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森林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其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森林资源保护中需高度重视病虫害防治,以确保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受到人员、地区环境等因素的制约,部分地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仍面临困境。基于此,在概述林木病虫害的基础上,探讨了林木病虫害发生流行特点,并提出了林木病虫害防治与森林资源保护措施,为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林木病虫害;森林资源;保护措施;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8–0-03
作为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森林承担着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和服务,如土壤保护、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及维持物种多样性等。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对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林木病虫害的频发给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在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同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福祉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林木病虫害的防治与森林资源保护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林木病虫害的概述
1.1 林木病害
林木病害包括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衰退性疾病。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真菌、细菌、病毒、线虫等对树木产生的侵害,感染性较强;非传染性疾病自身并没有感染性,大都是由外部不利环境因素造成的负面影响,如水分、光照、营养物质等不适宜,造成树木生长延缓,甚至是死亡;衰退型疾病则是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延缓树木生长发育速度,使得树木生长潜力下降,最终造成树木死亡[1]。
1.2 林木虫害
林木虫害分为叶部害虫、枝干害虫和苗圃害虫3种。叶部害虫也称为初期害虫,常见的有落叶松毛虫、落叶松球蚜、天幕毛虫等;枝干害虫常见的有松大象鼻虫、松干蚧等;苗圃害虫常见的有朝鲜黑金龟子、金针虫、地老虎类等。
2 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2.1 维护林业生态系统稳定
通过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可有效降低林业生态环境中病虫害发生概率,避免病虫害大规模暴发,对确保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林业生态环境具有复杂性特征,再加上生物种类繁多,一旦暴发病虫害,将会影响森林生态健康,使得森林内部的生态系统遭受破坏。若在病虫害潜伏期内进行防治,不仅可以保障植被正常生长,将发挥其生态作用,还能提升生态系统自身的防御能力。
林业生态环境相关部门可通过现代化技术和设备实时监测病虫害,为后续保护森林生态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例如,可通过遥感系统精准定位病虫害位置,在扩散前完成预警和控制,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2.2 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林木病虫害防治关系到林业总体品质,病虫害的发生会降低林木成材率,使得林业资源遭受巨大损
失[2]。因此,做好林木病虫害防治显得极其重要。病虫害危害林业生态系统,而维持林业生态环境的稳定是构建林业生态环境的先决条件,林业食物链的完整是维持林业生态体系的重要保证。
2.3 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在森林资源锐减的区域表现尤为突出,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加强林木病虫害的控制,可促进森林的健康成长,随着森林资源的增加,水土流失问题将得到缓解,有利于生态环境的稳定。
3 林木病虫害发生流行的特点
3.1 病虫害种类繁多
在林业建设中,病虫害的出现对树木生长的影响较大。常见的病害包括真菌病害和病毒病害,前者会破坏树木的根、茎等,使树木腐烂,严重时甚至造成树木死亡;后者则会造成树木掉落或畸形,严重威胁树木健康。虫害则以杂食性昆虫为主,其会食害树木叶片,造成树木枯死,对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
在特定季节或气候条件下会造成病虫害快速蔓延,如暖湿季节利于真菌病害的生长与繁衍,干旱灾害有利于昆虫病害的滋生。同一种病害会以群体方式发生和传播,或者是以性繁殖、无性繁殖或传染病原体的方式快速扩散,使得更多树木被感染。并且,林木病虫害可通过多种路径传播,如空气、水源、昆虫、土壤等均属于传播源。受地理、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某些病虫害可能在特定区域内发生流行,而其他地区则很少出现。此外,林木病虫害的出现往往涉及广泛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生物多样性、木材产量和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对生态系统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3.2 传播速度快,发生范围广
林木病虫害传播途径较多,一旦某棵树木或区域内的个体感染病虫害,可在极短的时间内传播给其他树木,进而暴发大面积的病害。林木病虫害出现时往往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会侵害树木的叶片、树干、根系等,使得树木出现损伤或凋亡,严重时甚至影响整个生态系统[3-4]。
林木病虫害通过种子、风力和昆虫等途径进行传播,可造成其在大片森林区域内快速蔓延,甚至是跨区域传播。此外,林木病虫害的流行与季节因素密切相关。在特定季节条件下,某些病虫害更为活跃,如适宜的温湿度条件有利于真菌的生长和繁衍。
3.3 防治难度大
由于林木病虫害种类繁多,生物学特性和传播方式不尽相同。不同种类病虫害在不同环境中所对应的生物学特性和传播方式存在差异,对树种有不同的影响,这些使得林木病虫害防治工作难度较大。
同时,森林环境复杂,且分布区域较为广泛,相较于农田病虫害,林木病虫害防治难度较大。森林是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多个物种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可能会对其他物种产生影响,甚至是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平衡[5]。因此,林户在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时,需对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进行综合考虑。例如,气候变暖和降水天气的出现可能加快病虫害扩散速度或使发生时间提前。
4 林木病虫害的防治
4.1 制定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案
4.1.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技术主要通过引入有益生物,如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方式对病虫害进行控制的方法。寻找并引进对目标害虫具有天敌和寄生虫作用的有益昆虫(如瓢虫、寄生蜂等)。这些天敌和寄生虫以寄生或捕食的方式来减少害虫种群数量,进而控制害虫的发生。
同时,在林地中释放人工培养的有益昆虫,以增加生态系统中的有益昆虫数量。如通过释放携带芽孢杆菌用以控制杨舟扇蛾的发生[6]。通过对芽孢杆菌、线虫、真菌等特定微生物进行推广应用,以控制病原菌的生长和繁殖。
此外,林户可对林地生态环境进行调整,尽快营造出对有益生物繁殖和生存的有利条件。如通过植树、种花、种草等方式增加植被多样性,以吸引有益昆虫进入林区。并且,还可以将生物防治技术与其他防治方法相结合,以提高防治水平。
4.1.2 物理防治
针对林木病虫害防治,林户可在合适时间和地点开展林业病虫害防治,有目的地开展野外引火燃烧,以将松动的枯枝落叶和病虫害源清除干净,从而降低害虫和病菌的存活率,抑制其进一步传播。
在林地中选用机械振动设备,以对树干和地面进行振动,进而达到驱赶或摧毁靠近植物害虫的目的[7-8]。
同时,选用网罩、防虫网、拦截带等物理屏障或阻挡物隔离或阻止害虫进入目标区域内,避免大量害虫侵袭。并且,选用高压水枪、喷雾器等设备,通过喷洒冷水、热水、高温蒸气等冲击、淹死或烫死病虫害。
此外,林户还可在合适区域设置陷阱和诱捕器,如黏虫板、发光灯、食物诱捕器等吸引和捕获害虫,以减少种群数量。通过改善林地的生长环境,如优化土壤条件、调整株行间距、控制灌溉和施肥等方式提升植物的抗病虫性,确保林木健康。
4.2 病虫害监测与预警技术
基于物联网、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的病虫害监测系统,是现代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该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林木健康状况和病虫害发生情况,为病虫害的早期预警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可更加精准地监测林木健康状况,而将传感器和无线传输设备安装到林木上,可实时收集林木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数据及林木生长情况、病虫害症状等生理数据信息;遥感技术的应用为病虫害监测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其可通过卫星或无人机等平台监测大片森林,且成像分辨率高;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提高病虫害监测的智能化水平,通过构建病虫害监测模型和算法,可分析和预测收集到的数据信息,以对病虫害进行早期预警和防治[9]。
4.3 育苗消毒工作
土壤与植株问题是引发林木病虫害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树种培养时,林户除了预防病虫害,还要增强苗木自身的生长能力。
在苗木种植前,林户应对苗床进行消毒,包括直接喷洒药剂和熏蒸方式。药剂喷洒主要是将适量的药剂根据一定比例稀释后喷洒到苗床上,再将苗床覆盖后用土密封;熏蒸是指在育苗工作前选择塑料薄膜覆盖苗床,再在塑料薄膜上放置提前配置好的药液,最后选择烟熏机或煤气熏蒸48 h左右。
在苗木栽植后,林户要做好幼苗消毒工作,及时拔除病苗,并做好土壤消毒处理。
4.4 完善林业病虫害防治体系
面对林业病虫害问题,需将预防、管理和控制三者有机结合,同时针对事后管理不足的问题对防范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以强化林木的生态修复能力,增强生态保护成效。
林业部门应加强防疫控制,禁止将病树木带入林区。针对故意破坏林业资源平衡的行为,相关部门需严肃处理,尤其是要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林木开发规划,避免出现粗放管理和过度开发等问题,并制定并严格执行林业病虫害预防体系。
此外,林业部门可借助先进技术对林业病虫害预防管理体系进行构建,工作人员可及时获取林业病虫害信息,实现对林木病虫害进行实时化、智能化和远程化监测。同时,林业部门还要重点关注区域管理工作,安排工作人员定期巡查和监测,适当提高巡查频率,以便及时发现并解决病虫害问题。
5 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
5.1 增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
林业部门应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公众认识到森林资源保护对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增强公众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引导公众参与森林资源保护的行动,从而加快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2 完善森林保护管理制度
对于当地林业部门而言,需全面掌握森林资源的分布情况,同时完善岗位责任制,以激发林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同时,设置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提高林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水平。
此外,林业部门应高度重视培训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机会,定期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使每位工作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林区周围村落做好宣传工作,引导民众主动参与森林资源保护工作,以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5.3 加大执法管理力度
根据我国林业资源发展实际,对森林资源加大管理力度,通过制定科学完善的保护法律和法规,同时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对现有的林木采伐审核制度进行完善,严厉打击非法开采林木的行为,以保护森林资源不受破坏。与此同时,还要对林木资源的权属关系进行明确,做好森林资源的登记造册,及时更新和补充信息。此外,针对林木运输环节,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重视监督检疫工作。
5.4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在开展森林防火工作时,应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森林防火信息平台,对各种森林火险问题妥善处理,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优势,通过使用智能定位系统在第一时间发现火灾隐患,进一步提高森林保护和管理效率。
5.5 加强治理保护队伍建设
在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管理队伍发挥着重要作用。林业部门应加强对森林保护队伍的建设,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强队伍考核,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人才,提高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6 结束语
林木病虫害的防治对保护森林资源安全至关重要。从深入了解和识别林木病虫害,到制定防治策略,再到实施森林资源保护措施,这一系列的措施是综合研究、实践经验和政策支持后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生物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为林木病虫害防治和森林资源保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通过遗传改良和基因工程,可对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林木品种进行培育,而在遥感和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则能提前预警和精准防治病虫害。此外,还应结合实际,以确保防治策略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真正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范吉平.智慧林业管理技术在西北地区林业资源管理中的科学应用[J].智慧农业导刊,2022,2(6):10-12.
[2] 艾志强,陈红华.抚州市东乡区林木病虫害防治与林业资源保护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19):199-201.
[3] 高敬红,赵晓莉,汪化刚.林木病虫害防治面临的挑战及优化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研究,2022,28(6):87-89.
[4] 罗布顿珠.简述高海拔地区本地细叶红柳扦插育苗技术与病虫害防治[J].种子科技,2022,40(7):111-113.
[5] 郭亚楠.无公害防治技术在林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5):5-7.
[6] 刘春霞.新时期生物防治技术在甘肃天水市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分析[J].河北农机,2023(17):139-141.
[7] 艾志强,陈红华.抚州市东乡区林木病虫害防治与林业资源保护措施[J].南方农业,2022,16(19):199-201.
[8] 王心辉.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林木病虫害防治与应对:评《森林保护》[J].林业经济,2022,44(4):101.
[9] 丁鑫辉,徐乾斌,廖小飞.林业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防控策略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3,13(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