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通过对北京市七所中小学图书馆开展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形式、内容、评价的案例分析,归纳出中小学图书馆开展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三种常见形式:书目推荐、校园阅读活动、阅读指导课。分析这三种形式,得出以下结论:编制学科阅读推荐书目可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体现新课标对各学科在阅读方面的要求,但需注意参照各种权威性推荐书目并追踪推荐书目应用的效果;广泛开展的校园阅读活动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和社会关注;不同形式和内容的阅读指导课在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等综合素养方面作用明显。
关键词 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素养;推荐书目;校园阅读活动;阅读指导课
中图分类号:G259.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9-00-06
0 引言
从2014年到2024年,全民阅读连续11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建设全民阅读社会中履行图书馆的责任,履行国际图联发布的《学校图书馆指南》和我国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规定的中小学图书馆的职能,适应教育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16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涉及的全学科阅读的需要,中小学图书馆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者工作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文献调查发现以中小学图书馆为研究视角研究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文献非常有限。利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检索时间为2024年4月1日),以阅读素养为检索词,检索字段为题名、关键词、主题,检索字段间逻辑关系为“或”,文献发表时间限定为2013年1月1日到2024年4月1日,共检出文献17 805篇;以中小学生为检索词,检索字段不变,进一步在结果中检索,共检出文献688篇。按文献发表的载体类型分类:特色期刊论文380篇、学位论文184篇、学术期刊论文88篇,其余为会议论文、报纸新闻报道等。按文献的学科划分,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学科的只有17篇。再以中小学图书馆为检索词,检索字段和字段间逻辑关系不变,进一步在结果中检索,只检出文献
8篇。
通过以上的文献分析发现: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在全部阅读素养文献的占比不到4%,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文献中最多的是中小学学科教师的教研论文和相关专业的学位论文。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阅读方面:以语文阅读数量最多,包括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古诗文阅读等;其次为英语阅读特别是分级阅读;理科阅读方面的最少。
2)政策影响方面:如“双减”、新课标对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要求及教学改进策略。
3)阅读氛围方面:如校园环境、家校合作、家长影响。
以中小学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数量仅占中小学生阅读素养的文献数量的2.5%。检出的8篇文献中,除1篇为新闻报道,其余7篇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馆校合作,提升中小学图书馆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图书馆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的服务能力。
倡导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定期/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活动,引导青少年多读书、读好书,培养青少年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倾向和阅读习惯。联合举办快乐阅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成为图书馆的忠实读者[1]。
2)优化激活馆藏资源,加强学生阅读行为的数据测评分析。依据《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关于类别和生均册数的要求,对照学校图书馆审查后的实际馆配资源构成情况,同步关联、分析读者阅读行为、跟踪评价等数据,自动生成学生、班级、学校、区域的中小学生阅读能力测评报告[2]。
3)“双减”政策对学生阅读的促进及阅读推广策略。中山大学张靖等[3]通过观察,得出结论:阅读认知方面,一定程度上观察到“双减”政策对基础教育相关主体阅读认知所产生的影响;阅读行为方面,调查则较为明显地反映出学生可支配的阅读时间和进行阅读的机会在增加;阅读服务方面,服务量的增长得到了多角度的证明,中小学图书馆在基础教育中提升重要性和可见度的机会增加;阅读保障方面,更多的阅读需求需要更有力的阅读保障,“双减”政策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双向意愿,也推动了以馆校合作和家庭阅读为主题的实践探索和创新。
基于地区性的案例,有学者提出“双减”政策实施后的学生阅读推广策略:提升教师的阅读素养,引导学生跨学科阅读;建立中小学阅读联盟,实现资源共享,扩大阅读范围;完善阅读推广效果评价体系,推动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相结合,丰富阅读资源,为中小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家庭、学校、社会合理促进学生阅读[4]。
4)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综合性课程的开发实践。介绍了学科阅读课程和图书馆实践课程的开发应用。提出中小学图书馆的阅读综合实践课应当积极寻求突破与创新形式,在实施素质教育进程中推动我国中小学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全面扩展和深化。从本馆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发出阅读指导课课程。比如,广东实验中学以PISA为切入点的阅读综合性课程“以书为媒,提升素养”等[5]。
关于阅读素养的定义,国际经合组织(OECD)PISA测评项目在2019年更新阅读素养时,定义为:“通过对文本(含印刷版和电子版)的理解、使用、评价、反思和写作,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发展自己的知识和潜力,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阅读素养的概念产生。不同教育阶段对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模式、评价标准及培养目标不同,不同培养主体在阅读素养培养中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本课题的研究以中小学图书馆为实施阅读素养培养的情境,在图书馆员引导下,优化图书馆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升阅读能力,培养阅读情感,多元化评价阅读效果。
2022年,课题组对北京市的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开展了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案例的征集,本文以首师大附中、北京八中、中关村中学、景山学校、北京四中、北京44中、五路通小学等七所学校为典型案例归纳分析中小学图书馆开展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主要形式、内容、方法和效果。
1 以校园阅读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学生阅读
素养培养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阅读活动,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建设书香校园,在普遍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方面,中小图书馆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围绕读书日、读书节,中小学图书馆联合校内外其他单位举办各具特色的一定规模的阅读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常见形式。以首师大附中的深度阅读和读书节活动为例。
1.1 定期举办的深度阅读线下读书会
截至2023年年底,首师大附中深度阅读分享会已开展五年多,每周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深度阅读分享,已累计举办100余期。每次读书分享会由教师或学生主导主题,涉及人文历史、心理学、博物学、医学、环保等众多学科,深入探讨《几何原本》《世说新语》《小王子》《裂脑人的故事》《庄子》《人类的荣耀》《公正》等经典书籍,以及海明威、鲁迅等名家的著作,促进了不同年级学生之间的知识互换和心得交流,取得很好的效果。
每周一次的深度阅读分享会既是一次有质量的阅读和探讨,也是一次小型通识教育启蒙,使学生在提高阅读品味的同时获得精神和人格层面的成长,助力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非常喜欢读书会的平等自由讨论形式,渴望能听到他人的阅读感想,并参与讨论。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共同读书交流,也有很好的启发带动作用。在教师的主导主题的示范下,有阅读量的学生也尝试着自发带领主题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书和读书见解。该校图书馆的公众号开设“深度阅读”专题,不定期开设深度阅读的线上辅导和线上讨论活动。如“当你读书时你在读什么,我们谈谈理想书单”。
1.2 利用每年的读书节开展大规模的校园阅读
活动
该校每年举办面向全校学生的读书节。读书节活动每年一个主题,旨在潜移默化地渗透读书在人的一生中的积极影响。活动发挥学生图书馆志愿者团队——图书馆管理协会的作用,学生自行策划、自行组织、全员参与,高年级带动低年级。读书节活动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学校图书馆公众号报道。中国教育新闻网等公众媒体也给予了关注和报道。截至2023年,读书节活动举办了十三届。近几年读书节的情况如下。
第七届(2017年)读书节主题:阅读+。活动主旨为:阅读+我,从我做起,让阅读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常态,阅读的气氛感染整个校园。活动的内容有:诗会、书海寻宝、微信主播线上诵读、传统文化展示、名家讲座。
第八届(2018年)读书节主题:人非孤岛, 书皆世界。活动主旨为: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习惯,通过读书来认识世界,创造新的世界。活动的内容除了朗诵表演,还设置了漂流世界环节,学生将自己不再阅读的书籍贴上标签,投放到指定的开放书架上。同时,学生设计了互动的迷知世界,答对15道题可以获得一本奇妙的书,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关注。书签设计大赛作品和原创钥匙扣、帆布包也在读书节的开幕式上展示,吸引不少学生驻足。朗读亭和VR阅读体验现场,也排满了等候的学生。整个广场人声鼎沸。每一个开放书架都有专业管家——学生管理员,学生管理员自发认领管理书架,并积极开展阅读推广与宣传。首师大附中也利用日常活动,将书香校园理念融入校园生活。所有新生入学第一课就是图书馆入馆教育课。学校正在自主研发分级阅读,同时线下有深度阅读小组,每周一次深度阅读,线上有朗读平台,学生自荐做主播,还有诗会、知识竞赛等,保持了阅读的活力和魅力。书香校园的建设也取得了明显效果,2017年学校图书馆借阅率相比2011年大幅提升(不含开放书架借阅量)。此次活动,中国教育新闻网给予了报道。
第九届(2019年)读书节主题:化书为青羽,乘风览山河。活动主旨为:初心不忘,化书为羽,纵览万里山河之美;恒心如擎,文化自信,托起中华腾飞之翼。精神从读书中汲取,能力从实践中锤炼。活动的内容有:书展阅读闯关、祝福留言板、为大凉山孩子捐书、朗读亭朗诵比赛、胸针和纪念书签优秀作品首发。
第十届(2020年)读书节以“邀书十载 寄韵行间”为主题。活动开场表演是由学生共同编演的节目《思想的递进》,展示了人类对于读书和学习孜孜以求,对文明的探索从未止步。读书节开幕式活动包括“书卷多情似故人”“读书本意在元元”“书简漫消新岁月”“云中谁寄锦书来”“为有书来与我期”等五项活动。读书节期间还开展了持续性的深度阅读和微信主播平台等活动。活动现场的立体数字10,是学生利用废弃材料手工完成的,每一块展板也都是重复利用。读书节深受师生喜欢的文创作品:大国重器金属徽章、校园风抱枕、精美别致的纪念书签、四大名著系列文件夹……从图案设计到样式制作,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中国教育新闻网再次给予报道。
第十一届(2021年)读书节主题:“心之所向, 书即归处”。学生利用纸板搭建起一座小书屋,读书节原创主题曲《书即归处》乐谱化作浮于书海之上的“载梦之舟”,巧妙而精心的设计吸引师生纷纷打卡。除读书节外,平日里的书香校园系列活动也精彩纷呈。每周一次的阅读分享会、微信主播平台朗读者推荐、HAPPYFRIDAY文创设计小组、清明诗会、知识竞赛、艺术书立创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将不同规模的活动穿插于日常,保持阅读的活力,增加阅读的魅力。
第十二届(2022年)读书节的主题:“以书为光,温暖前行”。意为将书籍作为自己人生旅途中的光亮,在迷茫时指引自己前行的方向,伴随着书籍给予的温暖不断前行。意在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将书中所学应用于现实生活,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第十三届(2023年)读书节的主题:“书中彼方春,我心此间存”。活动内容为:书籍我心,妙笔传花;心形卡片及故事接龙活动;书籍知识问答及小游戏;邀请教师书写阅读相关明信片;集章兑换限定文创。
首师大附中的读书节活动从第一届“青年人读好书”开始,坚持十余年。学校匠心独具地策划特色读书节活动,将阅读与汉服古礼、篆香、插花等传统文化体验融合,令读书节成为一张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名片。经过多年的发展,首师大附中有了更具温度的开放式图书馆,发挥了隐性校本课程的育人功能,书香校园也为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实现学校内涵发展贡献了力量。
2 以推荐书目为主要形式的学生阅读素养
培养
推荐书目是各类型图书馆开展的传统阅读指导形式。有的学校针对学生寒暑假编制假期阅读书目,有的结合学校的教育活动编制专题推荐书目,也有的结合市区校读书活动编制推荐书目。以北京八中(高中部)为例(见表1),图书馆与语文教师合作编制学生自主阅读的推荐书目,该推荐书目有几个编制原则。1)提高性原则。较之经典名著必读书目,体现阅读过程的优化与提高,帮助学生在某一方面甚至几方面向纵深发展。基于此,所选书目多为知名专家学者所著,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2)个性化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量身定制,满足了个性阅读需求。
3)可选性原则。在内容范围上具有较大的广度,品位上注重经典性和权威性,各种风格流派兼收并蓄,各类体裁、题材异彩纷呈,学生可选择适合的图书进行阅读积累、鉴赏探究。
以推荐书目为主要形式的阅读素养培养的优势在于能够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帮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完成学业任务,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图书馆也可以更好地揭示馆藏,提高学生到馆率和馆藏利用率。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各校或教师个人编制的推荐书目,应当建立一定的编制原则和审核机制,书目来源宜充分参考国家的权威性书目,如教育部组织编制的《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和《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获奖书目、中国作家协会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目等。
2)编制推荐书目应注意体现新课标各学科在阅读方面的要求,并注意追踪推荐书目发布以后学生的实际阅读效果。
3 以阅读指导课为主要形式的学生阅读素
养培养
中小学图书馆通过开设选修课,对学生进行阅读知识和阅读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有的阅读指导课由图书馆教师和学科教师合作完成。阅读指导课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以中关村中学等五所学校为例。
3.1 中关村中学的读书有道选修课
该校图书馆面向高一学生开设读书有道选修课,内容涉及人物传记阅读、科普阅读等。在图书馆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阅读并分享不同类别图书的阅读感受,为优秀学生开设“银杏讲坛”。课程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小组讨论分享并进行组间评价,以此达到提升阅读技巧及兴趣的目的。
该选修课形式活泼,学生参与度高,阅读分享气氛活跃。阅读课的开设,从扩展阅读范围、提升阅读技巧、小组阅读共享、个人能力展示等方面对学生有了提升,通过活动挖掘出喜爱阅读的学生,并进行了“银杏讲坛”的学生讲座。受到了学生的关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阅读氛围。此外,教师还设计了课程评价量表,详见表2。
3.2 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区五路通小学的图书馆课程
北京教育学院联合西城区五路通小学面向六年级学生开设图书馆课程。针对六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即将升入中学的学业特点,课程以校本课程的形式体现,每月一次,每次两学时,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综合实践。课程主要涵盖三类内容:1)图书馆知识类内容,包括图书的结构、图书简史、图书馆简史、图书馆类型、图书馆功能与服务、图书馆馆藏与布局、做合格的读者等;
2)通识检索类内容:书目检索、网络信息检索、工具书检索等;3)学科应用类内容:结合各学科课标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包括专题资料的查阅与利用、学科探究活动中的文献信息综合利用等。
课程实施七年来,学生的图书馆综合素养包括阅读素养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并且辐射到北京教育学院的其他附校。2022年,课题组对参与图书馆课程的六年级师生进行了问卷调研,100%的教师认为此课程的开设很有必要,100%的学生表现出对此课程的浓厚兴趣。
3.3 北京景山学校(初中)的图书馆人文阅读课
该校初中部图书馆面向六年级到八年级学生每周开设两节图书馆阅读课,通过专题讲解、阅读实践、阅读分享、教师总结等环节搭建人文阅读坐标系,两个坐标轴分别为图书馆使用方法以及人文阅读谱系专题。每节课教师提供专题学案。课程贴合统编教材,构成对统编语文教材人文阅读的素养补充、资源整合及视野方法引领。在课程开始阶段,图书馆教师首先进行图书馆相关知识的介绍,随着课程的深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推荐和介绍相关图书资源。图书馆内设置了阅读课专用书架,配合阅读课堂使用。很多学生到馆内进行阅读活动后,未能阅读完的图书可集中放置于本班阅读课专用书架内,节省了下次阅读课找书的时间,保证所需图书不会被其他学生借走,提高了学生阅读课的延续性。
阅读课培养了学生图书馆使用意识及习惯,一定程度上整合并拓展了统编教材中的人文阅读。从阅读空间变化的角度看,在图书馆内完成的阅读实践,学生具有更高的自由度、自主性以及沉浸感,兴趣上也有明显的提升。
3.4 北京四中的文献检索与利用选修课
该校图书馆面向初一、初二、高一、高二以选修课形式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学生自愿参加。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学会利用图书馆入手,主要内容包括文献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信息资源的特点及使用方法、信息利用中的道德修养与行为规范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熟练、准确、快捷地从文献中检索所需信息并予以应用,信息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课程从满足日常学习中的信息需求为切入点,系统介绍并请学生实际操作各种信息源及其获取与利用的方法与技巧,包括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走进图书馆、工具书及其检索方法、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工具、常用中文数据库及其检索、常用外文数据库及开放存取资源、学术论文写作与文献检索(只面向高中)。课程的评价标准为:学生能独立完成馆藏信息资源的查询;能结合课题或论文完成文献信息的检索与评价应用。
该课程突破了单一的阅读指导与阅读素养的培养,拓展到学生信息检索与利用知识的全面提升。课程结合学校与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置内容,为学生进入更高一级学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5 北京44中的《西游记》文本阅读、影视阅读导读课
把名著阅读和影视剧欣赏与表演结合起来,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对名著创作、书中人物形象理解方面有比较好的效果。这种形式是近年来一些中小学图书馆有语文或英语学科背景的图书馆教师比较擅长采用的阅读指导形式。
北京44中图书馆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小说改编成的影视剧导入,在学生阅读原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分角色朗读、扮演,教师拍摄录制朗读视频,接下来教师带学生观看电视剧西游记相关片段,引导学生比较自己在演绎原著过程中的声音、表情等与电视剧的不同之处,揣摩书中人物的心理;并尝试比较分析文本原著与电视剧的表现方式和创作方法的不同之处。学生在课程结束时写出小论文,作为演员,作为观众,作为读者分别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感受。
该阅读指导课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速读小说、概述小说、阅读整本书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文本和影视剧之间的区别,了解二者的表现方式、创作手法的不同;由点及面,培养学生深度阅读文学经典的兴趣。
4 结束语
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是中小学图书馆传统的也是永恒的话题,各图书馆应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要求和图书馆的新责任新使命,结合本校的学生特点、本馆设施条件和图书馆教师的专业背景与能力,积极与学科教师合作,不断进行行之有效的探索。
(案例提供:薛冰、于霏、完强、庞振华、刘洋、宋琳婷。)
5 参考文献
[1] 赵秀林.创新馆校合作 提升青少年阅读和素养研究[J].创新科技,2015(11):91-93.
[2] 张瑜,陈碧琦.教育数字化趋势下中小学图书馆资源配备现状与未来发展[J].中国出版,2022(23):67-71.
[3] 张靖,罗简凡,陈艳.义务教育“双减”政策的阅读促进效应阶段性观察[J].图书情报工作,2024,68(4):27-45.
[4] 苑津燕,李艳明,常青,等.双减政策下中小学生阅读推广研究:以衡水地区例[J].现代农村科技,2023(3):93-94.
[5] 苏川兰.中小学图书馆阅读综合性课程工作探索:以福建省福州第十六中学为例[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3):28-31.
[6] 华薇娜,施云,岳泉,等.全球阅读素养研究实况的调研与分析:基于WoS核心期刊论文数据[J].图书情报研究,2021(1):10-26.
DOI:10.3969/j.issn.1671-489X.2024.19.0
*项目来源:本文系北京市教育学会“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2022年度课题“中小学生阅读素养培养案例研究——基于学校图书馆的视角”(课题编号:JYWX2022-002)、北京教育学院2022年院级重点关注课题“中小学图书馆素养课程建构研究”(课题编号ZDGZ2022-14)的成果。
作者简介:曹青,研究馆员;陈淑菁,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