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石,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关键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引导他们自主参与积极阅读,这成为教师当前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情境化的阅读环境
阅读与情境息息相关,脱离了具体情境的阅读教学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构建情境化的阅读环境对于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致力于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他们在体验中深入理解阅读材料,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营造一个民主且和谐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尽情阅读,充分激发他们的阅读潜能。
以《北京的春节》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浓厚的节日氛围中。教室的布置也可以融入春节元素,如,悬挂灯笼、张贴春联等,使学生仿佛走进了热闹的北京胡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参与情景模拟活动,如分组模拟制作腊八粥、包饺子、贴春联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节日的氛围。学生之间的分享和交流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此外,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扮演当年北京城中的不同角色,如商贩、行人等,模拟当时的场景,真切感受节日的氛围。同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围绕文章中描述的景象和习俗进行讨论和研究,鼓励他们发表见解、提出问题。通过情境体验、角色扮演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从而有效提升阅读的参与度。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
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任务型学习等多种教学策略,促使学生在交流互动中阅读,在实践探究中深化阅读,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应用阅读。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等现代技术的优势,增强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以《匆匆》一文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探讨文中的人生哲理。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交流讨论,最后,整合成果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这种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和思维碰撞,还加深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围绕“时间流逝”这一主题,教师首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我们常感觉时间飞逝?”“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有限的时间?”等。接着,学生分组进行资料查阅、论据搜集和原因分析等,最终形成各自的见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不断深入阅读文本,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他们的阅读参与度。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播放与时间相关的视频和图文资料,以增强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
三、注重阅读体验的建构
阅读是一个充满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构建自己的阅读体验。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醒他们相关的背景知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并展开想象,与文本进行深入互动。在阅读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评价、反思和拓展延伸。学生通过参与并主动建构阅读体验,能够强化阅读效果,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以《两小儿辩日》为例,在阅读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标题和注释,联系已学知识来预测课文的内容,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探索欲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与文本进行深入互动。如,针对“日初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观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人这样认为?这种观点是否合理?如何验证?同样,当读到“孔子不能决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讨孔子为何无法做出判断,这背后反映了怎样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构建自己的理解。
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评价、质疑和延伸思考。比如,两个小孩的论证是否有不足?你对他们的观点有何看法?通过这些开放性的问题,学生能够在构建、分享和互动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场景模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也可以围绕课文主题开展研学活动,使学生在体验中构建更为直观和丰富的阅读体验。通过这些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本,还能培养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四、关注阅读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方式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学生参与阅读的积极性。因此,阅读评价方式应多样化,既要重视结果评价,也要重视过程评价,既要注重个人评价,也要强调互评和自评。评价内容应涵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态度以及阅读习惯等多个维度。
评价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等,使评价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同时,教师评价应注重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的反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不仅能全面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还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以《为人民服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多层次的阅读理解测试题,涵盖字词、句子、段落等方面,检验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程度。测试题型应多样化,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综合题等,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能力和核心素养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来进行评价,如,他们在提问和发言中展现的理解水平,以及使用提示、预测、质疑等阅读策略的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他们改进。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读后感和改写创作等阅读实践作业,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并应用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将优秀的作业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互相评价,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审美观。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阅读过程和感受,总结经验和不足。
过程性评价同样不可忽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预习准备、课堂参与度和阅读态度,并给予必要的过程性评价和反馈,从而促进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的养成。
总而言之,提升学生的阅读参与度是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教师应不断创新和实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阅读活动,培养终身阅读的习惯和能力,使阅读成为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的重要工具。
邓友娥(怀化市辰溪县辰阳明德小学)
【注】本文系2023年怀化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课题题目:《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课题编号:(HHS23JK075)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