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末年,楚国和秦国交战,楚国屡战屡败,失地折兵,国力大大削弱。秦国为了吞并楚国,同楚国的亲秦派暗中勾结,想要联姻。秦昭王给楚怀王写信,约楚怀王到武关会盟,并诱导楚怀王,只要答应两国联姻,便能言归于好。
楚怀王接到信后,幻想着秦楚亲善,他把以往楚国被秦国破城失地的画面忘在脑后,打算赴约。这时,身为三闾大夫的屈原挺身而出谏阻楚怀王说:“秦国如虎狼一般,这次邀请大王,一定不怀好意,大王不宜前往。”
可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怕激怒秦昭王,失掉亲善的机会,便竭力怂恿楚怀王答应秦昭王的要求。楚怀王听信了子兰的话,离开楚国前往秦国赴约。然而,楚怀王一进武关便被秦军扣留了,秦国把楚怀王作为人质,要求楚国割让土地。楚怀王到这儿后方知秦人确是虎狼,他拒绝了秦国的要求,又冒险逃走,但仍旧落入秦人手中,最后病死在秦国。
公元前298年,楚怀王之子顷襄王即位,他完全屈从于秦国。屈原与惑君误国的亲秦派的斗争更加激烈了。亲秦派为了彻底扫除障碍,便多次在顷襄王面前诬告屈原,说他的坏话。顷襄王听后勃然大怒,把屈原革职流放。
一天,面色憔悴、面容枯槁的屈原漫无目的地来到了汨罗江畔,悲伤地吟咏着诗句,用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思。
屈原被流放到这里已是家喻户晓的事,不少人都认识他。这时,江边一个渔夫见到屈原说:“你不是朝廷的大夫吗?怎会落到这种地步呢?”
屈原愤愤不平地说:“因为举世都混浊,只有我才清白,大家都喝醉了酒,唯有我才清醒,所以,我就被流放到这儿了。”
渔夫不以为然地说:“既然举世都混浊,你为什么不顺着浊流而推波助澜呢?大家都喝醉了酒,那你何以独自清醒呢?世道既已如此,你又何必与众不同而致使自己被流放呢?”
听到这里,屈原的脸色沉了下来,说:“我听说过,刚刚洗过头的人,要掸去帽子上的灰尘,刚刚洗过澡的人,要把衣服抖抖。我宁愿投入大江,葬身鱼腹,也绝不容忍那混浊的世道污染了自己。”
说完,屈原就回到自己的破屋里,写下了绝命词《怀沙》。然后,他来到汨罗江边,抱着一块儿大石头,再一次向郢都的方向望去,随后跳入激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