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法解密】
外貌描写,也称肖像描写,是对人物的体貌特征进行刻画,即对人物容貌、神情、体态、服饰、姿势、风度等的描绘。通过外貌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爱憎等情感,以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佳段节选】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节选自鲁迅《故乡》)
【技法解密】
这段关于闺土的外貌描写,已成为经典。鲁迅先生依次描写了闺土的身材、脸色、眼睛、衣着和手,写出了闰土灰黄的脸色、很深的皱纹、红肿的眼睛、破毡帽、浑身瑟缩、松树皮样的手等细节,与少年闫土形象进行了对比,与闺土父亲的形象进行了比较。运用比喻,刻画出饱经风霜、苍老麻木的中年闺土形象。
【仿写进阶】
你看她,白里透红的脸庞,肉嘟嘟的。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眼珠子乌黑发亮,真叫人羡慕哇!虽然是单眼皮,却自带神采,一颦一笑,都在眼角藏着动人的情思。你若以为单眼皮不好看,但看到她的眼睛,可是要噤声了!
临别时,父亲轻轻地握了一下我的手。父亲的手宽大而厚实,由于常年劳作,很粗糙,但却很温暖。抬眼,我看见父亲饱经风霜的眼角,爬满了细细的皱纹。我哽咽道:“爸,一路顺风……”父亲轻轻一笑,额上的皱褶格外亲切,隐约可见的白发也格外温暖。“好。”父亲拍拍我的肩膀,转身走下楼梯。我忽然发现,他的背影失去了往日的挺拔,竞莫名地有些感伤。
【原题回放】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这期间,总会有一个人离你很近,可能是空间的“近”,可能是情感的“近”,可能是思想的“近”.
请以“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为题,联系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记叙文。
(2022年安徽·中考真题)
【题目简析】
题目关键词:这三年/离我最近/那个人
关键词解析:
“这三年”,限定了时间,要求写的是初中三年的故事。“离我最近”,既可以写生活上的相依,也可以写情感上的共鸣,还可以写思想上的共振。“那个人”,是写作的对象,可以是老师,可以是家人,还可以是朋友。
【思路爆破】
推荐课文:《藤野先生》
作者回忆了在日本仙台的留学生活,记录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写出了藤野先生在“我”的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巨大影响,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以及严谨踏实的作风。
推荐写法:
可记录初中三年与老师交往的几件事,写出老师在“我”成长的关键期对“我”思想的引领。可借鉴文中对藤野先生外貌的描写,刻画老师的形象,抒发对老师的感情。
推荐课文:《蒲柳人家》
文章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传奇人物。既塑造了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淳厚朴实、侠肝义胆的形象,又描绘出祖孙之间相依相偎、诚挚深厚的感情。
推荐写法:
可通过多件事,详略得当地写出这位长辈对“我”的帮助,表达出他与“我”的深厚情感。可借鉴文中对何大学问的外貌描写,生动地刻画长辈的形象,抒发情感。
推荐课文:《阿长与<山海经>》
文章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的性格。作者对她送《山海经》之事,充满感激,表达了“我”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推荐写法:
如果身边有这样一个被忽视却深爱着“我”的人,我们就可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记录他(她)与“我”的故事,表达真挚感情。关键处,可借鉴文中对阿长的外貌描写,描绘出这个人的形象,突出内心的震撼。
【佳作展台】
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李思乐
我是在外婆身边长大的,外婆就是我的全世界。
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外婆就含着笑接过我的书包。她的目光柔柔地落在我的身上,仿佛是一片轻柔的羽毛,又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慢慢地,我褪去稚气,步入初中的大门。自此,外婆变得更加忙碌了,清早为我做好有营养的早饭,晚上悄悄在我的书桌上放盘切好的水果。纸笔的声音盖过了她的脚步声,但我知道,身后有一双疼爱我的眼睛。
升入初三,学业愈发紧张,我像是被时钟的指针推着向前走,毫无喘息的机会。一天夜里,我辗转难眠,脑海里充斥着黑板上的倒计时数字、未解出的数学题、没背下的诗篇。无奈起身,我乘着月色走向阳台。
童年时种的花依旧生机盎然,月光下,娇媚的花瓣安然又静谧,我望着它们出神。不知何时,外婆站到了我的身旁。
我的目光落在外婆身上。才发现,先前那乌黑透亮的秀发,在月光下泛着银光,岁月的纹路静卧在外婆的脸庞上。外婆粗糙的手掌抚上我的头,熟悉的温暖传遍全身。“不要对自己太苛刻。无论如何,你都是我的宝儿!”我们的目光在温柔的月色中交汇。
后来妈妈告诉我,外婆每天站在阳台上目送我骑车上学,直到看不见我才离开。原来,外婆对我的爱,一直在离我最近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