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构建其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从创新丰富思政教学方式、课程思政覆盖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关键词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业设计;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9-0-03
0 引言
2020年4月发布的《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提出,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推进所有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作用,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1]。高校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就需要对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件和教学研讨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研究。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掌握常见金属、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等材料的特性,及各种加工工艺优缺点的基础上,能够针对产品设计方案进行材料和加工工艺的选择。该课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了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需要梳理、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该课程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出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
1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思路
1.1 构建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将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责任感培养和价值观塑造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2]。本课程的知识传授包含各种常见设计材料的基本性质、特点和应用范围,与针对不同材料的各种加工工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培养学生根据产品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并根据所选材料的特性和产品的应用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的能力。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在进行产品设计、材料和工艺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考虑产品的美学和功能性需求,还应考虑产品对于社会、环境和人类发展的影响。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传统工艺和文化的价值,从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通过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还可以通过分析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以及具有创新性的设计案例,介绍其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高校推进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的背景下,教师应立足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将责任感培养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教学,以培养出具有优良思想政治素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
1.2 深挖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
结合本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梳理并分析课程的主要内容,深入挖掘概论、木材与工艺、金属材料与工艺、塑料与工艺、玻璃与工艺、陶瓷与工艺、智能材料与工艺等七章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各章思政元素的融合点如下。
第1章概论的思政元素融合点:大国工匠周建民的事迹。周建民是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量具钳工。他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工艺流程,靠双手研磨出国之重器99A型坦克核心部件。他能够纯手工进行微米级的按压研磨,凭着出色的技艺和敏锐的感知能力破解世界性难题。通过介绍周建民的事迹和采访视频,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和家国情怀。
第2章木材与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合点:中国传统实木家具。以椅子为例,介绍宋代交椅、明代官帽椅和清代靠背椅的特点、风格。这些实木家具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和历史底蕴,家具设计和制造过程中体现了古人对传统礼仪、文化和工艺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其独特的造型、线条和装饰,以及木材的自然纹理和色彩,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追求。这种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仍然具有启示意义。通过对实木家具所含历史和文化的介绍,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第3章金属材料与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合点:国家体育馆的设计与施工。国家体育馆,又被称为“鸟巢”,是全球最大跨度的钢结构建筑。它东西宽294米,高69米,中间没有一根柱子。它的设计与施工包含了多项创新技术。其使用的材料Q460是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特种钢材。通过介绍鸟巢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独特的结构设计、高难度的施工工艺和新技术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第4章塑料与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合点:我国具有完备的塑料制品产业链。以家用普通聚丙烯塑料盆生产为例。家用普通塑料盆的材料成本2元多。除了材料成本,还有模具成本、设备成本、人工成本和物流成本等。而消费者最终能以10元左右的价格购买到,正是因为我们国家具有完备的塑料制品产业链,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模具等,中游的注塑机、吹塑机等设备的制造,下游的轻工、家用电器等行业。所以,消费者才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产品。通过介绍我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第5章玻璃与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合点:福耀集团自主研制功能化、智能化、轻量化的汽车玻璃。汽车玻璃市场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国内外有许多知名的汽车玻璃制造商。福耀集团在自主研制功能化、智能化、轻量化的汽车玻璃过程中,采用了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对玻璃材料的成分、工艺参数和产品性能等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凭着敢为人先和坚持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福耀玻璃在汽车玻璃行业的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通过介绍福耀集团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敢为人先和坚持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第6章陶瓷与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合点:海上丝绸之路。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大宗商品是陶瓷。由于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和高超的制瓷技术,宋瓷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和奢侈品,成为当时海外各国贵族、富商们追求的收藏品。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的商品、文化和技术交流,也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通过介绍海上丝绸之路的作用与影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第7章智能材料与工艺的思政元素融合点:液态金属外骨骼。液态金属外骨骼是由清华大学刘静教授团队研发的一种生物医学材料。液态金属外骨骼产品已经大规模量产并应用。在临床方面,液态金属外骨骼已经被用于制作医疗辅助器具,以及用于骨骼固定和软组织修复等。它结合了液态金属的独特性质和医疗领域的实际需求,实现了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创新和突破。通过介绍液态金属外骨骼的研发与应用历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实践
2.1 创新丰富思政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对教学效果具有很大影响。同样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果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异。因此,为了达到良好的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需要根据不同知识点的特点,创新丰富思政教学方式,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讲述法。针对不同的内容,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式、互动式、情景模拟式、多媒体式和研究式等教学方式[3]。通过多方式、多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更有兴趣参与课堂,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同时,可以利用智慧树、超星和腾讯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构建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体系。教师可以将平时收集整理的一些包含思政元素的视频、图片和文章等发布到网络教学平台,以便学生能随时浏览学习。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模式,提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还能针对学生的疑惑进行及时、有效的探讨。这会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为亲近,更容易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2.2 课程思政覆盖教学全过程
将课程思政覆盖教学全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4]。在课前环节,根据课程内容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程思政素材。然后根据所选的课程思政素材和课程内容,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激发其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在课中环节,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式、互动式、情景模拟式、多媒体式和研究式等。介绍各类材料的特性及其加工工艺,并介绍一些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塑造其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在课后环节,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布置课程思政作业,引导学生调研和分析一些热点新闻和重大历史事件[5]。在所有小组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组织一次成果展示、分享活动,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收获,同时也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学习。这有益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等的培养。
2.3 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
实践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实践教学中所用的设备有数控铣床、小型车床、雕刻机、砂光机、喷砂机和低温电阻炉等。认识、学习和使用这些设备,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设计材料及其加工工艺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6]。同时,还可以利用与企业合建的校外实习基地,安排学生在实习基地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学生需要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综合考虑不同材料的特性、加工工艺特点和价格等多方面的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材料及工艺。这种实践方式可以让学生更接近实际工作环境,对提高其职业素养和能力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可以带领学生到优秀的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强其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还可以邀请优秀的企业人物来学校分享其成长经历与经验,以榜样的形式激励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职业理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责任感和使命感。
2.4 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而浩大的工程,这意味着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不能是仅仅以学业成绩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方式,而应是注重过程、灵活、多元的评价方式[7]。首先,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教师需要在教学全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情况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如观察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课前预习,并记录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是否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以记录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其次,需要跟踪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调查和谈话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接受度和认可度。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如所选择的思政元素是否最佳、融合方式是否合适、思政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等。教师需要根据反思的结果,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方式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和效果。最后,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利用期末大作业、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多种评价方式结合使用,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情况和思政教学效果,为进一步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
3 结束语
课程思政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课程思政丰富了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总结了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路,分析并挖掘了课程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创新丰富思政教学方式、课程思政覆盖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探索,以提升思政教学效果,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
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思政的后续建设将进一步深化思政教育工作、拓展思政教育资源、加强教师培训。特别是在教师培训方面,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确保课程教学方向的正确性。本文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思政教学提出的改革实践措施是基于笔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可以为类似的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4 参考文献
[1] 袁利萍,胡云楚,许翰.材料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构建与实践:以材料制备科学与技术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23,9(26):177-180,184.
[2] 杨爱慧,梅宇钦.工业设计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设计材料及加工工艺”课程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22,37(3):244-247.
[3] 杨坚,夏勇,冯建湘,等.融入课堂思政的“绿色高分子材料”课程建设探索[J].科教文汇,2023(20):134-137.
[4] 叶卉,姜晨.面向思政育人的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机械制造类课程为例[J].科教导刊,2023(21):59-62.
[5] 张梦雯,郭晓琴,关莉.思政元素融入材料类研究生课程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3(35):121-124.
[6] 范晓杰,许国胜,杨娜,等.“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J].科教导刊,2022(24):88-90.
[7] 翟丽华,覃秀凤,韦绍一,等.工程材料与热处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2(23):112-115.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19.
*项目来源:华南农业大学2022年度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设计材料与加工工艺》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基金编号:华南农教〔2023〕1号);华南农业大学2022年校级教改项目(基金编号:JG22120)。
作者简介:金鸿,通信作者,博士,讲师;曾志雄,博士,高级实验师;高锐涛,博士,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