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研究

2024-10-22 00:00:00王羽芊
今日消防 2024年8期

摘要:消防救援队伍作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中坚力量,始终坚守在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第一线。然而,在执行高风险、高强度的救援任务时,其自身也面临着生命安全的巨大考验。鉴于此,加强日常作战训练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提升队伍的整体救援效能,更能帮助消防救援人员熟悉并适应各种复杂救援环境。在此背景下,针对作战训练中的安全工作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与研究,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现探讨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常见安全隐患、当前开展情况及保障路径,为消防救援队伍加强作战训练安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227(2024)08-0142-03

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核心在于全面监督和管理队伍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鉴于作战训练工作的训练环境复杂,涉及设施设备种类众多,极易遭遇突发安全事故,或是因设备操作不当造成人员伤害。为此,必须将安全观念深深植根于日常训练与管理的每个角落,在“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引领下,致力于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持续优化,确保队伍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其作战应对能力。

1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重要性分析

通过对相关数据及实际案例的分析发现,消防安全事故的成因错综复杂,为基层消防救援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高效应对各类挑战并全面提升队伍的综合救援能力,消防救援队伍正积极投身于高强度、高标准的日常作战训练中。在此过程中,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专业性与严谨性愈发重要,不仅深刻影响着训练的质量与效率,更是直接关乎消防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鉴于实际救援现场会比训练环境更为复杂艰险且充满未知,强化作战训练的安全性成为当务之急,旨在有效规避风险、减少因操作失误或防护不到位引发的人员伤亡事故。

随着救援任务的日益复杂,消防救援体系正经历全面升级,涵盖装备现代化、技术设施强化、战术策略创新及现场管理精细化。实战化训练场景的增多,对消防救援人员提出了更为严峻的安全考验。在此背景下,在作战训练中牢固树立安全意识,严格执行安全规范,是降低训练风险、确保高效安全救援的关键。如在模拟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建筑物倒塌等危险环境的救援训练中,既要提升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要同步加强安全保障措施。通过规范化训练来优化指挥流程,规范救援行为,从而使消防救援人员在实战中能够更加从容应对,确保安全施救[1]。

从提升救援效率与质量、优化作战训练体系方面来看,安全规范的训练不仅能保障参训消防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还能促进消防救援人员熟练掌握各类救援技能,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训练中的安全管理与科学指导,消防救援人员能够更好地识别危险因素,并作出正确判断,进而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个人与团队的作战效能。同时,安全工作还能促进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与有效沟通,减少因误解或疏忽导致的安全事故[2]。此外,安全工作也是规范作战训练流程、确保救援装备与训练设施合理使用的前提。安全稳定的作战训练环境,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消防救援事业,还能增强社会公众对消防救援队伍专业能力的信任与认可,推动整个消防救援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2 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常见安全隐患

在消防救援队伍的作战训练中,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其不仅会影响队伍整体作战效能的提升,更是保障队员身心健康的基石。作战训练常见安全隐患有:

2.1 体能训练中的安全隐患

消防救援队伍的体能训练主要有跑步、肢体力量训练等,关乎消防救援人员在救援作战中的体能储备,更是提升消防救援人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关键,虽益处良多,却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非专业训练场地可能诱发扭伤、摔伤及肌肉拉伤等伤害;老旧或维护不当的器械设施,如单杠等,可能存在脱落倒塌的风险,对训练安全构成直接威胁[3]。此外,训练强度不当、场地适应性差或器械操作失误,同样是安全事故的潜在诱因。

2.2 基础设施训练中的安全隐患

长期使用而缺乏定期维护的设备和器材,容易因磨损、老化等情况,在高强度训练中发生故障。尤其是在模拟火灾、化学品泄漏等高风险场景时,涉及部分有毒有害、腐蚀性和易燃性物质,若防护不到位或使用不当,将严重威胁人员安全[4]。

2.3 装备使用与操作中的安全隐患

装备质量缺陷、维护保养缺失导致的故障,以及消防救援人员安全意识薄弱、操作不规范等问题,都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灭火救援场景以及操作高精尖的特种爆破设备时,由于这些任务极具挑战性,操作难度大、专业性强,若未能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极易在实战演练中因操作失误或装备使用不当而造成伤害。

3 当前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开展情况

秉承“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理念,各基层救援站点及支队积极围绕作战训练安全工作,进一步强化监督和管理机制,针对训练中存在的不足和安全隐患,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整改措施,有效提升了安全工作的效能和水平[5]。同时,为进一步优化训练方法和模式,现代化手段如仿真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作战训练的安全保障开辟了新路径,显著增强了训练的安全性与实效性。

但是,还有部分单位在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具体执行上尚存不足,部分参训消防救援人员的安全训练意识有待加强,对各类训练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及技能掌握不够熟练,安全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仍需拓展。此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训练器材与设备的安全性能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也是不容忽视的隐患。作战训练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有待进一步提升,专项技能培训的覆盖范围和深入程度尚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深化,导致作训过程中安全事故偶有发生,对人员安全构成威胁。

4 消防救援作战训练安全工作保障路径

4.1 深化安全训练意识,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坚持树立救援安全与作战训练安全的意识,对基层消防救援人员定期开展安全教育专题授课,通过剖析训练安全事故案例,使消防救援人员认识到作战训练安全的重要性,将安全训练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提升作战训练安全水平,应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包括组织定期的安全行动训练、实战化模拟演练以及安全形势分析等工作,全面挖掘各项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治,通过工作提醒、日常训练管控、安全督查问责机制的实施,确保安全工作得到全方位、深层次的落实,深化消防救援人员对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6]。对于消防救援作战训练安全工作而言,配备专业指战员并强化其应急避险能力至关重要。指挥员应充分发挥指挥和监督的作用,在训练中不断强化安全防范意识,协助参训人员识别并妥善处理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为促进区域间消防救援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鼓励区域消防站点定期开展联动工作,组织指战员进行专项培训,重点强化作战训练安全意识及安全演练工作。

4.2 优化基础训练设施,做好装备巡检工作

为了优化消防救援作战的基础训练设施,应定期开展装备器材的巡检工作,对训练设施进行检查更新,配足先进的训练器材设施,以规避安全风险。为进一步提升消防救援工作成效,必须结合新时代的工作需求,精心选择科学高效、现代化的消防救援装备,及时淘汰陈旧落后的设备,并同步更新消防救援作战方法。针对消防救援的实际需求,应全面配齐并强化各项消防救援装备,扎实开展装备知识学习、器材操作讲解与实践教学等培训活动。例如,在灭火救援领域,为消防救援队伍配备高性能灭火装置、无人机侦查系统、多功能救援器材等设备,并重点加强人员操作技能训练,确保在训练过程中安全、高效地使用各类设备。此外,建立科学专业的训练基地,引入现代化的虚拟仿真训练系统,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消防救援人员在虚拟环境中提供逼真的紧急情况模拟训练,从而提升其救援能力的同时降低训练的安全风险[7]。定期对其进行检查、维修和更新,保障训练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转。

4.3 建立规范化、标准化作战训练体系

为了构建规范化、标准化的作战训练体系,需要全面完善训练流程,积极引入科学训练方法,并建立健全相应的训练评估机制。结合安全作战训练的目标及消防站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可操作的训练标准和程序。根据实际作战需求,在训练过程中分类设置训练模块,每个模块都围绕特定的技能或场景展开,确保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设计安全监督模板,以标准化流程监控训练过程,确保训练活动的安全进行。通过组合不同模块,可以形成多样化的训练方案,满足不同层级、不同岗位消防员的训练需求。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规范制度,开展安全检查和安全指导工作,并在训练体系中加入应急处置模块,通过模拟紧急作战情况,训练队员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应急响应能力,为实际救援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4.4 制定合理化、针对性的训练方案

为了充分满足消防救援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化、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应围绕不同救援场景的特点和变化,严格遵循消防救援技能和战术的基本应用,制定合理的训练内容,全面覆盖体能训练、装备使用、战术培训、情景模拟等多个部分,并严格按照规定的目标、要求和安全步骤开展,以提升实战能力为导向,保障人身安全和救援安全[8]。构建全面作战训练数据监控体系,既要关注个人作战能力的提升,又要关注整个救援行动的规范化执行与作战安全性,以有序的训练和顺畅的作战指挥保证训练安全。

4.5 提升救援人员能力,扎实开展专项技能培训

针对消防救援人员的能力提升和知识学习展开专项教育。组织消防救援人员系统学习消防救援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规范,强化消防救援人员的法律意识与技术素养。针对不同救援场景,开展实战化战术训练与装备使用技巧训练,提高消防救援人员的应变能力与作战效率。定期开展专项能力测验,检验学习成果,确保每位队员都能达到规定标准。对作战训练过程和结果进行全程监督,确保训练手段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定期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并采取管理措施,保障训练安全。积极收集参训人员的反馈意见,总结经验教训,根据反馈结果不断优化训练方法和安全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5 结束语

消防救援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关系消防员在救援过程中的生命安全。为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保障每位消防救援人员的安全,必须将作战训练安全工作视为消防救援队伍和站点建设的基础,通过深入贯彻安全训练理念,优化基础训练设施,结合训练目标和训练内容,构建一套规范化的安全工作体系和训练方案,打造消防作战训练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有效促进消防救援队伍的安全稳定,从而为扎实开展消防救援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龙瑞.新形势下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研究[J].水上安全,2024(5):124-126.

[2]席勇.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中国应急救援,2024(1):68-71.

[3]付泽文.提升消防救援人员作战安全能力的探讨[J].今日消防,2022,7(9):124-126.

[4]滕笑宇.提高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效能的科学措施探讨[J].今日消防,2024,9(2):138-141.

[5]李红军.关于新时期重塑新消防员教育训练体系的探索与思考[C]//2022年度灭火与应急救援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22:272-275.

[6]连而铸.关于作战训练安全工作的一些思考[J].中国消防,2023(S1):149-151+154.

[7]张恒山.新时期消防救援队伍如何加强作战训练安全工作[J].今日消防,2024,9(1):113-116.

[8]张威东.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安全评估体系的构建策略[J].水上安全,2023(6):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