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2024-10-27 00:00蔡陶鹃
农业灾害研究 2024年8期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理论指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就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桥梁建设。因此,在概述生态产品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了实践依据,为其他地区在选择价值实现路径时提供参考,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关键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特征

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8–00-03

生态产品的概念从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后,渐渐受到社会关注[1]。在现有文献中,关于生态产品价值的研究在生态产品的定义、分类、价值转化和价值实现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关成果[2-3]。因此,总结了学者对生态产品概念、特征和价值实现的讨论,并整理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路径。本研究成果有助于地区意识到生态产品的价值,对生态产品进行改进设计,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路径选择提供依据,助力各地实现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

1 生态产品相关概述

当前,学术界对于生态产品的认识和定义尚未达成初步的共识,在其外延的阐释方面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研究生态产品的内涵、分类、基本特征,是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础。

1.1 生态产品的内涵

生态产品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生态服务和最终物质产品的集合,在中国是极具特色的名词,但在国外的表述较少,较多的外国研究者将其称为“生态标签产品”或“生态系统服务”。

国内对生态产品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从最开始的生态系统服务到生态产品及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4]。研究者认为生态产品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是一种市场中的交易,是生态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在市场上发现生态产品的价值,从而实现价值的过程,是生态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在买卖双方之间反向转移的过程。

在梳理现有生态产品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认为生态产品的概念并不局限于狭义的空间,其不仅包括单一资源,如舒适的气候、清新的空气和优质的农林牧渔业产品,还包括农村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产品衍生的其他产品。因此,要充分遵循生态和经济规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的提高,并通过各种方式和政策体现生态产品的价值,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和农产品,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生态产品类别和价值实现

2.1 生态产品分类

国内生态产品的分类是以生态产品的概念和特征为基础的。在生态产品的功能特点方面,丘水林[5]将生态产品分为3个方面,即改善日常生活环境、调节生态系统和丰富精神生活方面。

按供给的主体、排他性及竞争性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生态产品分为以下3类:第一,绿色产品、畜牧产品、林产品等农产品是农村生态产品主要的供应方式。这些私有产品具有独特性和竞争力,拥有明确的所有权,市场上有足够的供应商和消费者。第二,乡村旅游景点、乡村博物馆等俱乐部物品、农村森林公园和村民居住环境等,为了避免“公地悲剧”的问题出现,有必要以政府监管和产权激励的形式促进这些产品的价值实现。第三,纯粹的公共产品,如舒适的气候、清洁的空气和干净的水,这些都不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因此容易出现“搭便车”的问题。所以这些纯公共产品必须依赖政府,通过约束发展、直接购买、环境补偿等形式促进其价值实现。

2.2 基本特征

生态产品作为一种公共产品,其特性深刻体现了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独特地位。首先,生态产品具有公共性。生态产品是一种公共产品,不具备竞争性和排他性,是所有人都可以获得和使用的,这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其次,生态产品具有自然性。这一特性源于生态产品是以自然元素和自然资源为5kMLG1CM1cDfd6g7uAC5Iw==基础的。生态产品深植于自然之中,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命所需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还具备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最后,生态产品具有经济性。生态产品是通过人们的共同作用发展起来的,能满足人们的消费和收入需求。

除具有以上基本特征外,生态产品还具有一些外延的社会特征。一是服务性。无论是利用生态资源生产的产品,还是通过人类活动改造和生产的生态产品,都具有服务性特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共生性。人与自然是共生的,生产和消费的生态产品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

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存在的问题

在现有体制机制下,生态产品的价值并没有真正体现在经济社会体系中,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生态产品的供给不足,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需求。我国生态产品大多分布在农村区域,而在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3.1 农民缺乏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性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农民是供应生态产品的主体,也可以从中受益。但大多数农民认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负主要责任,与他们无关,未能意识到生态产品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生态产品的经济价值。再加上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需长期投入成本,而经济效益无法确定,并且效果具有滞后性。农民的主要负担仍是教育、就业、医疗和养老等问题,参与生态产品供应的意愿不强,积极性不高。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收入水平地区生活的人们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也不同。一般生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物质条件相对较好,其更乐意购买生态产品。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恩格尔系数较高,食物和衣服等基本必需品占其消费支出的比例较大,因此他们不太愿意购买生态产品。

3.2 所需要素匹配程度不足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漫长而艰巨,且离不开人力资源、资本、环境和基础设施的支持与互动,但当前农村地区缺乏人、土地、生产等要素之间的“链接”。

首先,农村人口减少导致人地分离。农村青壮年人口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渐向城市转移,导致大量的田地和农村居民住房无人使用,严重浪费土地资源。其次,人口减少导致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缺乏技术、知识和人才,发展势头不足。最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制不完善。教育、养老、医疗等服务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甚至会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和空心化。在硬环境方面,一些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尤其是水、电、交通、通信等方面,无法满足农业发展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在软环境方面,部分农村制度不完善、不透明,无法实现融资透明化、规范化,投资风险较大,导致社会资本投资意愿不强。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完善

在实践中难以衡量交易和变现生态产品的价值。究其原因,是缺乏基本的制度和保障体系,以及市场机制不完善。

一方面,生态产品登记、监管和评价制度不完善,导致生态产品存在权属不清晰、价值核算不规范和评价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另一方面,生态产品的运行和发展机制不够健全。市场机制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资源配置上,但我国还没有建立出一套统一有效的生态产品贸易市场体系。在供应方面,为生态产品增值所需的资源主要由政府财政提供,社区、农民、社会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生态产品的整体供应潜力较小。在需求方面,因缺乏质量保证机制和认证制度,公众对生态产品不够认识和了解,对生态产品的实际需求较小。在市场规模方面,生态产品具有地域性的特点,当前生态产品的市场规模不大,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市场。

4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

4.1 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产品价值的实践

首先,发挥基层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的引导和示范作用。通过培训和教育,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动员和鼓励村民参与各种生态建设项目。这既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民对农村的归属感,还可以提高农民的参与感和满意度,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强与外出务工青年的联系,建立农村青年人才库,倡导“回乡服务 ”理念,支持青年回归农村,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并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支持,进一步培养一批有技术、懂管理、会直播的新型农民。

最后,帮助农民学会利用各大平台进行直播,如淘宝、抖音等,帮助其拓宽销售生态产品的渠道,充分发挥农村的多种功能,挖掘其多方面的价值。

4.2 加强基础要素配置

4.2.1 完善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设施方面,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资力度,提高道路硬化率,确保农产品顺畅运输。完善农村地区的交通网络,包括建设桥梁等配套设施,提升农村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在通信建设方面,提高农村电网覆盖率和供电质量,满足农村居民及生态产品加工企业的用电需求。加快农村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为农村电商、远程教育等提供支撑。

另一方面,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在教育领域,不仅要改善农村学校的环境,解决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还必须重视在农村地区开展职业培训,以满足发展生态产业的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经营管理技能和丰富技术知识的新一代职业农民。在医疗领域,重点是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培养和提高农村医疗卫生单位的人力资源能力,提高各地区医疗卫生资源的质量,保障农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在养老托幼领域,在农村地区建立地区养老托幼服务中心,为学龄前儿童和老人提供必要的关爱条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基础设施领域,通过建设农村住宅设施,改善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4.2.2 鼓励社会资本投资

第一,充分认识市场调控的作用,激发社会资本向农村农业投资的活力。在激发社会资本活力的同时,相关部门需积极引导资金、技术和人才等关键要素向农村地区的生态资源转移,促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搭建平台、提供信息、优化环境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和优秀人才引入农村,与当地的生态资源相结合,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高效利用,促进农村地区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

第二,积极倡导并鼓励社会资本与基层政府、金融机构等多元主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产品的开发与价值实现,共同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与可持续发展。在合作过程中,社会资本凭借其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的投资知识,能够为农村生态产品的开发提供战略指导和资金支持。其能够深入分析市场需求,精准定位产品方向,同时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模式,提升生态产品的品质。而基层政府扮演着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和协调服务的角色,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生态产品开发的政策措施,如土地流转、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为社会资本的投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金融机构则是合作中不可或缺的资金保障者,通过提供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贷款、担保、保险等,满足社会资本在生态产品开发过程中的资金需求。金融机构的参与不仅可以降低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还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生态产品的开发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4.3 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首先,组织开展生态产品电商推广和网络招商,丰富农村电子商务的类型,加大生态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现场产品平台和短视频,宣扬农村和农民的新形象,提高人们对生态产品的认知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

其次,建立具有乡村和民俗特色的生态产品认证制度和生态产品质量追溯机制,提高生态产品的生产透明度,确保生态产品信息的可追溯性,让消费者放心购买和使用生态产品。为了提高生态产品的价格,还应在此基础上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品公共品牌。

最后,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村庄、社区和农民的收益,促进社会资本激活和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对农村和社区采取租赁和合作的形式,对农民采取入股分红的形式,使农村、社区和农民真正受益。

5 结束语

生态产品是生态文明的主要标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而现有的生态产品的核算标准和分类等不统一,仍处于试点阶段,但人们对生态产品的价值特征方面已初步达成共识。因此,针对农民缺乏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积极性、价值实现过程中所需要素匹配不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相关部门应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生态产品价值实践,加强基础要素配置,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蔡文博,徐卫华,杨宁等.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问题及实施路径[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3):40-45.

[2] 陆小成.新发展阶段北京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研究[J].生态经济,2022,38(1):218-223.

[3] 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1999(5):635-640.

[4] 庄贵阳,丁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与路径选择[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20,45(4):26-30.

[5] 丘水林.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