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科学且高效的策略来进行写作教学,以此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作文指导的本质,还要敏锐洞察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方法,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剖析适用于小学高年级的写作指导策略,构建更加高效的教学实践课堂。
一、引入多媒体,激发兴趣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融合视听元素,营造生动的写作环境,并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进而提升他们的写作兴趣。
以习作《____即景》为例,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很少仔细观察周围的景物,也不清楚应该描绘哪些内容。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丰富而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资源。通过观看这些视频资源,学生的写作兴趣能够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桂花雨》一课后,教师设计以“雨”为主题的写作任务,并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课文相符的桂花雨的场景,让学生直观感受桂花飘落的场景,从而加深他们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往往难以将所见所闻灵活地融入写作中,导致作文内容缺乏真实性和生动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进行小学高年级写作指导的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认真观察生活的习惯。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逐步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使他们的作文更加真实。
例如,在教学习作《“漫画”老师》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进行构思和思考,避免匆忙下笔。通过深入且认真的思考,学生的写作结构会更加清晰,逻辑也会更为严谨。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位老师呢?这位老师有什么特别之处?你们之间有没有发生过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这样的引导不仅能帮助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素材,还能确保他们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由于所描述的人物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学生在刻画人物和叙述事件时会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表达的情感也会更加真挚,这样不仅能够增强作文的真实性和感染力,还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学会观察生活、感受情感,并通过文字将这些细微的情感和经历生动地呈现出来,由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
教师通过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写作与实际生活间的联系,让学生的作文变得更具真实性和可读性。
三、勤于练笔,提高写作水平
1.练笔联系阅读
在小学高年级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写作实践,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以达到读写结合的目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撰写读后感和心得体会,同时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关注写得精彩的部分,并尝试进行仿写。这样的练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还能强化他们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应用。
例如,学生在学习《落花生》一课后能够明白“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个道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写下在现实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不慕名利,默默奉献”的人,让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再如,在学习《穷人》一课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续写结尾。在学习《七律·长征》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文本的句式进行创作。在日常练笔中,教师应强调读写结合的重要性,不要拘泥于单一的形式,而是要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个自然且有趣的过程,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
2.练笔表现真情实感
有的学生的作文仅限于模仿,缺乏创造性,作文内容缺乏真实的情感表达。这种现象可能源于学生对写作目的和技巧理解的不足,或者是对如何将自己的独特视角和感受融入文字中存在困惑。为了提升写作质量,教师要引导学生需要将这些素材转化为有血有肉的故事,让自己的声音在文字中真正响起。教师可以教授他们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情感的传递,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欲望。
例如,在学习习作《让真情自然流露》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文章中展现真挚的情感。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时,应联系日常生活,如让学生描述生活中的事情:雨中不慎跌撞、遭遇烫伤、好朋友分别等。通过描写这些亲身经历,学生能够在不经意间让自己的真实情感跃然纸上。
再如,在学习《鲁滨逊漂流记》后,教师首先提出问题:“阅读这篇课文后,你们有哪些感想?”接着,当学生说出诸如“我很想知道鲁滨逊所居住的荒岛是什么样的,我也想去探险”之类的回答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是什么吸引你想要去探索这个荒岛?你最期待看到什么?你的内心深处对这次假想的旅行有何憧憬?”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帮助学生将思考与自身的生活体验相结合,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四、鼓励式批语,提高写作信心
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且富有讨论氛围的学习环境。为此,在作文评语中,教师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围绕学生习作的亮点给予肯定,无论是精准的词汇运用还是修辞手法都应及时赞赏,以此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例如,当一名学生描述松柏时提到“经久不衰”,教师温和地建议道:“你认为用‘四季常青’来描绘松柏,是否能更贴切地展现它的特点呢?”这样的讨论方式不仅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还能激发他们的思考。此外,对于另一名学生关于登台表演紧张心情的生动描述,“内心如同小兔子乱撞,手也开始不听使唤地抖”,教师则给予了积极的反馈:“你的比喻和细节描写非常生动,让人感同身受。”这些简短而充满鼓励的评语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增强了他们的写作自信,并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提升写作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整体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应深入了解并分析学生的个体特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优化教学策略。重要的是,教师需提供科学且实用的指导,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整合多媒体资源、强化观察力训练、鼓励日常练笔以及运用鼓励性评语等多元化手段,教师为学生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进而构建高效的作文课堂,促进学生写作能力和写作兴趣的提升。
汪红玲(淮安市老坝口小学)