境氛围。钟鼓楼(图3b)则依据文物保护的规划,使用中低明度的青灰色系,突出其华贵典雅的历史特征。

此外,小雁塔和大雁塔等文化遗产地点,均依据各自的保护规划进行严格的高度和色彩控制,选用中明度的暖黄色系和暖灰色系,强调古朴敦厚的质感。电视塔(图3c)作为现代商业服务区的标志,使用中高明度的青灰色系,展示现代硬朗的风格。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则以秀丽质朴的中明度暖灰色系为主,强调自然保护区的绿5kzj4KdohgCK9qZGQ0m510aAYznxZykciHvzEVr+VlE=地特征,严控开发建设。

五、结语

在历史文化厚重的城市中轴线上,展现历史色彩风貌是至关重要的。西安中轴线作为承载数千年历史的城市轴心,其色彩规划需要反映和强化这一独特的历史文化身份。西安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中轴是连接历史与现代的桥梁,本文给出的色彩方案不仅展现了西安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也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色彩规划有效实施,可以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增强公众的归属感和文化认同,促进城市色彩的协调发展和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西安新中心中轴线城市设计[J].城市建筑,2017(15):70-79.

[2]李雨芳.以地域性特色为导向的禹都市场色彩规划研究[D].沈阳:沈阳建筑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李雨芳,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设计、城市色彩。

李小杰,深圳市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更新。

贾杨,硕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任雅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学生。研究方向: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