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系统观念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024-10-23 00:00:00王震
中华魂 2024年6期

周口城市风光 沈海滨 摄

“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在指导实践工作中起到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系统观念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创新理论,为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提供了根本性、基础性的方法论指引,对各级领导干部做好“十四五”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坚持系统观念要始终坚持科学的思维方式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是系统的,其中所涵盖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多样性、相关性和一体性等基本特征,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系统观念,看清复杂状况背后的结构,把握复杂事物背后的联系,掌握复杂事件背后的运行规律。

坚持系统观念,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观念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其中所阐明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就是要求我们学会运用系统观念把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进而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所阐明的世界由矛盾所组成,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是由其内部的矛盾运动引起的,决定事物性质的因素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原理和思想,要求我们学会运用系统观念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坚持系统观念,要从整体上全局上认识和解决问题。整体观点、全局观点是系统观念最重要的观点,从整体上、全局上认识和解决问题是系统观念的核心。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同时具备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的科学思维,在分析和综合矛盾的运动中把握整体和全局,“懂得全局的东西”,“顾全大局”,防止局部地、片面地、割裂地认识和解决问题,这既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在部署工作时要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全局工作的一部分,同时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整体性全局性认识问题的基础上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坚持系统观念,要重视系统的局部和要素分析。系统是由许多部分构成的整体,每个部分又由不同的要素构成。系统观念所依照的科学思维方式包括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两种,其中分析思维就是对整个系统进行局部和要素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所涵盖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防军队、祖国统一、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工作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同的要素,它们的工作质量及相互关系会影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同时,其中的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小系统,由不同的要素构成,这就要弄清每一项工作所涵盖要素的特性、种类、数量、规模等基本情况,以此来准确把握每一项工作的进程和质量。

坚持系统观念,要重视系统的结构分析。系统的结构分析就是要分析构成系统的要素之间以及要素集合之间的相互肯定和相互否定的关系。不同的结构会影响到系统的特性、状态、行为和功能。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注意结构还有全局结构和局部结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以及硬结构和软结构之分,把握这些结构的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学会运用结构分析法研究社会历史运动,善于抓住结构内部的本质关系,并追求一种静态上结构合理、动态上良性运行的良性结构。

坚持系统观念,还要重视系统的环境分析。系统的存续、运行和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本身的好坏以及环境与系统相互作用所产生影响的好坏会直接涉及系统的秩序、发展与安全问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善于选择环境、适应环境、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保护环境和建设环境,构建一个拥有良好环境的系统。

二、坚持系统观念要正确分析历史和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百年历程是奋斗的历程、牺牲的历程、创造的历程。百年大党的历史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是不断推进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历史,是逐步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奋斗目标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历史阶段,我们党坚持系统观念,始终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主题和目标,根据历史和形势任务的变化,制定战略和策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这个过程是系统的、整体的、一以贯之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带领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保证。因此,党领导人民战胜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一系列严峻挑战,取得了政权的巩固、祖国大陆完全统一、国家的安全和独立、社会主义改造的实现、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水平的改变和提高、城乡商业和对外贸易增长、科教文卫体事业发展、外交事业不断发展等主要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党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系统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的风险挑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三、坚持系统观念要科学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坚持系统观念是“十四五”时期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应当遵循的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在全面协调推进各领域工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系统观念,做一个系统思维者。

一是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央政治局的同志要善于思考涉及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要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涵盖的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总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及发展方向、“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以及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上全局上认识和解决问题。

二是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着眼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是坚持系统观念从整体上全局上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展现。从国内看,我们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面临的最主要的任务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有所作为。从国际看,我们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随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急剧演变,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不断损害世界和平与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稳住阵脚,牢牢把握主动,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发展安全这两件大事上,我们既要注重发展,也要注重安全,要“把国家安全贯穿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

三是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新型举国体制是党的全面领导下的新型举国体制,首先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国家治理体系是由众多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监委、法院、检察院、军队,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企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都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在国家治理层面强调的是党的领导下多方参与、协同治理的治理理念,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体到社会治理领域,就是要“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四是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对系统所处的环境进行正确的分析,同时优化系统的要素和结构,以此构建良好系统以及保证系统的良性运行。具体说来,就是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固根基、扬优势,就是我们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补短板、强弱项,就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和认识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诸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民生领域问题、社会文明水平提高问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加强问题、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问题、改革部署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问题、党的建设薄弱环节问题等各方面的问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就是要树立底线思维,提高政治能力、战略谋划能力、法治运用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群众工作能力。

五是实现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系统的要素、结构和环境相统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意味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这就需要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并且必须构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的新发展格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处理好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加快推进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改革,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改革,聚焦重点问题,加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打通淤点堵点,激发整体效应”。在具体工作方法上,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形象地说,就是要十个指头弹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