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模式下W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2024-10-23 00:00:00许丽娟文晓棠陈富强张燕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19期

摘 要 探究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将课程思政融入Web应用系统开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对专业教育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提出三层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融入课程思政的三段递进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每一个阶段。对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构建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给出详细的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同时,根据三阶段教学实践结果对课程教学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基于良好的实践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总结课程思政的实施重点和难点,为在软件开发等专业课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Web应用系统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9-0131-06

0 引言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结合线上教学和线下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允许学生通过在线学习获取部分知识,然后在线下进行巩固或应用,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学习效率和成效。

课程思政的核心是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以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2016年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多项重要措施,包括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这些措施旨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是目前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1]。

1 W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教学目标

W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是广州华商学院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以C#语言为主的Microsoft.NET平台应用程序构建和部署,较好地掌握ASP.NET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全面了解面向对象式编程(OOP)的特点,掌握软件的测试与维护、项目计划与项目管理方法,能运用软件工程的方法参与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以教书育人为总体目标,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核心专业能力,并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职业道德与法律意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内容相结合,最终达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

1.1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基础目标,重点是让学生掌握Web系统开发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

1.2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重点目标,主要培养学生在软件工程方面的“六能”,即自主学习能力、知识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思政目标

思政目标是高阶目标,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让学生拥有民族自信心,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理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工匠精神、团结合作精神[2]、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2 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方案

2.1 整体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基础知识学习、项目综合实践和课程设计综合实践的“三段递进式”教学思路,明确每个阶段的思政目标,搜集整理相关思政元素,构建如表1所示的教学阶段与思政目标关联矩阵,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阶段。

2.1.1 第一阶段

主要让学生掌握课程基础知识,同时融入思政元素,达成该阶段的思政目标。具体如下。

1)通过课程简介,整体介绍当前我国信息化管理水平,引入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等中国软件开发相关企业的奋斗历程、取得的成就和国际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让学生产生科技报国理想。

2)展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的线上主题讨论,让学生明白虽然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但是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信息化科学技术人才,始终要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树立科技报国理想[3]。

3)在让学生线上阅读软件编程规范文件,线下讲解每一个案例时,反复给学生强调编程规范对个人职业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能够耐心细致地分析并解决问题,对部分案例的功能不断完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在线下介绍ASP.NET常用内置对象时,结合Cookies对象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和常用的防护措施。同时,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关于“网络产品、服务的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发现其网络产品、服务存在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时,应当立即采取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用户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等相关法规[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5)在线下介绍ASP.NET母版技术的特点和作用时,联系国家统一部署抗疫行动的案例,讨论我国政治体制在统一部署抗击新冠疫情行动中的优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

6)在线下介绍ADO.NET五大数据库访问对象时,用五大数据库访问对象的分工协作类比软件开发团队分工协作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1.2 第二阶段

通过综合实践项目,学生可以掌握Web软件的工程化实现思想和方法,并加深对上一阶段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融入思政元素,达成该阶段的思政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1)通过线下解读《软件工艺宣言》,引导学生树立成为软件工程师的理想,强调工匠精神在软件需求分析、设计、实现和测试等阶段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线上阅读《IT科技圈的“工匠精神”》文章,让学生思考软件项目开发过程中如何培养工匠精神。

3)线下引导学生完成一个Web应用系统软件项目,践行软件开发工匠精神:不仅要开发出可行的软件,还要做工精良。要求学生认真对待Web应用系统软件项目设计与开发的每一个环节,特别是编写代码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有恒心、有毅力、有决心,最终完成整个项目,达成软件工程设计目标。

2.1.3 第三阶段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技术知识应用的熟练度,充分发挥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完成课程设计综合实践项目[5],同时融入思政元素,达成该阶段的思政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1)在学生线下课程设计选题时,鼓励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治、经济、军事、农业、科技、教育、医疗、社会服务等领域,调研当前国家信息化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自拟创新选题展开创新实践设计。

2)线下成立小组,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发扬团结合作精神。

3)鼓励学生自学相关新技术和新方法,并应用到线下课程设计的作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精神。

4)在设计作品和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时,向学生强调要遵守职业道德,对引用他人的技术和方法必须注明出处,坚决抵制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设计的作品进行演示答辩,申请优秀的作品必须提供维普查重报告。

5)向学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关于软件著作权的法律条款,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2.2 课堂教学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采用SPOC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2.2.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视频、PPT课

件、课程思政讨论主题和课程思政案例等。学生课前线上预习教学视频内容,初步了解章节重要知识点,提出对本节课内容的疑问并把问题在线反馈给教师[6]。

2.2.2 课中教学安排

课中采用线下课堂教学,主要分课堂前段、课堂中段和课堂后段三个阶段进行。

1)在课堂前段,教师首先解答学生线上学习的提问,公布学生线上学习的阶段性成效,如整体学习进度、个人学习积分和学习报告等,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其次引入新的课程教学内容,详细阐述课程内容和重难点知识,并对学生的困惑和问题进行收集,有针对性地答疑。

2)在课堂中段,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教材实践案例、实验和综合实践项目,并完成答疑辅导工作。

3)在课堂后段,教师抽查学生的课堂任务完成情况,解答学生遇到的共性技术问题,布置课后作业、小测验和思政主题讨论等学习任务。

上述三个阶段可以充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效。

2.2.3 课后学情总结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师完成每堂课程的教学任务,需要对学生课前线上任务完成情况、课堂学习情况、课后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并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三个方面总结课堂教学效果,分析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并反思整个活动计划是否流畅,是否还需要完善 [6]。

3 课程思政考核评价方案

3.1 考核评价体系

对标中国工程教育认证,构建本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如表2所示。以国家工程认证标准检验学生对专业课程知识的掌握达标情况,将课程思政与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指标点高度关联。表2中的教学活动包括课程、实践环节、训练等。课程思政与各项毕业要求关联度的高低分别用“H(高)、M(中)、L(弱)”表示。考核评价体系由教研室主任、课程负责人和课程教学团队共同研究确定。

3.2 成绩评定标准

结合课程教学设计,制定本课程考核成绩评定标准,如表3所示。重视过程性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各占50%,分学习阶段计算成绩。重点通过章节任务点专业知识的学习、在线测验、课堂实践作业、实验和课程设计作品评价学生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达成度。通过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在线课程思政主题讨论成绩来评价学生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度,通过第三阶段的课程设计选题是否具有社会应用价值、是否抄袭、是否团队协作完成作品、是否引用创新技术等评价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

4 教学效果评价

结合三层教学目标,制定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如表4所示。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分析,面向学生发放课程学习调查问卷,面向任课教师进行思政育人成效调查,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根据表4所示的教学效果评价标准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如图2所示。学生对教学内容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很高,55.04%的期末成绩优良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较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较高,能够较好地掌握专业技术知识,说明达成了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综合来看,85%以上的学生认为通过课程学习,编程和工程实践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说明达成了能力目标。从思政育人成效评价结果来看,思政目标达成情况良好,大多数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加在线课程思政主题讨论,有爱国热情,能积极树立正确的“三观”。71%的课程设计选题新颖,说明很多学生勇于探索,具有一定的创新实践精神。83%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社会应用价值,说明学生能够切实践行科技报国理想。学生能够将课程设计作品不断完善,精益求精,并最终转化为毕业设计作品,作品优良率和作品毕业设计转化率总体达到73%,说明学生逐渐具备了一定的工匠精神;团队协作完成的项目占比达到94.30%,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具有一定的团结合作精神,能够按要求完成团队分工合作的任务。因为抄袭他人作品而导致成绩不及格的人数占比8.70%,虽然始终有一小部分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浅薄,但是91.30%的学生能够遵守职业道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通过对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抽样调查结果、课程学习问卷调查结果和思政育人成效评价结果综合分析,W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教学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较好地达成人才培养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思政目标。

5 结束语

制定明确的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方案和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效。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思政的实施重点和难点,关键在于管理部门和教师之间要建立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管理部门需要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需要在传统的教学内容、方法的评价基础上增加创新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评价指标,并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教师也需要提高对教学方法和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增强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融合的能力,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思政元素,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6 参考文献

[1] 王焰.构建立德树人的教育出版[J].现代出版,2023(2):51-55.

[2] 王雪英.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以管理学原理为例[J].学园,2021,14(27):37-39.

[3]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J].科学大观园,2021(13):5,4.

[4] 王玎.论个人信息安全事件通知义务[J].行政法学研究,2023(2):82-94.

[5] 于洁,陈银忠.《金融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3):142-144.

[6] 米晶晶.课内翻转课堂在创新创业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

[7] 李晓萌.浅析数学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的提升[J].教育教学论坛,2023(13):30-33.

[8] 文晓棠,许丽娟,陈艳.“金课”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以Web应用系统开发课程为例[J].软件,2020,41(7):292-296.

[9] 谢玉龙.高校混合教学模式思政课“金课”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3):94-96.

[10] 徐胜,吴丽琴,路桂明.基于SPOC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研究[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116-120.

[11] 向继志,袁胜.马民虎:《网络安全法》: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法律保障[J].中国信息安全,2020(6):38-41.

[12] 崔宁,刘向阳.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单片机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9(2):88-92.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19.131

*项目来源:2021年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学会课程思政建设项目“WEB应用系统开发”(X-KCSZ2021244);2021年广州华商学院一流课程建设项目“Web应用系统开发”(HS2021YLKC04)。

作者简介:许丽娟,副教授;文晓棠、陈富强、张燕,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