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城市骑行已成都市人“新宠”。享受风驰电掣的骑行感觉之外,骑行也有意想不到的风险。事实上,和机动车“铁包肉”不一样,自行车等非机动车是“肉包铁”。虽然骑行灵活,但在道路上过度追求速度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更加严重。
15公里/小时
速度,是不少骑行族的追求——在城市道路“刷圈”,就像自行车比赛那样。
“毕竟为了速度,有时也会冲红灯,或从左侧机动车道超车。”一位交通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向记者透露,当前查处自行车违章的依据一般不是速度,而是是否有逆行、不按交通信号灯行驶、不在规定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
记者查阅多地制定施行的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或相关法规,仅有深圳、贵阳等少数地方规定了自行车的限速标准,时速15公里。北京回龙观地区的自行车专用道限速也是15公里/小时,《贵阳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还专门规定了非机动车不得曲折竞驶(在道路上曲折穿行、快速追赶行驶)。
也就是说,尽管多地宣布严查非机动车追逐竞速,实际上面临“无法可依”的困境。
混行
在城市非机动车道骑行,骑行爱好者平果(化名)骑行时一般与电动自行车同一速度,很少抢道,唯独讨厌的是逆行的电动自行车。
“骑快的话,我们会用一列纵队的方式骑行,这时候如果有一辆电动自行车逆行,可能第一辆车来得及躲闪,但后面人的视野不好,就不能及时发现那辆电动自行车,容易急刹、发生危险。”平果说。
通常,为减少事故数量,采取的方法是“各行其道”,也就是尽可能让不同类型的交通参与者行驶在符合他们的道路上。问题在于,与机动车有专门车道不同,城市道路中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都在一条非机动车道中行驶。
更重要的是,在以机动车为道路规划主体的观念影响下,国内一些城市出现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混行的情况。除城市道路外,有不少人也会在没有专门的非机动车道的国道、省道上骑行,这便出现了更为危险的混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
浙江、广州、重庆等地的地方性规章提到,在没有划设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非机动车需要靠右行驶,但所占的范围有所差异。广州要求自行车在车行道右侧边缘线向左1.5米的范围内行驶,重庆则要求自行车、电动自行车在距道路右侧边缘2米的范围内行驶。
头盔
世卫组织在报告《两轮和三轮机动车安全》中提到,苏州开展的一项研究显示,头部是最常受伤的身体部位,占因电动自行车受伤害住院人数的46.4%,但在瑞士,头颈部受伤所占比例只有27.4%,可能的原因是,瑞士戴头盔的比例高达75%,而中国戴头盔的人要少得多。目前来看,多个城市都出台规定,要求驾驶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但道路交通安全法仅规定了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戴安全头盔,不论是电动自行车还是自行车,在国家层面都没有戴头盔的相关规定。好消息是,道路交通安全法修订工作列入国务院2024年度立法计划,本轮修订中,有很大可能将电动自行车佩戴头盔写入道路交通安全法。
(摘自《南方周末》9.22 宋炳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