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
上海海事大学/庚商教育智能科技
wising@sina.com
12年前,《经济学人》杂志有一篇封面文章预测人类由于大数据要的出现进入“人机协同”时代。那个时候仅仅提出“更好的教育是人类应对未来大数据时代的唯一办法”。然而,什么是更好的教育,却是后面十多年不断争论的问题。
2012年是一个分水岭,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更多的年轻人突然发现,学好几门标准的开发语言,只能在传统的大厂找到分工严格的工作,其他90%以上的岗位需要的则是和爆炸性的开源代码打交道以及和应接不暇的基于开源的工具集打交道,这个时候的年轻人只有在行业的公司里才能学到生存的本领。于是我们看到,在过去的12年里,计算机行业发展越来越快,在大学里,在教师讲授计算机与信息教育的基础课程一两个学期以后,学生迅速超过教师是大概率的事情,究其原因,是学生通过实习实践直接在网络上与工具说话的能力fad545d7152b75449d7c12b175bbca23e46750a682028a10120e7cc89b2c9597比教师强。
2023-2024年又有一个巨大的变化——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的成熟,使得更多的工具层出不穷,“与计算机好好说话”成了不退出赛场的唯一能力。中美在这次人工智能赛场上的表现还是有巨大区别的,美国更多的大厂将通用大语言模型与算力竞争作为重点,在此基础上要求赛场上不退赛的选手需要具有与此类似的单项竞技的绝对实力,而中国将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平台作为竞赛主赛场,大量年轻人进入相关编排、知识库、智能体、RAG的赛场,谁能够掌握更全的工具和应用与工具说话,甚至不经思考地、条件反射地使用工具,才能不下场。
文章写到这里,我看到自己13岁的女儿快速地玩着各种网络游戏,使更加理解非常多的家长的纠结:让孩子放下手中的游戏将精力集中在学习上,考上一所好大学,学习一个有前途的专业。可作为一名大学计算机老师,我非常清楚地知道,如果真的那样,她到了本科毕业或者研究生毕业时,将“手脚不灵”,基本掌握不了现代工具。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上瘾类的游戏、积分、品牌、广告和情节,可能会误导我的孩子,她可能将这种极度简化的赛博空间当作真实的世界,训练出的与极度简化的社会说话的能力,说不准会让未来变化更快的世界抛弃她。那么,什么是好好说话的能力?什么又是标准呢?
人类的视觉、语言、听觉、感觉等各种信息收发系统,基本上以“单工模式(如眼睛只收信息不发信息、嘴巴只发信息不收信息)”存在于进化了数亿年的身体之中,可以姑且称其为低级信息与高级信息。人类最低级的信息是视觉,却进化了6亿年,而人类最高级的信息如用符号表示的数学公式与算法,却只出现了400年,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年,但越是低级的信息却越是成熟稳定和全息,而越是高级的信息虽然精确、概括却越可能失真。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如何充分利用其掌握低级信息的敏锐的窗口期(如18岁之前),训练他们对高级信息的接收与处理能力,又使其保持对低级信息的敏锐性和个体体验,是教育工作者要做的事情。
与智能说话,看见、听见、摸见、身体反应、头脑脑机接口反应等,都有赖于青春期肌肉成长期的训练,越早进行,就越适应未来与智能“说话”的能力。这种说话的能力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高级信息取决于人与逻辑能力打交道的能力,低级信息取决于人与环境反应的肌肉反应的能力,都需要青少年时间窗口的主动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