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课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工作重点。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各种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同时也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条件。角色扮演是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又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以符号为介质进行交流的社交活动。在教育的角度上看,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指的是为了实现某一学习目标,在教学者的组织和引导下,给予学习者或允许学习者自行选择某种身份,并在假设的仿真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活动。本文将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上的实际应用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角色扮演教学法 初中音乐课 应用
一、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产生
(一)角色理论的提出:人际相互作用的必要条件
角色的概念首次被引入到社会心理学理论中是在20世纪20年代,当时的美国心理学家米德尝试用角色的理论来解释某种在社会心理学中存在的个人行为。该理论认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与他们的社会角色分不开,以及人们对于某种角色会有一种公认的期望。
从米德角色理论的主要观点出发,人的社会自我的发展是通过人们在社会生存中对适合自己的角色的有意识的选择。人们通过对外界经验的学习与吸收从而学会在需要的时候将自己客体化,并因此形成自我意识,从而产生对自己的态度与情感。人在采纳别人的意见时所能展现出的最大程度会决定人的自我发展程度。在米德的观点中,顺利实现人际相互作用的必要条件是换位思考,即设想自己处于他人的角色中,并尝试以他人角色的视角来观察自己。
(二)社会学与教育学理论融合的结晶
在罗伯特·福克斯与马克·切斯勒共同创作的《课堂中的角色扮演方法》中,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教育中的运用被显示得淋漓尽致。角色扮演教学法是社会学和教育学在理论方面相互融合的结晶,其形成的因素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人产生行为的目的。角色扮演意味着在学校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中,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而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更大效益地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就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而言,其实质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中通过引导,使学生可以切身体验课程内容中包含的人物关系,亲身体会人物特点和角色情感,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深刻学习课程内涵,从而达到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因为角色扮演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的一种行为方式,所以与其说角色扮演是服务于教师的一种工作技能,不如更贴切地认为其是帮助学生自主理解课程内容的一种学习方法。
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三大特点
(一)仿真模拟性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角色扮演的活动过程中会主要表现出三个不同层面的仿真模拟性,这三个不同层面主要指的是情境、角色和活动。首先是情境的仿真模拟性。情境是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必要元素,没有情境的角色扮演是空洞的,不能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时,首先会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创设一种与课题相关,同时又符合受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的特殊的虚拟情境,这种情境往往不会超出学生已有的认识事物的习惯,并且由于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所以会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其次是角色的仿真模拟性,一般情况下,角色的仿真模拟性会在仿真模拟的情境中得以体现,当学生扮演的某一角色在仿真模拟的情境中表现出符合社会期待或自我期待的行为时,这一角色就会被赋予真实性,也就是学生在扮演这一角色的过程中成功地完成了角色的塑造。最后,当情境的仿真模拟性和角色的仿真模拟性都顺利地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时,就会产生活动的仿真模拟性。从情境的创设到角色的扮演再到活动的组织与进行,角色扮演教学法的仿真模拟性会使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互动与体验,通过行为的体验产生出情感的体验,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于培养学生参与能力的实现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参与实践性
学生的角色扮演活动可以根据学生的参与程度将其区分为两种,一种是外显性的角色扮演活动,另一种是内隐性的角色扮演活动,通过这两种活动可以将学生区分为扮演者和观众:当学生在作为扮演者进行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就是外显性的活动,包括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举止;当学生作为观众对扮演活动进行观看时多表现出的则是内隐性的活动,包括学生在观看过程中从心理上产生的各种思维活动。学生在作为扮演者进行活动时应当自觉遵循角色本身所固有的规范,而当学生作为观众对扮演活动进行观看时则需要带着教师在活动开始前或活动进行中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情感代入式的思考,并尝试理解和掌握扮演者所扮演角色的情感走向。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运用十分依靠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且它作为一种教学活动,需要师生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对学科知识的建构。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时,教师应起到的是发起者的作用,并扮演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需要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来撰写角色扮演活动的方案,辅助学生完成对角色的理解,及时地矫正学生在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时所产生的偏离并给予积极的引导。
(三)新鲜趣味性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学习活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使得一切特殊且不稳定的因素都使学生对其产生一种新鲜感,这就使得角色扮演教学法在课堂上使用时会体现出它的新鲜趣味性。在学生体验角色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鲜感体现了角色扮演教学法的新鲜趣味性,在这种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改变作为学生角色的单调性和枯燥性,从仿真模拟的情境中接触真实的社会生活,进而体验到学生角色以外的其他角色。角色扮演教学法之所以可以做到让学生对学习重新产生新的兴趣,就是因为在这种新鲜特殊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实现在进行对其他角色的体验时结合自我角色,从而产生新鲜有趣的情感体验。
三、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中的意义
(一)唤起共情,增强音乐理解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落实,初中音乐课程标准曾明确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以音乐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思想的有效方式。如今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使教师在课堂应用中的选择有了多样化的发展。但是不管使用什么方法辅助教学,音乐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都要自然而然地将学生代入到教学内容的世界里,唤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有效加深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发展与当下所提倡的教育教学理念相符合。角色扮演教学法是侧重于角色的扮演和以体验感为主的一种教学策略,它的发展可使课堂呈现应有的活力,更使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极致性地得到发展。
(二)换位思考,提高音乐审美力
由于时代的发展变化,当今的教学中仅仅追求教学目的的完成,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追求。在素质教育的不断落实下,音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快乐的学习动力。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质,实际上就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和创造并享受音乐的美的互动过程,并且音乐教师的作用正是使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之中得到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渗透。而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学生通过体验进行交流学习能够辨认和理解他人的角色转换以及预知对方的反应的一种教学策略。通俗地说角色扮演的教学法意味着在学校这种特殊的“社会”教师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学习角色,使学生在这种安全的环境中可以更大效益地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整体来说角色扮演教学法的发展是达到素质教育进行深入改革的理想化状态,也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激发学生对于艺术的热爱兴趣、发挥学生可能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更是以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一步。
(三)培养兴趣,激发音乐表现力
在现代信息化教育的时代,学生可以接收到的学习信息丰富而杂乱,尤其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尚未完全掌握筛选有益信息的能力,所以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其他杂乱信息的干扰。而音乐又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艺术学科,如果教师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加以引导,那么音乐课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将举步维艰。基于角色扮演教学法对学生音乐理解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掌握了对歌曲充分理解和欣赏的前提下,加上教师为学生创设的音乐表演的情境,使学生对音乐的表现能力得以提升,更好地表达出音乐中蕴含的情感内涵。与此同时,学生在充分掌握歌曲之后,对自己的音乐表演能力产生了信心,从而更有兴趣地接受音乐教育,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表演的技能,实现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中的应用
(一)以合唱课《游击队歌》为例
《游击队歌》是收录于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第一单元《难忘岁月》中作为合唱课的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其歌词简单易懂,旋律轻快,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地塑造了游击队员作战时的情景。在本课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时首先要注意创设情境,因此在正式授课之前播放《铁道游击队》电影片段对课堂进行导入,并在播放完毕后提问学生影片中所描绘的场景,可以使学生对当时的环境有所了解。在完成对歌曲的初步了解之后,教师创设情境,以游戏的方式,通过给扮演不同角色的学生发布不同的任务(例如“游击队员”要在避开“敌人”视线的前提下夺取“敌人”的物资(道具代替),“敌人”要在规定时间内发现“游击队员”,防止其夺取物资,一轮游戏结束之后双方互换阵营继续体验),引导学生扮演游击队员和敌人,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学生代入到游击队战士的状态,调动起课堂氛围,提高学生们对歌曲学习的积极性。
(二)以鉴赏课《梁祝》为例
《梁祝》是一首取材自民间传说,加以越剧为基础曲调,综合采用交响乐和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创作而成的小提琴协奏曲,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故作为一节欣赏课被收录于人教版qQ7eYNmvrPWjzg4e2vGrAw==初中音乐教材中。该曲通过音乐演奏的形式将浪漫而凄凉的民间故事向人们叙述而来,用婉转而悠扬的旋律将人们代入到故事的情节中去,使听者仿佛置身于故事发生的情境之中,令人印象深刻。由于本课所描述故事情节的历史时间距离学生太过久远,且其中所蕴藏的深层内涵相比其他课时要更为深刻,如果按照传统的欣赏课来进行讲授的话很难使学生对本课有很好的理解。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使用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提问(例如“假设你是故事中的角色,你会让故事如何发展呢?”)、创设情境和扮演角色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主人公的情绪和处境,使学生对歌曲产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形成对情感的正确认识,了解古代封建思想对人们的迫害,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以歌唱课《敢问路在何方》为例
《敢问路在何方》是收录于人教版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节歌唱课。作为86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歌词以师徒四人的口吻表达了虽道路艰辛而不畏苦难,立志完成心中理想的决心。该曲旋律刚健有力,通俗的曲调和浓郁的民族风格使其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西游记》的故事为人民大众所熟知,因此当听到这首歌曲的旋律时大部分学生可以在脑海中联想起故事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对于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音乐情境也可以更好地融入进去,所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扮演《西游记》中的各种人物,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可以切身体验歌曲内涵,理解歌词内容,也能够给学生们留下更加深刻的课堂印象。
结语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音乐课的教学中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无论是在对学生音乐理解能力、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演能力的培养方面都能起到十分出色的教学效果。角色扮演教学法作为以课堂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给课堂营造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的同时也让学生亲身地参与到教学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发挥主体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参与课堂教学的趣味,从而对音乐课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角色扮演教学法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生动有趣的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更有效地理解音乐中蕴藏的情感内涵,使学习变得不再枯燥乏味。总之,角色扮演教学法是集游戏互动、情境创设、情感共鸣和课堂实践于一体的教学法,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2]蔡淑娴.初中音乐教育中的德育功能体现.2019年.
[3]黄敏伶.角色扮演教学法在高中《政治生活》中的运用研究.2020年.
[4]任素娟.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2019年.
[5]李洁.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的应对策略研究.2020年.
[6]刘满华.初中音乐歌唱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育理念的思考与实践.2013年.
[7]杨杰.新时代下初中音乐教育创新的有效对策.2021年.
[8]辛成帅.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角色扮演教学法的运用研究.2018年.
[9]王钰.角色扮演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2019年.
[10]许杨杨.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与初中音乐教育研究.2019年.
[11]王绅.新课标背景下城镇初中音乐教育现状研究——以新泰市初中音乐教育现状为例.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